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好成绩从来离不开人力物力支撑

文/品论社

1996年是现代奥运会的100年诞辰,这一届奥运会在美国城市亚特兰大举行。

这一年的亚特兰大,是英国体育事业的滑铁卢,经历了17天的激烈争夺之后,英国以1金8银6铜的成绩,历史性地跌落到奖牌榜第36的位置。

英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好成绩从来离不开人力物力支撑

而在此之前,英国长期排在历届奥运奖牌榜前十的位置。

兵败亚特兰大之后,英国痛定思痛,开启了一连串的“体制改革”

亚特兰大奥运会四年后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英国终于重返奖牌榜前十,又8年后的北京奥运会,英国跃居第四,在此之后几届奥运,英国再也没有跌出奖牌榜前四的位置。

英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好成绩从来离不开人力物力支撑

究竟是什么样的“体制改革”,让英国体育事业跳出低谷,甚至从一个并非以体育见长的国家,进化成为连续几届在奖牌榜中名列前茅的奥运强国呢

1997年,也就是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第二年,英国在国内陆续成立了英国体育部英国体育学院,前者作为英国体育事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全面统筹管理英国的体育事业,后者则为英国各个体育项目提供技术、科学和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支持。

而在实际运作方面,英国政府设立了一个所谓的“体育内阁”,负责全英体育事业的战略和宏观管控。

自此开始,英国的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质上的“举国体制”模式。

英国的“体育内阁”成员,包括国家体育部大臣、四大行政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分管体育的政府部长、四行政区体育理事会主席等。

“体育内阁”的成员囊括了英国政府体育领域的主要官员,在这个行政架构的运行作用下,英国在竞技体育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集中力量办大事”式的政策举措。

为了一雪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前耻,英国为接下来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投放了大量的国家资源。

行政上,备战悉尼奥运会被列为国家重点工作项目,上至首相,下至基层公务人员,无不对此极加重视,而体育主管部门的地位亦得以大幅度提高,并被授予了极大的行政权力。

这对于向来讲究所谓“权力制衡”、“权力分立”的英国来说,算是一次重大的改变和尝试。

与此同时,在财政上,此届奥运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财力支持,除了传统的优势项目和热门项目,许多过往不受重视的小众冷门项目也都获得了大额专项拨款。

这对于一直推崇“市场化发展”的英国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路线转变。

最终,经过了数年的大力度投入,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英国收获了11枚金牌,重回奖牌榜前十的位置。在此之后,英国再接再厉,开启了奥运事业的高峰期。

2008北京奥运会,英国获得19枚金牌,首次排在奖牌榜的第四位;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英国凭着东道主优势,以29枚金牌的成绩,闯入奖牌榜前三。

英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好成绩从来离不开人力物力支撑

到了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英国更是以27金、23银、17铜的成绩超越中国跃升至奖牌榜第二的位置。

英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好成绩从来离不开人力物力支撑

自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后的二十多年里,英国舍弃了过去以市场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改为以比赛成绩为直接导向、政府部门强势介入、行政资源大量倾斜。换句话说,就是从市场模式变成了行政模式

发展模式的转变,给英国体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此后的历次体育大赛中,英国均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在诸多非传统优势项目上都取得了极大的突破。

在国际赛场上,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浅层次反映的是运动员的竞技实力,但深层次来看,更是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

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各类国际赛事的成绩榜上,排在前面的大多是国力强盛的大国,人口体量、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准缺一不可。

诸如印度、印尼、巴基斯坦之流的人口大国,空有庞大的人口体量,可惜国家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经济能力欠缺,所以整体体育水平差强人意。

英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好成绩从来离不开人力物力支撑

而像以色列、新加坡、卢森堡之类的发达国家,虽然社会高度发达,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均居世界前列,但受制于人口规模和国家体量,也很难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

而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狭窄的国土和人口体量让它逐渐跌出大国行列,不论是经济、政治、文化乃至体育,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早已如同昨日黄花。

尤其在体育方面,更是一度远远落后于中美俄等国。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失败,让英国认清了现实,痛定思痛,自此开启了“举国体制”发展模式,在短短四年后,便让英国体育重新回到原来位置上。

亚特兰大奥运会以来的二十几年来,英国在体育事业上的财政投入逐年攀升,这也使得英国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屡创佳绩。

英国人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在竞技体育精益求精的今天,投入和产出是成完全正比的。

2021年的两场国际大型赛事,奥运会和世界杯,英国分别获得了奥运奖牌榜第四和世界杯亚军的好成绩,让英国国民象征性地重温了一番大英帝国的荣光。

一直以来,所谓的“举国体制”在国内舆论场上屡屡受到人们的质疑和诟病,批评者认为通过行政强势干预的手段并不能让国家体育事业实现真正的健康发展。

但如果放下立场,辩证一点看,举国体制其实很有可能是后发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最优解。

对于绝大多数体育事业先天不足的后发国家来说,集中力量优先发展更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和榜样效应的竞技体育,从而由上而下地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已经被证明了是一条直接且行之有效的路径。

不要去污名化举国体制,如何运用好举国体制,让这个机制发挥长效作用,在“精英体育”和“大众体育”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带动国民运动热情,让行政支撑和市场化发展相辅相成,推进国家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设真正的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方为正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举国   英国   亚特兰大   体制   体量   体育   物力   奥运会   成绩   位置   人力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