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地球悬在空中为何不会坠落?

首先,运动是自然规律,不存在从哪里来的问题

现代科学早就已经发现,物质无论大小,小到基本粒子,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大到星球、星系、星云都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受四种基本力的控制,即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

因此,运动是宇宙规律。所有的天体都在自转和公转,地球也不例外,这也是规律,是宇宙法则。规律就是客观存在,人类无法创造也无法改变规律,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也不存在为什么,从哪里来的问题。

宇宙第一推动力是宇宙大爆炸,从138亿年前某一刻大爆炸开始,到今天宇宙都还在不停地膨胀。现代理论认为,除了第一推动力,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博弈,主导着天体收缩和宇宙膨胀的速度。

由此,宇宙运动能量从哪里来是很复杂的,每一个粒子的运动也是很复杂的,它们既受到第一推动力的影响,也受到四种基本作用力的影响,还受到暗物质暗能量的影响。

那么地球自转的能量又是怎样来的呢?现在我们采用奥卡姆剃刀原理,在复杂的原因中剃除掉一些非主要因素,让其变得简单明了化,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主要是受引力和角动量守恒的影响。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地球的形成过程说起

恒星是宇宙中可见物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占宇宙可见物质质量的90%以上。而地球这样的行星,包括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碎块尘埃等,都是恒星形成后剩下的渣子组成,占比极小。

如在太阳系,太阳一个天体的质量占全系统的99.86%,其他八大行星以及几百个小天体、无数小行星碎片加起来才占整个质量的0.14%,地球质量只是太阳质量的33万分之一,即0.0003%。

所有恒星都是由巨大的星云凝聚而成,期间起作用的主要是引力。其形成过程在过去已发文章中已多次描述,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太阳形成后,在其周围有一个行星吸积盘,一直保留着太阳形成过程的角动量,也就是围绕着太阳旋转(下图)。

太阳刚形成时,会发出很强的辐射(又叫恒星风),将吸积盘中的物质吹向远方,这样轻物质被吹得更远,重物质就更近的围绕在太阳周围。由此,围绕着太阳就形成了4颗密度更大的类地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而距离太阳更远则形成了4颗密度较小的气态行星,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这个吸积盘就是如今的黄道,也是太阳系行星等天体物质主要集中在黄道的原因。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直接原因

在相互引力作用下,行星盘的渣子们相互碰撞凝结,从拳头大渐渐凝聚到一个房子大,越大吸引力就越强,渐渐成为一个球形,并将轨道周围的所有渣子都吸附殆尽,这样行星就形成了。

地球和所有行星都是这样形成的。地球公转就是继承了吸积盘的角动量,就是它过去是以什么速度旋转,形成地球后还是按这个速度公转。

地球自转的形成则有多种说法,主要有撞击说、平衡说和太阳引力说。

地球在形成过程,在渣子的相互碰撞和吸附过程中,不可能一直保持不动,会渐渐旋转起来,这就是地球自转的开始阶段;地球初步形成后,又与一颗约火星大小的行星(科学家们把它称为忒伊亚)相撞,融合成一个更大质量的地球,而撞出的熔岩碎渣飞上天空凝聚成了月球。

这个过去也说过多次,也不展开说了。在这些碰撞过程中,地球就形成了现在的自转角度和速度,这是地球自转的主要来源;而行星为了保持公转轨道的稳定性,也必须自转,就像陀螺一样,只有旋转才能保持平衡。

还有一种说法,地球自转是受太阳引力作用影响形成的。这种说法认为,太阳引力把行星朝太阳一面吸引得隆了起来(引潮力影响),随着行星公转,这种隆起的部位就会变化,由此强行推动了行星自转。

地球自转很可能是这几种作用力的综合推动形成的。

物质的基本属性~惯性,是地球一直保持自转的原因

所谓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这个理论是说,任何物质都具有惯性,就是保持某种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属性,只要没有外力作用,这个物体就会一直保持某种状态。

