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岔河镇施汤村:梦萦旧施荒 身临新桃源

有近十年未回洪泽岔河施汤老家了,知道家乡变化巨大,很想实地去看看。近日,终于实现了回乡之行。从清晨到傍晚,满满的一天,看了部分道路、泵站和新农居;参观了一些种植、养殖大户;看望老朋友;和新、老村干部闲话今昔;品尝了家乡鲜美饭菜。感慨万千。

风景这边独好

沿淮金线向南三十公里处,一块漂亮的工艺巨石耸立路旁,“施汤村”三个红色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放眼四周,一排排青砖白檐的农家庭院和别具一格的小洋楼绰约在绿海中。桃花粉红、菜花金黄,漂浮在麦浪中。沟河纵横、水网密布,宽敞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红旗、宝马穿梭。花桃、紫薇、木槿、腊梅、玉兰等几十个品种景观花木在路旁、河边、村头及游园里竞相招蜂惹蝶。蓝天白云下、小桥流水旁,村民们三五成群地穿梭在欢乐气氛中。相约黄昏时,灯火通明,健身广场上老、中、青歌舞此伏彼起。此情此景难道不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

振兴路上 岔河镇施汤村:梦萦旧施荒 身临新桃源

可是你知道吗?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是出了名的施家荒。童谣“一条扁担两只筐,有女不嫁施家荒”,就是真实的写照,到处是“泥路、草棚,烟灶、绳床”。七、八十年代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挑沟挖圩苦工钱”。

党的十八大以后,施汤人才学会讲好自己的故事,振翅腾飞。现在人均年收入达⒉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超六十万元。十余年来,全村新建泵站 10 座、桥梁 23 座,铺设水泥路24.3公里、自来水管道1.7万米。新建1800平方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村庄道路亮化8000米。村民的幸福指数逐年提升。村获省、市以上的荣誉就有:国家级青少年零犯罪先进村(居),省、市级治安安全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卫生村,市级生态示范村。曾多次被省、市、区主流媒体作过专题报道。

生态发展前途无量

绿色就是一种希望和活力,施汤村地处白马湖水网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合发展生态种植和养殖业。施汤人急于发展经济,但更爱青山绿水。他们用昆虫喂鸡,用粗粮和农作物秸秆粉碎配合成饲料发展养殖业;让鹅鸭在稻田里义务除草、施肥;把畜禽粪便经发酵后返田。这样的种、养模式,少用农药化肥,节约生产成本,更主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模式。

2001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有机认证中心确定为国家级有机稻米生产基地,注册了“淮上珠”“九牛”“岔河大米”等品牌商标。如今全村有3000亩农田种植有机稻米。

徐登云养鸡,实现饲喂、温、光控自动化,每批次饲养规模达2万只。年收入达40万元。在他的带领下,现在已经发展了100多个养鸡专业户。高峰期一个批次可养蛋、肉鸡23万只。

汤益满是有名的“龙虾老板”,养了近二十年龙虾,他历经了从失败走向成功。现在他每年的养虾收入可达60万元以上。并带动了岔东一片三百多个养虾专业大户。

振兴路上 岔河镇施汤村:梦萦旧施荒 身临新桃源

村里通过招商引资上马了投资300万元秸秆固化项目。成立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稻米生产、草蛋鸡养殖、农机合作社等龙头企业来带动各类种、养、加大户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做大、做强、做优有机稻米、草蛋鸡和水产品品牌。该村现有50亩以上的种植、养殖大户38户,还有从事粮食收购、园林建筑、交通运输等专业大户20个,共可以带动400余劳动力就业,人均年新增收入2万余元。可以说是生态种、养产业撑起了施汤村经济的大半边天。

众人拾柴火焰高

施汤村在加强党史教育的同时,重视乡史、村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中青年学习本村革命烈士、老干部,残、服、退伍军人的英勇事迹和优良作风。了解村苦难史、斗争史,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从而形成爱党爱国爱乡村良好风气。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争着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振兴路上 岔河镇施汤村:梦萦旧施荒 身临新桃源

从事各类种、养、运、服、加的大户,都能做到两点,一是培训和录用员工尽量用本村的劳动力;二是在上、下游的业务项目安排上,尽量安排在本村加工和经营。

一批从家乡走出去创业的成功人士如施广富、汤益标、杨步林等十余人,身在异乡,心怀施汤。多年来为家乡的基本建设和产业发展,不断地给予资金、信息以及新理念的支持。带动了大批青年自主创业。为了帮助家乡的特困户早日脱贫,还建立了“乡贤关爱基金”专门对一些特困户、病灾户进行帮助。

由施汤籍人士牵线搭桥,施汤村和苏州吴中区西莫舍街道结对共建,实现了资源互补、信息共享,提供招商信息平台、学习新的发展理念、组织人员培训、农副产品营销等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谁持彩练当空舞

一个村子要想有长足的发展,要靠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施汤村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转变观念、集思广益,聚力发展经济,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取得了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特别是在防汛抗旱、疫情防控等急难险危一线,处处有共产党员身影。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苦干一月,24小时风餐路宿坚守防疫卡口一线,坚守岗位,无人退缩。

村党组织因工作成绩特出,荣获县区级“基层党建先进集体”“优秀基层党组织”“五星级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振兴路上 岔河镇施汤村:梦萦旧施荒 身临新桃源

原村组织书记施广洋在本村工作四十余年,任党支书二十多年,他深爱着家乡这块土地,把村民的疾苦记在心间;把家乡的发展当使命;把实现乡亲的梦想作目标。在党员干部会上,他提出要立足实际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市村庄环境整治现场会上,他汇报施汤村的做法和体会;在田间地头,他常与专业大户商讨生态循环经济的新路子;早早晚晚,看望困难、病灾户,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入夜了还和外出创业的同乡们线上谈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率先垂范,凝聚和调动了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近十年来,村里各项工作名跃全镇前列,施广洋先后荣获省“基层党建突出贡献奖”“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淮安市“优秀人民调解员”“优秀双带型干部”,县(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土人才”,荣获五一劳动奖章,被选为县(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老书记传帮带,新长征常接力,去年光荣退岗后,他表示全力支持村里的工作,继续为村民服务。可以肯定,施汤村这条光辉的彩练在新的书记带领下,定能举得更高,舞得更靓丽。

梦萦旧施荒,身临新桃源。但我只有半瓶墨,无法全面反映施汤村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光辉业绩,作为施汤人,我们要以更饱满的斗志,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最后请容许我以一联结束本文:施德千秋,琢颗翠珠苏北灿;汤滋百姓,骑头白马运西飞。

通讯员:钟如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桃源   彩练   稻米   全村   党组织   年收入   大户   书记   家乡   路上   生态   优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