因身体原因暂别国家队,球迷:就算他能上场也没多大的作用

知名篮球媒体人宋翔透露,此前入选了中国男篮集训队的浙江队后卫吴前,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暂时离开国家队。

这个时候很多球迷才明白,为什么在已经有了郭艾伦、赵睿、赵继伟、胡明轩、徐杰、孙铭徽、吴前7名后卫的情况下,又要“增补”高诗岩、陆文博、王奕博三名后卫来到集训队。

但是,正常来说就吴前这一个后卫离队,大不了再“增补”进来一个后卫就已经可以了,或者来说压根就用不着“增补”,因为此前的集训大名单是7个后卫,吴前离队还有6个后卫,正常来说也是完全够用了。

因身体原因暂别国家队,球迷:就算他能上场也没多大的作用

这个时候又有一些“小道消息”传来,说是除了吴前之外,赵睿因为身体原因也要离队。

目前这个消息还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

但是,按照正常逻辑来说,应该也有一定的“可信度”,要不然,实在解释不通,为什么一下子又“增补”进来三个后卫。

不过,由于这个消息没有“官宣”,再加上赵睿对于这支国家队的作用确实很大,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过多的讨论了,等到一切有了真实的“结果”之后,那个时候我们再来展开细说。

希望赵睿一切无大碍。

因身体原因暂别国家队,球迷:就算他能上场也没多大的作用

来说说吴前。

吴前的受伤是“有迹可循”的。

上个赛季浙江队对阵广厦队,也就是所谓的“浙江德比”,在比赛当中他在持球突破的时候和许钟豪有一个正面的“碰撞”,接着便重重摔倒在了地板上,缓了好半天才站起来,最后还是被队友给搀扶着才能下场。

如果是看了这场比赛的球迷,一定对这个场景,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当然,不能说吴前的这次离队,一定和这次的受伤有关系,但是至少可以说明吴前的身体确实因为之前的比赛出现了一定的伤病“隐患”,然后在这次进入到了集训队之后通过健康体检查验出来了有几项“指标”不是特别好,或者说不能只是通过训练来达到恢复的目的,这才决定让吴前暂时离队,回到地方去进行休养康复。

要知道,国家队的那批队医的实力是非常优秀的,可以说是国内的“顶配”水准了,所以他们给出的诊断还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

秉承着为运动员健康负责重视的“态度”,吴前大概率是要错过这次的国家队比赛了。

因身体原因暂别国家队,球迷:就算他能上场也没多大的作用

说到这,有的球迷说了:吴前退出不退出对于这支中国男篮的影响都没有那么大,或者来说就算是他能上场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在联赛当中和国际比赛当中的吴前是“两个人”。

先不去讨论持这样观点的球迷到底对或者不对,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现在的后卫和锋线到了国际大赛上无法和联赛当中一样保持那么高的命中率了。

首先,身体对抗能力不行。

篮球说到底还是一项充满了“对抗”的运动,无论你在场上打哪个位置,这都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现在是“小球时代”,3分球的重要性较之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当然,有的球迷说不都说现在的“对抗”没有10年前那么强了吗,这样一来我们的球员应该就会“轻松一些”了。

确实,从整体上来说,现在的“对抗”没有之前那么强了,但是,刚才我们说了,现在3分球的重要性提升了,换句话说,可能你中投和突破上篮的时候对手实在防不了也就放了,但是你真站在外线投三分,对手就算拼了命也要给你最大的“干扰”。

因身体原因暂别国家队,球迷:就算他能上场也没多大的作用

这样一来球员在外线投3分的时候,压力就会“剧增”了。

而且,投3分球这个事,也不能仅仅拿出来“单独看”,因为这只是最后的“终结”。

也不是说因为我会投3分球,能投3分球,站在场上就只干这一件事,这是不现实的。

在一场正规的职业比赛里,场上的每个球员最基本的任务首先一点是要做好“防守”,无论是联防还是“人盯人”。

这样一来,在每个球员没有做出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之前,就要和对手进行一番“肉搏”了,遇到实力相当或者更为强劲的对手,这一套流程下来基本上就对身体形成极大的”消耗“了。

而这个“消耗”对于球员在“攻防转换”回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这就是为什么在联赛中国家队的这些球员打得都很好,但是到了国际比赛当中就出现“断崖式”下滑的原因。

因为对抗程度提升了太多,你的每次出手都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再加上前面因为防守造成的极大“消耗”,这样一来命中率自然而然就往下走了。

