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体坛令人难以接受的运动员“出走事件”

世界在发展,交流在深入。如今,运动员改换国籍代表其他国家参加比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为此还有人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海外兵团”。他们中很多人改变国籍之后依然认同自己华夏儿女的身份,一言一行都始终没有忘记祖国。然而中国有句老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确实也有那么一小撮所谓的海外兵团,出走前后的言行无一不伤透了国人的心。

胡娜:临阵“失踪”致球队惨败,如今高调回国

盘点中国体坛令人难以接受的运动员“出走事件”

要说中国体坛“出走”第一人,当属前网球运动员胡娜。她天资过人,16岁就夺得全国冠军,在那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网球的年代,胡娜带给了中国网球前所未有的光明和希望。

1982年,中国女网前往美国参加比赛。在对阵德国队的比赛快开始时,胡娜却失踪了,结果中国队在这场比赛中惨败。一个月后,有人在美国发现了胡娜,其实她一直留在美国,还向美国方面寻求了庇护。后来,胡娜加入美国国籍,开始代表美国网球队参加国际比赛。

胡娜的行为彻底伤害了国人,她一直在国外生活。而到了2014年,胡娜却回国了,她的身份成了画家,和两位朋友一起在北京开办了联合画展。

胡娜表示,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当年的错误,都是自己太年轻,被人欺骗了,才会做出那样愚蠢的行为。不过,对于胡娜的说辞,网友们并不买账,纷纷让她“滚出去”。

小山智丽:因“让球事件”出走,喊“哟西”庆祝得分

盘点中国体坛令人难以接受的运动员“出走事件”

小山智丽原名何智丽,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乒乓球队的运动员,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弧圈球打法,是1985年世乒赛女团冠军成员。

何智丽之所以出走,原因是一次“让球事件”。在当时,中国队内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如果在国际比赛中队友在淘汰赛中相遇,队内会安排小队员给老队员“让球”,且比赛中双方都不会有教练做场外指导,因为一般来讲,小队员即使输了,以后机会还会有,但老队员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1987年世乒赛的女单四分之一决赛,已经贵为世界冠军的何智丽,遇到当时还不满20岁的陈静。陈静虽然年轻,但当时她的实力已经不在何智丽之下。赛前,陈静也并没有接到教练关于让球的安排,所以她认真地对比赛进行了准备。比赛开始后,让陈静有些意外的是教练在场,她没有太在意,先赢下了第一局。局间休息时,何智丽开始暗示教练安排让球。此时教练告诉陈静让球给何智丽。陈静听从安排,连输了三局。何智丽进入了半决赛。

半决赛,何智丽遇上了老将管建华,教练提前安排她让球,何智丽答应了。但是比赛开始后,她却丝毫没有让球的意思,一直在疯狂进攻。管建华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之后,已经落后太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何智丽打进决赛。

尽管何智丽最终赢下了决赛,为中国队拿到了女单冠军,但是从此以后,她就被中国队“冷藏”,再也没有机会出战。无奈之下,她选择了退役,嫁给了一个“小山”姓的日本人,加入日本国籍,改名“小山智丽”,并代表日本国家队参加比赛。

小山智丽最高光的一次比赛是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在决赛中,她战胜了初代“大魔王”邓亚萍,一时间她成为日本乒乓球队的骄傲。而比这个结果更令无数国人寒心的,是小山智丽在比赛中每赢一分都握紧拳头大喊一声“哟西”,她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日本人。

正因如此,小山智丽被无数国人骂成“汉奸”“卖国贼”,以至于此后数十年都像一只过街老鼠,不敢回国招摇,即便后来和丈夫离了婚,她也选择继续在日本生活。与她而言,中国已然没有瓜葛。

王怡:世锦赛前夕“不归”,被中国队永久除名

盘点中国体坛令人难以接受的运动员“出走事件”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是女排精神内核。上世纪80年代起,一代又一代的女排队员接续奋斗,用无数的血汗和泪水,拼回一项项荣誉,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光荣之师,也出现过“出走”现象。

