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中芯国际74岁创始人披甲出征,力破行业短板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无论中国身处何时,总有人不计个人得失荣辱,为中国的发展而默默付出,负重前行。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虽然,职业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而努力拼搏的。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时候,当时在中国台湾世大半导体领导工作的张汝京,向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只提出一个建议:第三座半导体厂能不能盖到中国大陆去?

榜样!中芯国际74岁创始人披甲出征,力破行业短板

张汝京的心意很明了,中国台湾弹丸之地,目前对芯片的发展还可以满足。但是,芯片行业想做大,必须有大陆广阔的市场空间及各种资源支持。

更深层的考虑,芯片行业当时是前沿行业,张汝京意识到对中国未来各行业发展举足轻重,中国不能没有半导体行业,必须跟上国际半导体行业发展,才不会重演行业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

当时,台积电认同这个提议,据张汝京回忆,这个提议没有人讲不好,也没有遭到反对。

后来,台积电收购世大半导体后,张汝京看到台积电到中国大陆建厂迟迟不见行动。

于是,张汝京就放弃了在台积电的股票,带着全家老小,回到中国大陆。下定决心,无论付出什么,也要为中国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建设发一份光和热。

2000年的时候,张汝京在上海张江共同创办了以后鼎鼎大名的中芯国际。

榜样!中芯国际74岁创始人披甲出征,力破行业短板

当然,成立之初还是有很多考量的,成立一家面向全球的半导体制造公司,无疑会受到很多国家“关注”的,为了规避夭折的风险,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比如,在《瓦森纳协定》中,虽然,允许成员国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各自的技术出口实施控制。但是,实际情况是,想要出口重要的技术,会受到美国的影响。

如果,美国说你出口的重要技术影响了美国的利益,那么成员国出口决策上一定受到美国的牵制,就拿光刻机来说吧,美国说这个高端顶级光刻机有美国技术,不能出口,那荷兰的ASML就不能出口,从后来的中芯国际在2018年购买EUV光刻机都一直没到货,就很能明白,美国不同意,中芯国际就买不到。

为了避开《瓦森纳协定》的限制,中芯国际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其股东既有高盛、华登国际等外资基金,当然更要有北大青鸟这样的中资公司。

现在,中芯国际在全球晶圆代工企业Top10中排名第五。

2014年,66岁的张汝京再度出手,这次瞅准了国内大硅片领域,补足产业链的薄弱点,完善整体行业的产业布局。

成立新昇半导体,这家公司是中国大陆第一家300mm大硅片公司,该公司的成立填补了国内大硅片领域的空白。

只有产业布局还不够,更要有优秀的组织模式。中国芯片行业要有竞争,要有产业支持,更要有最优的产业模式支持。

张汝京提出了CIDM模式,认为这是“最 适合中国的新模式”。即共有共享式的IDM。在 该模式下,参与到芯片设计、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的企业不仅可以资源共享,也可以减少风险。

2021年8月,青岛芯恩8英寸厂投片成功,芯恩成为中国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CIDM)项目。

今年,已经74岁的张汝京,仍在为国产芯片发展出谋划策,为产业发展贡献光和热。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张汝京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积塔半导体 体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推文称,5月3日,任执行董事、积塔学院院长的张汝京在厂区进行了演讲。

榜样!中芯国际74岁创始人披甲出征,力破行业短板

而积塔半导 就是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高端消费电子领域提供微控制器、模拟电路、功率器件、传感器等核心芯片特色工艺制造平台 和技术服务。

从入职的工作可以看出,张汝京成为学院的院长,那针对的方向就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这是为中国芯片产业长期发展着眼,源源不断的培养芯片人才。

从张汝京的连续创业,让我们深感半导体行业振兴的困难之大,更应把他当成榜样来学习,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地付出,为筑牢中国芯片产业基础,为突破中国芯片产业短板,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光刻   硅片   行业   美国   中国大陆   半导体   中国   榜样   创始人   芯片   产业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