同理,我们的男篮队员在比赛当中的罚球一直都让球迷很“揪心”,也是这个原因。

因为,身体消耗太大了,就算是站在那安安稳稳的罚球,也很难一时间就能恢复到平时的水准了。

因身体原因暂别国家队,球迷:就算他能上场也没多大的作用

其次,技术动作不行。

说起中国男篮历史上大家最为熟悉,最为认可的“投手”,也就是说不但在国内比赛投得准,到了国际比赛上依然能够凭借投篮打出自己特点的,应该就属前男篮名宿朱芳雨和王仕鹏了。

王仕鹏2006年世锦赛对阵斯洛文尼亚的那记3分球是足以载入中国男篮“史册”的彪炳之作。

朱芳雨在08年奥运会当中面对美国男篮和西班牙男篮也依然保持了“三分雨”的本色。

可以说,他们两个单论三分球的能力,直到现在男篮也没有能出其右者。

但是,他俩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生猛”的。

这一切还要从2006年开始说起。

当时,中国男篮因为要参加世锦赛,所以我们的球员有机会见识到世界上当时最为顶级的运动员是怎么样打球的。

当时对于在国家队还算是“新生”的王仕鹏来说,触动是最大的。

因为他看到那些运动员和他之前的投篮方式都不一样,甚至和国内所有的球员投篮都不一样。

因身体原因暂别国家队,球迷:就算他能上场也没多大的作用

到底怎么不一样,我们先“卖个关子”,一会再说,先说下当时国内的球员是怎么投篮的。

用王仕鹏的话来说,就是“踮投”,更具体点说就是“站在那”然后不做太多的起跳,甚至就是“踮起脚尖”就把球给投出去了,所以,王仕鹏对这套技术动作简称为“踮投”。

但是,我们说王仕鹏和朱芳雨在同位置的球员当中身高算是比较出众的,再加上国内的防守没有那么强,所以他们在国内这样做是没问题的。

但是到了世锦赛上,他俩同时发现,这套在国内“横着走”的技术,到了这里行不通了。

首先,欧美强队的同位置球员无论在身高还是力量上都不逊色他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一来当他俩还按照“踮着投”来照做的时候,发现对方光用身体就把他俩给完全“罩住”了,这个时候别说把球给投进了,就是连出手的空间都少得可怜。

如果是老球迷,一定对于这样的场景非常熟悉。

与此同时,王仕鹏又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那些顶级强队的锋卫球员投篮是“别有洞天”的。

具体点来说就是:首先快速冲刺到一个点,然后到了那个点之后,瞬间就拔起来出手,不给对手留有任何防守准备的时间。

看到这一幕的朱芳雨和王仕鹏都露出了瞠目结舌的表情,当时时任中国男篮主教练的尤纳斯语重心长的对他俩说道:这就是你们俩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回到国内之后,他俩就开始对“跳投”这个动作的疯狂练习。

要不说,他俩是中国男篮“现象级”的投手呢,他俩就在下了一番苦功夫之后,还真的练成了,要知道,很多顶级球员,也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也想要寻求进步,但最后却还是原地踏步,没有别的,就是“天赋”还是不够。

所以:想练--肯练--练成,有时候每一步中间都隔着一条“银河”。

因身体原因暂别国家队,球迷:就算他能上场也没多大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俩这样的进步,所以我们在08年奥运会上,在对阵美国男篮和西班牙男篮的时候能够看到朱芳雨很多时候只要接着队友的一个“掩护”,兜到三分线外张手就能命中,王仕鹏同样也是如此。

说白了还是他们在还没有出手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自己会在哪个点进行投篮,然后到了那个点之后不走任何的准备动作,拔起来就是投篮,因为对方是世界顶级强队,这个时候只要稍微慢那么一丁点,那么对方的“轮转”就会到位,到时候想要再出手就没啥太好的机会了。

一定要赶在对方扑过来之前把球投出去,所有的准备动作都在出手的过程当中去完成。

这就是两位男篮历史顶级射手的投篮“心得”。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还是因为俩人的对抗能力是“及格”的,无论是前面自己作为防守球员,还是回合转换自己成为了进攻球员,他们都能保证自己的力量不会和同位置的球员“吃亏”太多。

但是,现在的男篮锋卫球员不说投篮,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都屈指可数。

现在我们的锋卫球员只能做到一项:有防守就没有进攻,会运球就不会投篮。

“偏科”太严重。

因身体原因暂别国家队,球迷:就算他能上场也没多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前文那个球迷说吴前就算能上场对于中国男篮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这个观点到这也就“不辩自明”了。

其实,话说回来,这么多年除了易建联之外,其他的国家队球员有一个算一个也都大差不差。

当然,如果丁彦雨航没有受伤,那就另当别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国家队   球迷   身体   集训队   球员   男篮   后卫   中国男篮   出手   作用   动作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