90年代前期,中国女排一度陷入低谷。此时,远在意大利执教的郎平听从祖国召唤,回国担任主教练。中国女排的面目焕然一新,先后夺得1995年世界杯季军和1996年奥运会亚军。

当时,和欧美球队比起来,中国队身高和力量吃亏较大。而王怡的出现,则是对中国队网口“缺陷”极大的弥补。她身高1米89,司职副攻,在当时的国内乃至国际排坛,这个高度都是相当可观,所以郎平对她格外关照。而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关照,使得性格本身有些棱角的王怡,脾气变得骄纵起来。

郎平不允许王怡带着这种心态训练和比赛,所以她把王怡由主力副攻调到了自由人的位置,希望能磨平她的锐气。但是王怡却因此退出了国家队。

1998年,国家队主力副攻赖亚文身患肝病,副攻位置缺人。为了备战世锦赛,郎平想到了王怡。她特意到上海,跟王怡进行了一番交谈。当时王怡答应归队,只是想先完成自己的学业。郎平也答应了,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然而就在集训即将开始时,郎平发现王怡已经出国留学了,她没有第二手准备,所以世锦赛只能由患病的赖亚文主打。

这件事之后,王怡被国家队除名。毕业之后,她成了哥伦比亚大学里的女排教练。而在当年那届世锦赛上,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奇迹般地打进了决赛,但是最终因实力悬殊,0:3负于古巴队。其中,面对古巴队的高点强攻,赖亚文的拦网非常被动,屡屡被突破。赛后,赖亚文哭成了泪人,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她依旧感受到了难以言说的委屈和遗憾。而假如王怡当时看到这一幕,再想想当初的事情,不知道她是否会有哪怕一丝悔意呢?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几个人之所以惹人讨厌,最大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拒绝为中国队效力或者放弃中国国籍,是他们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甚至数典忘祖,着实伤了国人的心。说实话,很多海外兵团在场上和中国队是对手,在场下却依旧是同胞,所以即便李佳薇曾经在雅典奥运会淘汰了王楠,即便冯天薇、王越古、孙蓓蓓代表新加坡队,在2010年世乒赛战胜了中国队,但是国人并没有恨他们。

对此,最好的教材莫过于前击剑运动员栾菊杰。1983年,在德国举行的第6届国际女子花剑比赛中,栾菊杰为中国队获得冠军,成为亚洲第一个在世界剑坛折桂的人,从此享有“东方第一剑”的美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栾菊杰以绝对的优势夺得冠军。在此后的24年,栾菊杰这枚金牌始终是中国唯一一枚击剑金牌。因为直到2008年,中国才再次摘得击剑项目金牌。

1988年,栾菊杰因为肾病不得不退役。她先到加拿大留学,随后回国和丈夫顾大进完婚。1991年,两人的第一个女儿出生。

不幸的是,栾菊杰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医生告诉她,需要在未来尽快手术,并接入心脏起搏器。

当时国内医疗条件有限,而加拿大政府在重疾儿童的抚养上有特别完善的资助政策,栾菊杰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决定加入加拿大国籍。在加拿大,女儿得到了救治,为了生活,栾菊杰先后担任爱明顿市击剑俱乐部教练、亚伯达省击剑协会技术部主任、加拿大国家队女子花剑总教练。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举行。对这一盛事,远在加拿大的栾菊杰无比骄傲。为了参加这次在故乡举办的奥运会,她以50岁的高龄复出,成功通过了资格赛,站到了奥运会赛场。在第一场比赛结束后,这位昔日的“东方第一剑”、这名伟大的母亲眼含热泪,高举起了“祖国好”的红色条幅,至今都在感动着无数体育迷。

乡音不改,故土难离,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朴素情怀。无论是命运所迫或者奔赴前程去改变国籍,都无可厚非。而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人成了彻头彻尾的“香蕉人”,而有的人尽管身在异国他乡数十载,却依旧是百分百的炎黄子孙,对此,你怎么看呢?

盘点中国体坛令人难以接受的运动员“出走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中国   中国队   击剑   加拿大   美国   国籍   小山   国家队   体坛   运动员   国人   教练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