在太空中,处于真空状态,没有任何阻力,因此地球等天体一旦形成某种运动状态,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就会永远保持这种运动状态。地球也一样,其公转和自转一旦形成,就会一直维持下去,除非有外力改变它。

比如地球公转,它一直会以既定速度均速直线运动。但由于太阳引力这个外力牵制,地球就无法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而具有被太阳拉扯着向其靠近的趋势;但其匀速直线运动的动能又总让地球具有摆脱太阳引力的趋势,这两种力形成了一个平衡,就形成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现象。

其他行星莫不如此。由此看来,地球在太空中运动并非完全没有外力影响,太阳的引力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它,因此其公转速度和自转速度也是不断变化的,这个变化就是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远,公转和自转速度越来越慢。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速度一直在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总体一直是变慢的趋势。

现在地球距离太阳约1.5亿km(千米),公转线速度约30km/s(千米/秒),自转速度约24小时一周,赤道线速度约464m/s(米/秒)。而在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距离太阳比现在更近,因此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都更快,据一些科学建模测算,45亿年前地球的一天只有4小时,而到了40亿年前则延长为8小时,30亿年前为18小时,6500年前恐龙时代则为23小时。

现代研究发现,地球自转还在变慢。有一项研究认为,地球轨道一直在缓慢远离太阳,每年达到1.5cm(厘米),而自转依然在变慢,100年慢1.6毫秒。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1亿年后,地球会远离太阳1500km,每天时间会延长1600秒,也就是26.7分钟。

这种公转轨道变远和自转速度变慢的原因很复杂,主要还是引力变化和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导致的,要说清楚这些理论很复杂,在过去也多有讲过,就不展开说了,有兴趣的可以查看以往我发过的相关文章。

以上就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变化的依据。

地球为何悬在空中不会坠落?

这是一个笑话,是完全不具备宇宙空间基本常识的人提出的问题。简单地说,宇宙中不存在上下左右关系,何谓坠落?我们人在地球上生活,由于地心引力才有了上下的感受,才有坠落这个相对的词汇出现。

宇宙空间一个子系统里,主要是引力在起作用,相互的引力作用让一群天体聚集在一起。如在太阳系,太阳是最大的天体,其引力起着决定作用,所有的其他天体都围绕着太阳运行。

但引力也是相互作用的,小天体也会对大天体产生作用。如地球不但受到太阳引力作用,也受到月球引潮力作用。月球只有地球质量的1/81,但正是这个比地球小很多的卫星影响,地球的潮汐才更大,这是因为月球距离地球近,其引潮力是太阳的2.5倍。

如果要说坠落,一般来说就是小天体受到大天体的引力作用,被拉扯进它的怀抱。如地球,理论上太阳可以把地球拉进它的怀抱。但地球由于在形成时继承了行星盘的角动量,以一定的线速度具有逃脱太阳引力的趋势,引力和速度形成了一个平衡,这样地球既逃脱不了太阳引力,太阳引力就也拉扯不了地球过去。

这就是环绕速度,所有的行星都具备这样的环绕速度。随着距离远近,这个速度会自动调整。这样地球和其他行星就会永远围绕着太阳运行下去,一直到太阳灭亡。

因此,在太空中不存在坠落的概念,即便是与太阳相撞,既可以说是被吸上去,也可以说是落下去,而非一定是坠落下去。我这样说,有此疑问的朋友明白了吗?感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不但悬在空中,还能自行运转,这也太神奇了吧!其实答案很多人没想到!


