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启动太阳系外“地球2.0”计划,霍金预言仅三年就能实现?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听着很令人激动的话题,寻找地球2.0。


2022年4月,中国上海天文台宣布,要在2026年发射一颗名为地球2.0,也叫ET的天文望远镜到太空中去,这个望远镜会在太阳系以外、银河系以内寻找地球2.0,顾名思义就是找到另外一个适合人类生活的行星。

我国启动太阳系外“地球2.0”计划,霍金预言仅三年就能实现?

这是美国NASA一直在努力,也还没有做到的事,中国在2020年实现了月球车登陆,2021年发射了天宫近地轨道空间站,同年实现了火星车登陆。那地球2.0计划就是在航太领域和宇宙探索领域,要超英赶美的另一个可能举措,估计会让很多人为之激动。


在上个世纪70年代,霍金就曾经预言过,在茫茫宇宙当中,肯定能找到无数个地球,他们都在恒星宜居带,就像地球是在太阳系里的恒星宜居带一样。什么意思呢?如果地球离太阳,距离稍微近那么一丢丢,首先发生的事,是地表温度上升,大气里的水蒸汽就会越积越多,水蒸汽也是温室气体之一,结果就是导致温度越来越高,最后的下场是地球变成另外一个金星。


如果地球离太阳远,那么一丢丢,首先发生的事,是地表温度下降,大气中的水蒸汽就会结成冰,连阳光都会被反射回去,地球就会冰封,最后的下场是地球变成另外一个像火星一样,寸草不生的星球。所以天文学家就把地球在太阳系里所在的区域,这种适合产生生命的区域称之为恒星宜居带。

我国启动太阳系外“地球2.0”计划,霍金预言仅三年就能实现?

但是且不要说要在茫茫宇宙当中,找出恒星宜居带,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了,就是想在太阳系之外找出行星,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我们能观测到的星星都是恒星,恒星内部发生氘核聚变之后,就会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了,在太空当中一闪一闪亮晶晶,你通过望远镜就看到了。而行星的质量通常比恒星小几倍到几百倍,他也不会发光,所以从地球上是很难观察到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的。


就像在晚上,你可以用望远镜看到十公里之外的汽车前灯,但是你绝对看不到一只十公里以外的蚊子。当然,如果你有二郎神的千里眼神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要在太阳系之外寻找行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既然中国的行星2.0计划是要超过老美,那我们当然就得先从美国已经取得的成就说起。


时间来到1984年,NASA有一个叫博鲁茨基的天文学家,在观测金星凌日现象的时候有一个意外的收获,为了方便,我们接下来就称他为老博。


我国启动太阳系外“地球2.0”计划,霍金预言仅三年就能实现?


所谓金星凌日,就是当太阳、金星、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一点儿一点儿地穿过太阳,在这种情况下,金星在太阳背景的映衬下体现为一个小黑点儿。这个时候老博突发奇想,他想,如果在太空中放上一架望远镜,持续观察某个区域,那是不是就能够捕捉到,其它太阳系里类似于金星凌日这种现象呢?


这样不就能够找到像金星,甚至地球一样的太阳系外的行星了?也就是说,既然你很难看到行星,那给他加一个背景不就衬托出来了吗?其它太阳系的行星也是围绕恒星运动的。那就应该有机会也发生类似于金星凌日这种现象吧。

我国启动太阳系外“地球2.0”计划,霍金预言仅三年就能实现?

他赶紧找到自己的上司,谁知上司还没有听完他的话,就客客气气地说,老博,打住啊,我这儿还有一个紧急的会议,咱们过会儿再聊。当然这个过会儿就是遥遥无期了。不过老博也不是一般人,他越想越觉得自己的主意非同凡响,只要逮住机会就去上司的办公室里絮叨,同时还安利给自己的同事们,同事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终于上司,受不了了。


1992年的一天,老博被上司叫进了办公室,上司对他说,老博,你给我听好了,我已经受够了你的嘚啵嘚,算我怕了你了,我已经决定去申请这个项目,但是你给我记住,如果申请不成功,没有拿到资金的话,你就给我永远闭嘴。


17年后,也就是2009年3月6日,一架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起飞,把一部天文仪器送到了离地球1.6亿公里的太阳轨道上。这个天文仪器绕着太阳运转,重达2300磅,它的前端配有一面直径1.4米的大镜子,对于天文望远镜来讲,直径1.4米的镜子就算很大了。


那这台太空望远镜,名字就叫做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开普勒的视场,就是它能够观测的天空区域,包括了天鹅座、天琴座和天龙座的一部分,涵盖了我们能够看到天空的0.25%,大约就是北斗七星,把那个瓢把子去掉以后,剩下的部分,如果想要覆盖整个天空呢?大概需要400多台开普勒。


我国启动太阳系外“地球2.0”计划,霍金预言仅三年就能实现?


