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教授针灸特技

石学敏教授针灸特技


石学敏教授针灸特技

一、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研究

1、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几个特点

对于中风病因病机,上至歧黄,下至明清,2000多年对中风病的认识胶着“风”之一字,我们遵循中风发病的内因说,外风仅做为诱因,并认识到“证是上实,而上实由于下虚”,再结合对脑与神的更新认识,脑为神之所主,神的含义从广义去理解,从而提出“窍、闭神匿”为中风病总病机。窍闭乃脑窍闭塞,神之大府受罹,其病机在于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冲脑达巅,或挟痰、火、血、气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发中风。因而制定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法则。在选穴与配穴上的继承与发展。历代治疗中风多宗散风活络之法,明显受外风说及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影响,选穴时以阳经穴为主。而本法在取穴配方上,以取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改变了过去的常规取穴,选用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极泉、尺泽、委中为副穴小配方,从主治功能上以醒神、调神、开窍启闭,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的生理功能为主,兼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副穴以疏通经络为主,在针刺方向、深度、施术手法及其量要求上也有发展。由于针刺治疗的特殊性,同选穴配穴的进针方向、深度及施术手法的不同,其临床疗效也有差异,由于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其组方的操作严格规范,加之手法量学的相应指标,成为临床疗效提高的关键,并具有临床可重复性之特点。


石学敏教授针灸特技

2.醒脑开窍针刺法处方之内涵

人中做为醒脑开窍法之主穴,它是醒神急救之要穴。人中正居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督脉与足太阳经、冲、任脉及心肾经等在经络上有广泛联系,而其中尤以膀胱经更为密切。督不仅别络太阳,而且有一部分与太阳经并行,在膀胱经上有各脏腑精气输注之所,即脏腑背俞穴,体内各脏腑通过该经背部的脏腑俞而受督脉的支配,由此可知督脉几乎与所有脏腑经络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采用雀啄法以泻人中,可开窍启闭,醒元神、调脏腑。内关做为醒脑开窍法之主穴,在于它具有宁心调血安神之功效。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又通阴维,系八脉交会穴之一。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实际上指心脏功能对元神具有重要影响,与脑之关系密切而已,它主要通过心主血脉这一功能来实现的。而心肺功能的良莠,又直接影响代谢最旺盛的脑组织,脑本身几乎无能量贮备,它的氧耗以及能量供给,完全依赖血液循环的补充。相反脑功能的栓塞又影响心肺功能,故二者之间在生理上相互维系,在病理上互为影响。实践证明在治疗中风病的同时,改善患者全身功能,对本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而内关在改善心肺功能上有其明显效果。内关穴正是在调整心脏功能的同时,起着增加脑血氧供求需要,内关与人中并用,达醒脑、宁心、调血安神的目的。三阴交做为醒脑开窍法之主穴,在于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盖中风病常与该三脏之阴阳失调有关,故针补三阴交会之所,对肝、脾、肾三脏均有调整作用。三脏功能得调,脑髓生化有源。副穴极泉、尺泽、委中等司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从立法、外方、治则相互吻合,人中为君,内关、三阴交为臣,极泉、尺泽、委中等为佐使,体现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原则。所以调元神,使之明达;顺阴阳,使之平衡;理气血;使之冲和;通经脉、窍道使之通,虚实有别,而顾之。

3.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及现代研究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迄今20余年,从临床实践到基础实验,注重多层次、多方位、的验证,已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治疗中风病的针刺方法。本法运用于中风急性期(出血或梗塞)、中风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等各个不同病理阶段,其疗程短,疗效高深受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赞许。为进一点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明显改善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高凝、高粘、高聚三高不良病理状态。可调整机体脂肪代谢,对实验性体外血检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并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流。