很多人都知道地球是悬空的,而且它的质量达到了60万亿亿吨,如此巨大的一个星球,怎么能是悬空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就跟我妈探讨过,我告诉她地球特别大,体积有10832亿立方千米,表面积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不过大约70%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然后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还是悬浮在空中的

我妈从来没了解过这些,她也不感兴趣,当听到我这样说的时候,她说不可能、不可能,这么大这么重的地球,怎么可能漂浮在空中?完全是胡说八道,她的认知跟“地平说”差不多,为大地是平坦的,不存在什么球面,然后上方有天空罩着,地面也不会运转,更不可能漂浮在空中,而是牢牢的扎根在地下,然后太阳每天升起落下

不管我怎么说,她都不信地球悬浮在空中和围绕太阳运转,总之在她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


其实这个问题同样困惑着很多人,就算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球体,而且是悬空的,还在围绕太阳运转,那它运转的能量到底来自哪里?还有为何不向下掉落呢?要知道地球可是有46亿岁了

1、地球重达六十万亿亿吨为何不向下掉落?

除了地球,宇宙之中的天体也是如此,包括我们熟悉的月亮太阳,也都是悬空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广袤的地球上,是分东西南北和前后左右的,但是在宇宙中却没有上下左右的概念,如果我们的地球要掉下去的话,哪里才是下呢?对于我们来说,天空是上,脚踩的大地就是下,所以地球的另一面应该就是下端了

但是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想的话,那么生活在地球另一端的人认为,我们头顶的这一片天才是下,说白了,就是我们认为他们那端是下,他们认为我们这端才是下,所以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宇宙中根本不分上和下


地球的直径约为1.2万公里,重量就达到了60万亿亿吨,因为一个苹果的掉落,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控制,所以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也会落回地面,除非是利用强大的火箭推力,可以把飞船发射到太空

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来说,我们的下方在地心,因为这是受到了地心引力的作用,所以不管是地球的这一端,还是地球的另一端,掉下去的趋势都是朝着地心的

而我们的地球位于太阳系第三轨道上,太阳又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转,地球就是其中一颗,哪怕月球是在围绕地球运转的,但最终还是跟地球一同围绕太阳运转,太阳的质量特别大,几乎占了整个太阳系的99.86%


所以太阳的引力在太阳系中是最为强大的,太阳的引力也在维持着太阳系的平衡,因此,太阳系中的行星包括我们的地球,都会被太阳强大的引力拉过去,所以这些天体就一直围绕太阳运转了,也就不会掉进宇宙的深渊,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因为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不会飞出地球去

地球被太阳牢牢地控制着,又怎么会掉进所谓的下方呢?不过就算要掉,也只会朝着太阳掉进去,这就是引力的作用,说到这里不禁要问,既然太阳有强大的引力,为何没有把地球彻底吸进去呢?

2、地球快速运转,避免掉进太阳

至于地球为什么没有被太阳吸进去?这就关乎于地球的运转了,因为地球时时刻刻都在运转,运行速度大约每秒能达到30公里,可以说是非常的快,从而来克服太阳强大的引力,避免被吸进去!这样地球就不会掉到太阳里去了


就算地球要往下掉,也是跟着太阳一起掉的,太阳作为太阳系的龙头老大,率领着整个太阳系的天体往下掉,在这个过程中,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它也不会离开地球,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边缘,所以太阳系掉落的方向也是银河系的中心,但是这个距离特别的遥远,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6万光年

太阳系也会受到银河系中心引力的作用,所以整个太阳系也在向银河系中心的位置坠落,但是太阳系也在飞速的运动,这样也就能避免整个太阳系掉进银河系中心

3、地球运转的动力哪自哪里?

地球除了自转,还在围绕太阳公转,自转一周是24小时,公转一周是365天,所以我们的一天是24小时,一年是365天

自从地球诞生以来,都在进行着自转和公转,那么,它运行的能量到底来自哪里?地球的寿命大约有46亿年了,在此之前,太阳系只是一片星云,突然有一天,附近的一颗超新星爆发了,这些能量穿过了这片原始星云,然后引发了引力的坍缩,这一片原始星云的密度也随之增大,然后开始旋转和收缩,因为受到引力的作用,星云的中心就汇聚成了一个密度特别高的球体,然后温度在不断的提升,这样就点燃了核聚变,于是最初的太阳形成了


