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财富:时隔十四年,大基建又来了!普通人如何抓住发财机遇?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基建。为何国家现在又重提大基建?这次启动大规模基建,是否要重走2008年4万亿刺激的老路?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影响?有何发财机遇?

安得财富:时隔十四年,大基建又来了!普通人如何抓住发财机遇?

在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的背景下,基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定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释放了三个信号:

1、今年的经济增速,需要靠基建拉动。

2、市场和老百姓对稳增长的信心,需要提振。

3、之前已计划好的基建、稳增长的力度,还需加码。

除此之外,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到了基建。

会议强调: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新老基建投资加码,保持适度超前投资。

另外,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也提到要求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

从目前来看,国内县城基数庞大但前期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均相对较低,内生需求旺盛,在政策指导推动下,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市政交通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等为重点方向的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将成为城镇化补短板重点,有望催生出较为广阔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国家为何在此时频提大基建?其目的何在?

众所周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外部需求被并称为“三大需求”,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是生产的目的,可以创造出生产力,并刺激投资需求。因此,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和目的。

安得财富:时隔十四年,大基建又来了!普通人如何抓住发财机遇?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的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分别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会议以“稳”作为最主要的关键词,要求2022年的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设立了全年5.5%的增速目标。

然而今年,受疫情持续影响,国内消费不足有目共睹。无论是旅游、住宿,还是电影票房收入等相比前两年都处于负增长状态。加之,国际上俄乌冲突不断,美国加息缩表,已经造成了负面效应,导致中国出口极度不稳定。

在外贸压力大,形势复杂严峻,国内消费不足的双重打击下,投资成为“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抓手。同时,作为“稳增长”利器的大基建,自然也被提上了日程。

从最近情况看,2022年1-3 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 10.5%,较2021年全年累计同比增速大幅上升 10.3个百分点,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点(不考虑去年上半年因低基数带来的基建高增长),基建投资回升明显。

以前,国家对基建投资非常谨慎,反复强调不能盲目投资,现在,国家对基建投资的态度直接大反转,不仅鼓励适度超前投资,就连老基建代表性的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利好。从去年底的“因城施策”,直接变成了支持各地完善房地产的政策。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在当前“保就业、稳增长、稳居民收入”的情况下,大基建已经被政府当成今年经济托底的基石。

这次启动大规模基建,是否要重走2008年4万亿刺激的老路?

当然不是!

2008 年11月,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我国迅速推出了一项为期两年,总额达四万亿元的刺激措施。当时,超发的货币大量涌向了基建和地产,Choice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5%刷新历史,2010年的土地成交金额比2008年翻了3倍,GDP增速也在2010年重返10.6%。


安得财富:时隔十四年,大基建又来了!普通人如何抓住发财机遇?


从正面影响来说,“四万亿”的投资刺激了经济快速复苏,GPD增长重新回到正轨,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并巩固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人均GDP及工资收入得到提升,包括高铁在内的基建建设进一步完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幅增长(2021年64.72%),人均居住面积显著提升(2021年35.9平方米)等等。但是从相反的层面来说,“四万亿”也明显推高了房价,导致物价上涨,同时大量的放水也让部分本来应该倒闭的落后产能最终生存了下来,最终导致了产能过剩的出现。

如今,时代变了,政策也变了。

2022年重提大基建,高层特别提到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内容可上网自行查看)。会议释放出的明确信号是财政刺激为主导,货币刺激为辅。也就是说这次国家不会走大水漫灌和盲目刺激的老路了。

大基建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影响?有何发财机遇?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基建是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

在此以修一条高铁为例。

修高铁,首先需要采购钢材、水泥等原材料,这就会带动生产这些材料的企业生产投资,其次还涉及到工程设计勘探以及物流运输、后勤等服务行业,这个项目进行中,上游中游下游企业要雇佣人员进行生产制造,这些人就有了工作,也有了收入,他们才能去消费,一旦开始了消费,又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这样社会购买力就会重新旺盛起来,社会财富就会重新聚集起来,整个国家的内需市场就会得到活跃和扩大。

所以说大基建对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受益,就是让大量劳动者实现了就业,其次,就是通过资本市场的投资来分享时代的红利。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资源,可以围绕这次新基建的赛道,去挖掘行业龙头公司进行投资,让优秀的上市公司为你赚钱。间接分享这一轮大基建的红利。

安得财富:时隔十四年,大基建又来了!普通人如何抓住发财机遇?

写在最后

14年后中国再次启动大基建是为了新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在这一大趋势下,每个人都需要转变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安得财富一直坚定看好大基建行业,认为老基建+新基建双主线并行的模式,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基调。近年来,围绕大基建行业开展了一系列的投融资业务,比如:通过发行信托产品来募集资金,将资金用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各类政府项目中的政信信托;通过地方金交所发行,所募集资金用于棚户改造、建桥修路、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再有城投公司作为债务人,直接将债券划分为小份转让给投资者的政信定融

纵观整个金融市场,牵扯到政信项目的,相对稳健(怕有较真儿的人),安小妹一直强调,敬畏市场,理财有风险,只有相对稳健,没有绝对刚兑!政信是有违约的,但是违约率很低,其次违约基本以技术性违约为主要点,收益匹配风险,在这个一面国旗下的国家,可能你只是错过一个简单的红利,但是红利并不是永远存在的!错过了高收益刚兑政信信托后,现在市场上只能看到收益相对较高的政信定融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基建   目的   老路   红利   县城   普通人   基础设施   机遇   需求   财富   会议   基础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