二、疑难危重病临证精粹

1、中风后的吞咽障碍,言语障碍及情志障碍,系现代医学假性延髓麻痹之主证。它包涵了中医症状学的多种病证,是中风病病理多元化的反映,其病机复杂多变。石学敏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关键在于“关窍闭阻,神气失导”,证为虚或本虚标实之候从病名归类上近似“中风”、“瘩痱”、“类噎膈”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多无良策,仅以鼻饲或输液维持患者营养之需,病人痛苦不堪,常因并发症以致死亡。石教授制定了以“调神导气,滋补三阴,通关利窍”为主的针刺法则,取风池、翳风/完骨、三阴交、内关、人中等穴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

2.面肌痉挛以脸肌,眼轮匝肌和面颊肌的不自主、不规则抽搐为其特点,祖国医学称“筋惕肉”,本病虽非危证,但其面部肌肉抽动不休,令人焦躁,坐卧不宁,夜不得寐,治疗颇为棘手,中西药物虽可暂缓其势,仅为权宜之计。石学敏教授认为本病为气血虚弱,血不荣筋所致,或肝血暗耗,伤精败血枯燥而成,或风寒风热内闭,化燥生风举发。故立“活血通络、息风止痉”之法。根据惕动部位任选太阳、颊车、颧醪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3~5点,闪火拔罐,置5~10分钟,令出血5~10毫升为宜。配头维、上星、四神聪诸穴,均予捻转补法,可达除瘀血、通经络、祛邪气、止惕动之功。虽然认证多虚,仍利其小络之血脉,如是不会导致“虚虚”之变,正是瘀血不除,新血勿生,此乃吐故纳新之举,配穴取其宁心安神之效。

3.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疑难病症。病程较长,多见于年青人,女性易罹,病因目前尚未清楚,可能与风、结核有关。患者常因发现一侧或双侧桡动脉搏动减少或消失而就、医,故名无脉症。石学敏教授根据本病的特点,结合对十二经“是动病,所生病”的潜心钻研,认为本病属于手太阴肺经及手少阴心经是动病臂厥证(上肢无脉),及足阳明胃经是动病骭厥证(下肢无脉),多因风寒湿邪侵犯经脉,致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其经脉循行部位失其气血的温煦濡养,导致肢痛厥冷无力,寸口、趺阳脉微欲绝。久之,可累及脏腑七窍,出现心悸、气短、目眩、头眩等证。治疗上以“益气行血,通闭复脉为之大法,取主穴人迎,上肢无脉配太渊,心经、肺经排刺;下肢无脉配气冲,脾经、胃经排刺;人迎为足阳明经脉气所发之处,为阳明少阳之会。阳明经多气多血,针之调气血,通络脉,诸穴协调,疏通经脉气血,气行血亦行,气血畅行,经脉通利,则阳气外达,邪以外泄,脉复厥除。近十余年收治无脉症患者近60余例,疗效甚佳

4.中枢性呼吸衰竭,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病情危笃,九死一生。现代医学常予脱水剂呼吸兴奋剂治之。或气管切开,辅以自动呼吸机抢救等措施,尚不能完全有效地提高成活率。石学敏教授多次强调针灸是急救医学中的重要抢救手段之一。中枢性呼衰证见神昏、脉微、呼吸微弱欲绝,良久一息,属祖国医学真气将绝,气脱亡阳之候。病人处在濒死期,危在倾刻,在中西药物抢救无效的情况下,采用针刺治疗当属果敢,补气固脱,力

挽狂澜。石学敏教授于1986年对1例中枢性呼衰患者取人中,用雀啄泻法,气舍、足三里穴予持续捻转提插,补法4分钟,开始呼吸频率由浅慢,仅4次/分,历经1小时,呼吸增至16次/分,呼吸节律规则,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每隔10分钟实施手法一次,病人转危为安。人中取其醒神开窍,气舍、足三里皆为属阳明多气多血之经脉,针之可鼓舞气血,敛阳固本,气舍又为气之住舍;与气冲相应,是肺张气充之标介,足三里统理全身上、中、下三部,主治亡阳虚脱,据此,针刺在急症中的应用可见一斑。(张存古整理)。


石学敏教授针灸特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10

标签:督脉   脏腑   经脉   经络   针刺   气血   针灸   特技   人中   患者   教授   醒脑   功能   石学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