但是在外围还有一些残存的星云,它们受到原始太阳引力的作用,就一直围绕着太阳运转,从而形成了星盘,大量的尘埃跟气体碰撞和汇集,然后就变得越来越大,一些形成了岩石的天体,有一些还形成了气态的天体

那么原始地球也诞生了,从此之后,我们的地球也有了动力,起初,这些原始星云在旋转和收缩时就产生了巨大的角动量,地球形成之后,同样携带了角动量,因为角动量守恒,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这种力量会一直保持下去

所以,从地球诞生开始,就能够一直的在运转了

4、为何说让人细思极恐

通过了解,我们就发现了一个现象,月球围绕地球运转,地球又围绕太阳运转,太阳又带领太阳系的天体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转,所以有一些人猜想,这仿佛是被设计出来的,难道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我们?“决定论”提出我们的一切是否早已注定


还有人猜想,太阳系是否被一个超级智慧生命设计出来的精密仪器,而且让我们永远也逃离不了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着一种好像是被设计出来的感觉,因为有着完美的秩序,行星、卫星、小行星都在围绕着恒星旋转,然后无数颗恒星,又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星系

恒星又带着它控制的行星,围绕着星系的中心旋转,一切都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我们的太阳系在宇宙中非常的渺小,也可以说特别的微不足道,不过有一个奇妙之处,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诞生了伟大的生命,因此,太阳系就又很特别了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边缘,在这里是比较安全的,因为银河系的中心恒星比较多,可以说是危险重重,还有各种辐射、宇宙射线、伽马射线等等,随便一个对生命都存在毁灭性的伤害


所以有的人认为太阳系,好像被设计出来的一样,地球也像一个监狱,我们被背后的设计者监视着,如果这样想的话,的确令人细思极恐,不过这一切都是猜想,也没有什么科学证实

总之,看完还是感觉宇宙和太阳系真的很奇妙!




地球自转能量从哪里来,要明白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一下地球是怎么诞生的。 约在50亿年以前,银河系中存在着一块太阳星云。太阳星云是一团尘、气的混合物,形成时就有自转。在它的引力收缩中,温度和密度都逐渐增加,尤其在自转轴附近更是如此。于是在星云的中心部分便形成了原始的太阳。其余的残留部分围绕着太阳形成一个包层。由于自转,这个包层沿着太阳赤道方向渐渐扩展,形成一个星云盘。

由于太阳形成时周围的物质极其不稳定,一些大质量的物体逐渐开始聚集,便在太阳周围形成一个一个的的行星,地球也是如此。原始的地球是没有月球相伴的,但是在一个不知名的外来星体的撞击下,将原本静止在太空中的地球撞出了一个大的倾角,并且地球在这股强大的外力作用下开始旋转,而撞击的碎片则形成月球。

由于初期太阳系比较混乱,地球的自转速度受到外界的影响比较大,随着太阳系逐渐的稳定,地球的自转才趋于稳定。由于太空中没有空气,不存在摩擦,且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不做功;但是与地球的大气层存在摩擦,这就导致地球的自转速度慢慢降低,但是这种变化是非常小,每隔几十甚至几千万年才有明显变化。

地球形成时基本上是各种石质物的混合物,初始地球的平均温度估计不超过1000 ,所以全部处于固态。形成后,由于长寿命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和引力位能的释放,内部慢慢增温,以致原始地球所含的铁元素转化成液态,某些铁的氧化物也将还原。液态铁由于密度大而流向地心,形成地核。由于重的物质向地心集中,释放的位能可使地球的温度升高约2000 。地幔中分出地壳。地壳岩石受到大气和水的风化和侵蚀,产生了沉积和沉积岩,以后增长成为大陆。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地球的自转能量大部分来源于大天体的猛烈撞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地球   公转   太阳系   天体   星云   引力   行星   能量   宇宙   速度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