开普勒最近的视场,是天鹅座里的格利泽245三星系统,它距太阳系有14光年,最远能够达到3000光年,这就是NASA寻找地球2.0的开始。望远镜起名叫开普勒,是为了向这位17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致敬。任务的全称叫做开普勒和K2任务,老博就是任务的领头人。


开普勒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方法,就是老博的脑洞金星凌日法,正规的叫法叫做过境法,主要就是分析星光的强度。比如一颗木星大小的行星,从太阳前划过去的时候,观测者就可以看到太阳的光线大约会减少1%,如果是地球大小的行星呢,会让太阳光线减少大约0.008%。


这就好像一只蚊子,从汽车前灯经过的时候,会让汽车的前灯光变得暗那么一小丢丢,那如果行星不从主恒星前面经过,就是观测不到行星的运行轨道。怎么办呢?别急,还有别的办法放在后面再说。


开普勒的过境法打开了观测宇宙的一个窗口,在几年之内,开普勒分析了大约几十万颗恒星,找到了5000多颗太阳系以外的行星,我们简称他们为系外行星。按照开普勒提供的数据,有大约20%的恒星系,像我们太阳系一样,有类似地球的行星。科学家们估算,银河系大约有一千亿颗恒星,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接近20%,那就应该有大约200亿颗系外行星了。


那问题就来喽,太阳系外行星数量这么多,要找到地球2.0那不是分分钟的事儿吗?


可是让科学家们沮丧的是,开普勒打开了一扇窗户的同时,也粉碎了很多幻想。开普勒发现的这5000多颗系外行星,虽然也处在他们那个太阳系的宜居带,但是这些行星绝大多数和地球并不一样,他们是气态的,没有像地球一样的岩层,或者即便有岩层,科学家们用观测到的数据推算,这些疑似的岩层,也是和其他不知名的物质混杂在一起的,温度和硬度都不适合居住。


终于,在2013年,让老博团队欢呼雀跃的信号出现了,开普勒望远镜在离地球1200光年远的地方找到了两颗类地行星,团队把他们命名为开普勒62E和开普勒62F。


根据开普勒发来的数据,团队算出62E和62F的体积,分别是地球的1.6倍和1.4倍。数据推算还显示,这两个星球的主要成分是岩石和冰,那这就和地球更接近一步了。而且最令人激动的是,团队说这两颗行星上可能有温和的气候,就像五月的华盛顿,听起来很浪漫,但是这两颗行星,是不是真的有类似于地球的大气层和液态水呢?还没有实锤的证据,目前还只是脑补阶段。


我国启动太阳系外“地球2.0”计划,霍金预言仅三年就能实现?


可是这两颗行星实在是距离人类太遥远了,1200光年啊。以我们人类现在的飞行器速度,1972年发射的那个先锋十号,这都飞了50年了,还没有飞出太阳系的最外围,奥尔特云。如果现在发射探测器到62E或者62F,探测器走的时候,地球是这样的,等探测器到,目标行星的时候,地球可能已经是这样了。


所以如果把他们当成殖民的目的地,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讲,只能是海市蜃楼,就是想一想,过过瘾而已。


我国启动太阳系外“地球2.0”计划,霍金预言仅三年就能实现?


开普勒在兢兢业业工作了四年之后,发生了一些故障,没办法长时间锁定目标了。到了2018年,他就彻底退役,但是这已经超出了NASA对它原定的目标。原本预计开普勒只能工作几个月。


于是2018年NASA又发射了另外一台太空望远镜,叫苔丝,取代开普勒的工作。苔丝是个简称,它的大名很长,叫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但是苔丝用的是另外一种工作方法,叫做径向速度法,也叫多普勒算法。


什么意思呢?因为不是所有的行星轨道,都是标准的椭圆形或者圆形,有的行星轨道可能出奇地长或者出奇的扁,那这种行星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在望远镜前,从主恒星前面跑过去,就不会让你观察到。


虽然他不会跑过,但是这颗行星在围绕主恒星运动的时候,会造成主恒星光波的变化。比如一颗黄色的恒星,在向着望远镜方向移动的时候,光波会被压缩,如果它远离望远镜的时候,光波会被拉长。


可是如果这颗恒星,它带着一颗或多颗看不见的行星呢?它光波变化的范围,就和只有恒星的时候不一样。科学家就是通过计算这些细微的差别,来推测这颗恒星,到底是孤零零的一个呢,还是拖家带口,带着别的行星的。


我国启动太阳系外“地球2.0”计划,霍金预言仅三年就能实现?


