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老人带娃已经是见怪不怪的常事了。现在的年轻人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请保姆不放心还费钱,家里退休的老人带娃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安心,基本不用自己给钱,还能享受父母的照顾,一举数得

只有一个孩子的,没的选,但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还是有男有女的,做父母的就得多个心眼了,如果两个孙子差不多时期出生,帮谁带,就成了大问题。

“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自己养孩子的时候,几个孩子还可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到了有孙子的时候,这碗水却不容易端平了。因为子女有了自己的家庭,帮他们带孙子,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还有儿媳和女婿,还有亲家。可以说是为了一个孩子,得让三个家庭较劲

双边的老人分别有自己带孩子的一套,小夫妻虽然没有实操经验,但是先进的育儿方法也提前学了一大堆,正摩拳擦掌想实践一下呢。所以,孩子是让娘家带还是让婆家带,孩子出生之前,小夫妻就开始纠结了。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跟着外公去公园,碰到他的熟人,看到我,总会过来问我外公:“带孙啊,你这是家孙还是外孙呢?”我外公说:“外孙。”那人笑笑走了。

“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那时候我只有几岁,根本不懂什么叫家孙和外孙,因为我外公只有女儿,在我眼里,我们三姐妹都是他的亲孙女,搞什么内外之别?但是听到“家”和“外”这两字,加上那人意味深长的笑,我依稀觉出了所谓的家孙和外孙是有差别的。好在我们家没有这种困扰,外公外婆有三个女儿三个孙女,对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

那其他有儿有女的人家呢?是帮儿子看孙子,看是帮女儿看外孙呢?老人们怎么想,子女们在婆家和娘家之间又如何选择呢?

“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01、照顾外孙,女儿愧疚;照顾孙子,媳妇觉得理所当然

刘大爷和许奶奶夫妇老两口都70多岁了,有一儿一女,两个子女都是事业型的强人,为了工作很晚才结婚生子。兄妹俩还商量好,同时要孩子,为了让小朋友年龄差距不大,像他俩小时候那样,成为彼此的玩伴。

既然如此诚心,老天爷自会成全他们。于是,两个孩子差了几个月相继出生。虽然是双喜临门,但可忙坏了刘大爷老两口。好在亲家们都来了,一人搭把手,产妇顺利生产出院回家。但是在医院期间,许奶奶注意到一个细节,女儿从产房推出来的时候,亲家公亲家母简单问候了一下便跑去看自己孙子了,进了病房,大家也都是围着新生儿乐,没有人真正关心病床上刚从鬼门关爬回来的女儿。

“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许奶奶很心疼,默默守着病床边照顾虚弱的女儿。女儿坐月子期间,许奶奶也是三天两头往她家跑,就差叫她回家住自己照顾她月子了。考虑到夫妻感情,许奶奶再心疼女儿也忍了,只是反复交代女婿一定要事事顺着媳妇,多干活,别惹她生气。并告诉亲家母,她不用操心,她自己的女儿自己管。既然儿媳娘家人都这么说了,公婆自然乐的清闲,于是月子期间他们愣是没有管过儿媳一次。

虽然有人伺候,但当媳妇的,生孩子期间是最能看清人心的,谁为自己做了多少,都记在心里的。于是出了月子后,女儿告诉许奶奶,让她别管了,该让婆婆出点力了,嫂子也要生了,可以去多去看看她。

“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看到了女儿婆家的冷漠,许奶奶自然想到了自己也是一个婆婆,于是在儿媳生产的时候和刘大爷一起忙前忙后地,把儿媳当亲闺女照顾,连亲家都赞不绝口,说自己女儿嫁对人了。

就这样,刘家和气地迎来了两个孙子。以为儿媳也会像自己女儿一样,让她妈妈给她伺候月子,没想,儿媳点名要许奶奶过去帮忙,理由是,许奶奶刚伺候完小姑子的月子,有经验。这可是家孙啊,许奶奶马不停蹄地去了,刘大爷就时不时去女儿家帮忙照看一下。老两口分别行动。

“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没想这一去,许奶奶就成了儿子家的保姆。孕妇的营养餐马虎不得,新生儿娇弱马虎不得。面对的是儿媳,不是女儿,凡事还得小心翼翼。亲家母来了,也顶多是陪女儿说说话,下床走走,再逗逗小朋友,看着许奶奶忙前忙后,手都不搭一把,有事了还特顺口地大喊:“亲家母,你帮我把什么东西拿一下。”

许奶奶以为是孙子有什么问题,急急忙忙拿了东西冲进卧室,发现人家娘俩正聊的欢呢,小孙子在旁边呼呼大睡,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就是说,她明明可以自己去拿这样东西的,可她连挪都不想挪一下,尽使唤人。

而儿子在家,也像个大爷一样,什么事都喊妈,跟小时候一样。许奶奶觉得自己是,又回到从前拉扯儿女的年代了,不同的事,现在面临的是儿媳不是女儿,轻不得重不得,刚生完孩子,还得像祖宗一样供着。

“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好不容易捱到儿媳出月子了,许奶奶跟儿子说她要回去了,不能让老伴一个人在家,她要回去陪老伴,孙子也大些了,有什么事让儿媳她妈随时过来看看吧。没想到儿子说:“我妹也有她婆婆啊,你照顾你儿媳和孙子不是应该的吗?”

