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朱克力在《经济日报》首次提出“战略母产业”

经济学家朱克力在《经济日报》首次提出“战略母产业”

【摘要】


由著名经济学家朱克力提出:互联网与数字科技持续促进高技术产业提升创新效率、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数字时代诸多新兴产业的“战略母产业。而“战略母产业”本身也在不断成长,正经历“从互联网到数字科技”的跃升。


【正文】


2022年4月25日,中央党报《经济日报》发表著名经济学家朱克力的署名文章。朱克力提出:从动能看,互联网促进高技术产业提升创新效率、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数字时代诸多新兴产业的“战略母产业”。


4月28日和29日,国家发改委机关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改革报》相继刊登《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记者采访朱克力的专题报道。其中指出,互联网促进产业创新效率提升、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数字时代诸多新兴产业的“战略母产业”;应培育打造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有数企业”,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经济学家朱克力在《经济日报》首次提出“战略母产业”

4月25日,中央党报《经济日报》在“洞见”栏目发表了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朱克力博士的署名文章“强化高技术制造业带动作用”。

在该文中,朱克力院长基于互联网新动能效应,首次提出“战略母产业”的原创思想,旨在为我国产业发展及相关决策提供可参考方案。

以下是文章核心观点:

商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引资同比增长52.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5.7%,实现了“开门稳”。近年来,受政策、技术、市场共同驱动,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在疫情下逆势增长,整体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投资、效益增速,均遥遥领先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其投资比重和结构加速优化、利润加速提升、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分行业看,医药、电子及通信制造业利润增势强劲;从产品看,新能源汽车一马当先,机器人基础与前沿技术迭代加快,商业应用涌现并稳步落地;从要素看,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及价值链创新;从动能看,互联网促进高技术产业提升创新效率,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数字时代诸多新兴产业的“战略母产业”。

也要看到,当前世界局势更趋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点散发,相关产业发展受原材料价格高企及"双碳"目标约束影响,面临超预期挑战。在技术壁垒高筑、供应链遭遇阻滞等重压下,高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节节攀升,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成威胁。此时亟需加大保供稳价和帮扶力度,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就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自身而言,存在原创技术动力还不够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创新能力提升仍有空间等制约,强化这些弱项非一日之功。未来中国制造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在于,通过激活市场主体、夯实产业基础、补齐技术短板、构筑创新生态,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激活市场主体。应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广大企业需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夯实产业基础。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要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为辅的机制,加强对基础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支持。依托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紧跟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需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补齐技术短板。锚定我国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抓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牛鼻子”,促进高技术制造业技术进步与新基建同频共振。加大针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短板领域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

构筑创新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强化数字赋能,发挥产业互联网平台优势和科技龙头“数字连接器”作用,引导数字技术向制造业加速渗透融入,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以科技向善理念引领共享创新,促进“先强带后强”。

(作者系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经济学家朱克力在《经济日报》首次提出“战略母产业”

经济学家朱克力在《经济日报》首次提出“战略母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战略   产业   经济日报   经济学家   高技术   实体   制造业   新兴产业   高技术产业   数字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