苔丝没有被发到太阳轨道上,而是直接送到了地球轨道上,因为NASA不想再去找远水啊,只想找近水了,只想在距离地球300光年的范围内寻找目标。这时看了大半辈子太空的老博,已经从NASA退休了,更年轻的天文学家乔治-里克,接替了他的工作。苔丝果然不负众望,在刚刚上天的第二年,就在离地球100光年外的多拉多星座南部发现了一颗死行星。


这个太阳系,它的主恒星编号是TOI700,它的质量差不多是我们太阳的60%。团队观测到TOI700可能拥有三颗行星,给他们起了最简单好记的名字,分别叫700B、C、D,D就在最外面,正好处在恒星宜居带。


我国启动太阳系外“地球2.0”计划,霍金预言仅三年就能实现?


最让团队兴奋的是,这个700D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但是700D的延时情况、运行轨道、大气环境是什么样的,以及有没有液态水,这些产生生命非常重要的问题,可能还要经过更长的时间观测才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苔丝团队说,要确定一颗行星是不是地球2.0,最起码需要七到八年以上的数据,所以我们还得耐心等待。从2009年找到第一颗系外行星开始,科学家们的心情很复杂,看起来想要找到和地球条件相似的行星,难度比最初预想的要大。于是一些科学家倾向于相信,地球和太阳系在我们银河系当中,也许真的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要想在太阳系外找到合适的殖民地,恐怕是痴人说梦。


现在我国想在太阳系外寻找行星,这个领域迎头赶上美国,所以推出了地球2.0计划,科学界对此是乐观其成的。保不齐美国人没找到地球2.0,我国就找到了。地球2.0是上海天文台的计划,简称ET。


我国启动太阳系外“地球2.0”计划,霍金预言仅三年就能实现?


这是上海天文台一个叫葛建的研究员主导的项目,葛建公布了ET的概念图,显示它是由七个中等大小的广角望远镜组成的,用的是老博的过境法。


葛健希望把ET发射到太阳轨道上,继续监测开普勒曾经研究过的那片星空,也就是天鹅座和天琴座。听起来这个方案只是在沿用美国十多年前的思路,是在炒冷饭。但是葛健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开普勒任务之所以没能够找到地球2.0,就是因为开普勒望远镜的视场就是视野范围不够大.


所以他主导设计的这个ET望远镜的视场,是开普勒的五倍,他觉得这是一个越大越好的问题。五倍听起来不多,但是这可不是个开玩笑的数字。开普勒的观测范围比哈勃太空望远镜都要大得多,如果说哈勃只能看到一粒沙子的区域,那开普勒就能看到一只手掌,所以ET的五倍目标听起来很鼓舞人心。


因为从NASA公布的开普勒技术细节来看,即便是在十年之后的今天,开普勒都可以说是天文望远镜当中的翘楚。另外,葛健还保证,会在ET望远镜上,使用一种能够碾压开普勒的最新科技,叫cmos传感器,这是天文望远镜上,用来拍摄太空星云图像的主要装置,它是长春一个叫长光辰芯的公司研发出来的。


葛健说,这种传感器的噪音比开普勒要低,所以有把握拍到比开普勒望远镜更加清晰的照片。他觉得,如果ET望远镜能够如约在2026年上天的话,那最快2029年就能拿到结果了,只要三年,这可比经验丰富的NASA团队说的七至八年拿结果还快了一倍,真是鼓舞人心。


但是中国的ET目前还处于设计构思阶段,要到2022年底才能完成技术攻关和实验室验证,那它的技术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准?我想惊艳世界肯定没问题,加上中国天宫计划,堪称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三星   霍金   视场   地球   太阳系   恒星   行星   望远镜   轨道   太空   太阳   我国   计划   太阳系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