许奶奶反驳到:“这是你媳妇,你心疼她你就多替她做点事,你妈已经70多了,累不动了。不想继续给你当免费保姆了。”

儿子撒娇到:“妈,那我不是要上班,没时间照顾他们娘俩吗?你不能为你儿子考虑一下啊?”

许奶奶听了立刻有些上火:“儿子,你也知道你上班忙,没空照顾你媳妇和孩子,那你妹妹家不也是一样吗?你妹夫就不上班了?你妹不是也没人照顾?”

“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那她不是也有婆婆吗?叫她婆婆过去不就完了?”

许奶奶顿了顿,说:“不是每个婆婆都像你妈我一样对儿媳好,你妹妹出产房时,他们家只关心孩子是男是女,长的好不好,有人看过你妹妹一眼不?她坐月子,全是我在伺候,她婆婆管过一天吗?”

“那不是你让人家父母别管的吗?”

“就他们那态度,我敢让他们管我女儿吗,就算受了委屈,你妹妹也不会说出来,但是我这个当妈的看的出来。反正,对于你们俩,我当婆婆的义务也尽完了,给你们俩使唤了这么几个月,我得休息了,照顾不了就请保姆,我心情好的时候再来帮你带下孙子。”

然后许奶奶坚决地走了,把小外孙接到自己家,白天他们老两口带,晚上女儿女婿来接。他们打算一直持续到外孙上幼儿园,让女儿安心上班。女儿每个月都会给许奶奶一笔钱,作为孩子的伙食费还有父母的辛苦费。

“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02、被迫带孙还被嫌弃

王大叔刚退休,60岁整,妻子赵阿姨58岁,也退休三年了。整好两人都退休时,他们的儿子生了个女儿,由于一早就说好了要帮儿子带娃,老两口收拾了大包小包坐了长途车来到儿子家。

此时儿媳已经在娘家照顾下坐完月子了,对于公婆这个时候的到来颇有微词,认为月子里他们没管过自己,现在才来表现他们作为爷爷奶奶的关爱。于是心里总是憋着一些不高兴。老公看的出来媳妇对父母态度有问题,问她:“不是你自己要你爸妈伺候月子的吗,现在反过来说我爸妈不管你?”

媳妇说:“不照顾不代表不管,他们来过一回没有?钱也没给过。”

“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王大叔和赵阿姨也知道自己没在月子中出过力和钱,所以现在带孙子特别卖力,什么事都抢着做,儿媳想动手,就叫她去休息,他们自己来。本以为这样做让儿媳轻松点,能弥补没照顾她月子的亏欠,可久而久之,儿媳又不高兴了。

“我才是孩子的亲妈,怎么照顾是我说了算,你们只是帮忙,不要喧宾夺主了,搞的以后孩子跟我不亲......”话还没说完,就被老公打断了,夫妻俩进卧室去继续吵架了。

赵阿姨忍不住抹泪:“叫我们来的是他们, 嫌我们不管的是他们,管了又说喧宾夺主管多了的也是他们。”

王大叔劝到:“算了,毕竟人家才是亲妈,人家想怎么带就怎么带,人家说的没错,我们只是帮忙的,她怎么说咱就怎么做,别影响他们感情。撑过这段时间孩子能上早托班我们就回去了。”

“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通常老人带娃都是倒贴加当免费保姆,两代人育儿观不同,必定会产生矛盾,而带孩子要住进子女家,又是一个矛盾的开始。

带外孙的老人通常是心疼女儿,怕婆家照顾不好;带家孙的老人,通常是觉得跟自己姓的才是亲孙子,怕儿媳带不好有闪失,他们通常重视孙子超过儿媳,婆媳矛盾也从此正式开始。管多了管少了,都会得到子女抱怨。

父母带孙,毕竟是出于对晚辈的爱与责任,不管他们带的好不好,每个人的育儿观和生活习惯本来就是不同的。在指责父母没有做好之前,是不是先想想,他们这么累都是为了谁?

带娃的辛苦过来人都清楚,但更应该明白的是,帮我们带孩子的父母,他们原本只用享清福,而不是退休后再上岗。即使他们心甘情愿来帮忙,作为儿女也该同时想想该如何孝顺父母。

“带家孙”和“带外孙”哪个好?老人的经历,值得儿女们去反思

有孩子的宝妈们,你们是让娘家父母帮带孩子呢,还是让公婆带呢?有儿有女的叔叔阿姨们,你们愿意帮儿子带孩子,还是帮女儿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外孙   孙子   儿媳   月子   婆婆   奶奶   儿子   老人   父母   女儿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