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与天宫空间站世纪同框:52年后,东方红一号还在飞?

一颗52年前发射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一座在2021年升空的中国空间站,两个跨越了几十年时光和风雨的太空设备竟然同框了!

东方红一号与天宫空间站世纪同框:52年后,东方红一号还在飞?

5月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东方红一号和中国天宫空间站擦肩而过,两个极具标志性的航天器就这样在天空中遥遥相望,北京天文馆研究院朱进拍下了这一幕,世纪性的同框让不少网友泪目,不过更多网友在惊奇的是:东方红一号居然还在天上


中国飞天50年


飞天之路,注定是坎坷的。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万众期待下首次出征,然而火箭起飞不到2秒却突然偏离发射方向。此后短短22秒内,火箭头部下坠、径直撞向山坡,最终在冲天的火光中粉身碎骨、灰飞烟灭。这是中国运载火箭第9次发射失败。


20余年后,2020年4月9日,已连续成功发射26次的长征三号乙,又因火箭第三级工作异常而坠落解体,这是中国运载火箭第22次发射失败。

截止目前,中国航天史上共计有22次发射失败,但与此同时发射成功的次数达到334次

是的,失败是沉痛的,但科学的高峰,却永远是咬着牙、含着泪才能攀上的。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也正因如此,50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只有“微小”的0.178吨。

但这是这微小的0.178吨,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真正的起点,它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新纪元。


12载艰苦奋斗,8亿人民心所系,5000年飞天梦圆。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造卫星”的宏伟设想。形成了保驾护航“东方红一号”研制的10道“金牌”,使“天字第一号工程”按时圆满完成。

1958年11月,中央政治局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决定拨2亿元专款支持科学院搞卫星。

1967年12月,国防科委组织召开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论证协调会,确定了“上得去、抓得住、听得清、看得见”的十二字卫星总体技术方案。

但在确定卫星总体设计指标时,矛盾接踵而来。体积要求、重量要求、功能要求、匹配要求,一个个困难摆在了研制队伍面前。

东方红一号与天宫空间站世纪同框:52年后,东方红一号还在飞?

但老一辈的研究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期间的很多困难都是用“土方法”来解决的。比如像卫星制造中的一道重要工序——铆接,因为没有铆枪和固定工件的桁架。工人们就靠一把小锤,用自己的身体当桁架,将铆钉一个个敲上去。

在研究院成立前夕,党鸿辛和团队更是解决了一个卫星传输的关键问题。他们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导电干膜,成功解决了-100 至100 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输困难的问题。

地球之所以能接收到东方红一号的音乐信号,就少不了党鸿辛团队的功劳。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搭载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完成为期二十多天的探测任务,至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中国至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从正式立项到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完成的时间仅不到五年。


但五十多年过去了,同时期发射的其他卫星早已坠毁在了大气层中,为什么东方红一号还在稳定地运行呢?


东方红一号之所以没有动力还能稳定地飞行,其实是源于它特殊的轨道,因为东方红一号的任务是探测电离层以及大气层密度,所以近地轨道在441公里的高度,远的话达到了2368公里,这样的高度空气更加稀薄,东方红一号的阻力也很小。

东方一号最新的近地轨道高度为428公里,远地高度为2030公里,也就是说半个世纪后,它的高度也仅仅下降了13公里。

所以如果没有意外情况,东方红一号还能继续飞行很久,至于要不要接它回家,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空间站   飞天   桁架   运载火箭   人造卫星   天宫   中国   轨道   火箭   年后   高度   困难   世纪   东方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