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龙应台是知名的台湾女作家,她写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我很喜欢的三本书。前几年把这几本书买了回来没有看完,今年又翻看起来,因着自己身份的变化——成为一名母亲——而对书的内容多了几分体悟。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写了安德烈小时候的很多事情,看的人会心一笑。比如,在安德烈八个月的时候,见到一只鸟,爸爸告诉他那是“Bird”。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某一天,小小的安德烈一大早就喊着:“波、波……”爸爸妈妈摸一时不着头脑,往窗外一看,原来外面站了一只鸟,安德烈嘴里说的是“Bird”。这真是像极了我家宝宝。那天我们买了一个扫地机器人,我就告诉他:“这是我们家的新成员,帮我们扫地的,他叫Robot。” 宝宝非常感兴趣,总想去摸一摸。第二天早晨刚起床,嘴里就不停地说:“波、波……”接着翻身下床,小跑着去看Robot了。真是可爱极了。

这本书我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没有看完,或许是因为自己阅历未到吧,如今再看,热泪盈眶。大概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第二本书《亲爱的安德烈》,当时在看它的时候,非常佩服龙应台,深感她是一位开明的母亲:努力去接近年轻人的世界,克服年龄的障碍和代沟去学习和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而且给予了孩子很大的自由,真是一位好妈妈。

可是当我也成为了孩子的妈妈,在不断的去学习和反思如何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却感到龙应台的做法有些过了。孩子不是你的财产,你不能占有他。他是独立的个体。尤其是当他已经成年,他必然要远离你,去过自己的生活。你的努力接近其实是掌控欲的延伸,给孩子造成了压力和打扰。

这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中其实也有体现。写信这件事情是龙应台发起的,安德烈被动应对,每一封信,都让人有种感觉,妈妈谆谆教导,努力想要打开儿子的心扉。然而儿子却没有那么积极热切的回应,甚至在最后,他坦率地向妈妈宣告:自由不是你作为家长赋予我的权利,而是我作为一个人天生就该享有的东西。这封信给了龙应台很大的震动。

不知道是不是跟这有关系,《目送》于第二年出版,第一部分就是“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在《目送》这篇文章中,龙应台深有感触的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是的,正如纪伯伦《你的孩子》这首诗所写: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他们是生命的渴望,

是生命自己的儿女,

经由你生,与你相伴,

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认识到这一点还蛮难的。一开始的时候,是道理懂得,但是内心抗拒。我历尽艰辛终于生下了你,含辛茹苦终于养育了你,却要承认你根本不属于我,你跟我一样具有平等的人格,我无权去干涉你,还要处处尊重你,这让我怎么接受的了呢?你当然是“我的”,你得听“我的”话,我说了算啊!

可是在教养孩子的实践中,在不断的读书反思中,越来越意识到这种思想里存在的傲慢、自负感。孩子一定不如大人吗?孩子的那种好奇心、想象力、自我成长的愿望和能力超过父母百倍千倍啊,你强过孩子的,只不过是因了年龄的增长而习得的生活经验而已。你有什么好自负的呢?你的世界是满是条条框框,孩子却没有。你的自以为正确的教育有可能会误导了孩子。孩子天生具有自我协调和完善的能力,给他自由,给他信任,他自会健康成长。放下自负,放下成人的优越感,去由衷地欣赏孩子——不因他的行为、而因他作为一个美好而有价值的人——去认同他,这样才能真正的尊重他的天性。

会生孩子不一定会养孩子。孩子不需要你教他如何做一个孩子,他自会听从内心的召唤而成长,倒是父母,不管你学历多高,都需要认真学习如何去做合格的和更优秀的父母。教养孩子是一辈子的修行,也是每一天的功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安德烈   孩子   慢慢来   教养   亲爱   父母   母亲   努力   妈妈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