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祭地云亭山 独笔探寻桃花扇

帝王祭地云亭山 独笔探寻桃花扇

汶水滔滔向西流,泰山岩岩峙东天。

帝王祭天禅云云,尚任妙著桃花扇。

方域巧遇李香君,独笔探访云亭山。

山高无仙难成名,千古故事至今传。

在我的家乡大汶口镇的马家大吴村北,有一座小山。它虽然不高,但非常有名。《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封泰山,禅亭亭。”也就是说,黄帝在泰山封禅时在山顶祭天,在“亭亭”山祭地。所谓的“亭亭”就是大汶口镇云亭山遗址。

帝王祭地云亭山 独笔探寻桃花扇

今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三天,我去探访慕名以久的云亭山。对于云亭山我并不陌生,我曾在北大吴村工作四年,几乎天天从它身边走过。只不过当时对它的历史不甚了解,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兴趣。

帝王祭地云亭山 独笔探寻桃花扇

明代汪广洋诗曰:“飘飘学仙子,遗迹髑空青。欲往寻芝草,因之采茯苓。数松晴雪在,孤嶂暮云停。应是蛟龙语,山灵夜出听。”我不知道是否是写的汶口的云亭山,但听老人们传说,古代的云亭山,古树众多,参天蔽日,风景秀丽,山泉鸣响,碧水环绕,各类奇花异树,珍禽鸟兽,数不胜数。

帝王祭地云亭山 独笔探寻桃花扇

在这里,曾有一处香火很旺的寺庙,里面有玉皇大殿等建筑。在相隔几百米的东边的小山上还有一座泰山奶奶庙。这些建筑都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侵略军烧毁。各类古建筑呈南北分布,过往行人不断,香火鼎盛。宋真宗曾封云亭山神为广禅侯,山上过去建有广禅侯祠,还有玉皇庙、三官庙、观音庙等。

帝王祭地云亭山 独笔探寻桃花扇

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帝王祭地云亭山 独笔探寻桃花扇

我穿过杂草荆棘,一路走向山顶。终于找到了传说当中的祭地台。从地面遗存情况看,整个祭台遗址破坏严重。现存未被破坏的部分呈馒头状,直径约10米,高约6米至7米。最下层为石质。石质层高约2米-3米,其上可见文化层。据资料记载,这里的文化遗物,呈商周时期的特征。从石料和砖形看,呈明清特征。土丘四周散落大量陶片、瓦块,多呈汉代特征。在土丘平台南沿发现一陶鬲足及陶豆残柄,为商周遗物。从云亭山遗址呈现的特征及地面遗存情况来分析,文物专家认定此处属商周时期及其以前的遗址。

帝王祭地云亭山 独笔探寻桃花扇

作为一个文旅爱好者,我始终觉得,旅游最应该了解的不是那秀美风光,而是那充满神秘和敬仰的深厚文化。从远古到近代,数千年来,曾有众多的帝王来此封禅,独特的文化积淀,足以令人惊奇。所以云亭山不愧为一座文化名山,尽管它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其不可磨灭的悠久文化传承与不朽的人文精神值得人们去敬仰。

帝王祭地云亭山 独笔探寻桃花扇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江南才子侯方域曾在云亭山出家修行。李香君也在此山东侧出家,孔尚任《桃花扇》的人物原型便出于云亭山。《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孔尚任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在书中,他借香君之口,不无悲叹地说道:“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帝王祭地云亭山 独笔探寻桃花扇

岁月更迭,封禅远去;遗存的土丘固守着逝去的千年往事,在落寞与荒芜中静静忍受着岁月的无情,一任曾经的辉煌在世人的记忆中慢慢消退。春光潋滟,满目美景。满山遍野的葱茏绿树,在日升日落中刷新着每一天的页面,我相信,文化自信的大汶口人,每天都是新的,正如这焕发着生机的绿树小花,生机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真宗   帝王   秦淮   泰山   土丘   遗存   兴亡   遗址   特征   桃花扇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