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行星撞地球,人类能躲开吗?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向外界披露: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以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威胁,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这个消息一经报道,立马引起了学界和航天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近地小行星,它会对人类会产生哪些威胁,人类又该如何应对呢?


  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在航天领域一直被称为“地球的保护伞”。


  1994年,一颗名叫“舒梅克-列维9号”的小行星撞击木星,给木星表面留下了一个尺寸比地球还要大的伤疤。


  大伙可以试想,这得亏是撞到了木星上,如果是撞上了地球,那就很难说地球、人类会是什么结局了。


如果小行星撞地球,人类能躲开吗?


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算近地小行星呢?它的标准是什么?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天体研究首席研究员赵海斌介绍说:“太阳系里存在两条小天体带,一条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一条位于海王星之外的柯伊伯带,在这两个小天体带里,有大量的小行星。在受到周围行星的引力或者其他作用力影响下,小天体带中的小行星,可能会脱离原有的轨道,被吸引到地球附近,这就叫近地小行星。”


  小行星并不可怕,太阳系中有得是,可怕的是近地小行星,离地球近了,就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不过,也不是所有近地小行星都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如果小行星撞地球,人类能躲开吗?


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样的近地小行星会对地球构成威胁呢?


  一是看它的个头大小,二是看它距离地球的远近。


  先从距离远近来说,近地小行星被定义为能够进入距离地球1.3个天文单位范围内。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被称为一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相当于1.5亿公里的远近。1.3个天文单位,大概就是两亿公里左右。


  而能够对地球构成威胁的距离,被定义在750万公里。


  至于小行星的大小,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是,小行星直径下限不低于10米,上限直径不大于140米。符合这两样标准的近地小行星,就会对地球构成威胁,需要重点防范。


  据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介绍:“直径在140米左右的小行星,如果撞击地球,就不仅仅是留下几个陨石坑那么简单了,而是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引起区域性灾害,进而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圈,乃至人类的文明。大约655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其中一种猜想就是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


如果小行星撞地球,人类能躲开吗?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面对近地小行星这些随时可能闯入的不速之客,建立一套完善的近地小行星预警与防御体系,尤为必要。


  目前人类探测和监视小行星的手段,主要还是依靠地面大型光学望远镜。根据推断,直径低于100米的近地小行星,目前人类只发现其总数的20%到30%,大于100米的,人类也只发现了不到一半左右,至于直径更小的近地小行星,人类发现的数量就更少了。


  尽管各国都在做出努力,但是,时至今日,人类对于近地小行星的认知依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面对近地小行星可能的撞击,人类能够采取的办法,依然只是被动的防御措施,依靠建设地面人防工程,把人转移到地下,将小行星撞击时产生的危害降至最低。


  说白了就是躲不过去,只能尽最大可能保住人类的安全,至于对地球产生的次生危害、间接伤害,那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如果小行星撞地球,人类能躲开吗?


图片来自网络


  显然,在撞击之前对小行星的运行施加影响,不让它撞上地球,才是最好的办法。因此,对近地小行星实施主动防御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21年10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行星防御大会,航空航天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中国的太空防御计划,争取在十四五末期,也就是2025年、2026年前后,实施一次近地小行星干涉任务。


  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的近地小行星预警防御系统早日落成,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中国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小行星   天文单位   人类   木星   太阳系   天体   中国   直径   地球   距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