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水浒》十大改动,哪些合理?哪些让人难以接受?

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是很多人公认的经典之作,该剧自播出之日起,便受到了无数观众的喜爱,甚至直到今天,这部剧也依旧被很多人反复重刷,百看不厌。李雪健的宋江、丁海峰的武松、赵小锐的李逵、周野芒的林冲、臧金生的鲁智深等角色,也成为了大家公认的荧屏经典形象。

但是看过原著的人应该都知道,央视版《水浒》和原著内容相差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地方,更是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动。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剧中比较出名的十大改动,看看哪些合理,哪些又让人难以接受?

央视《水浒》十大改动,哪些合理?哪些让人难以接受?

一、林冲病死改为气死

这算是央视《水浒》中比较出名的一个改动了,个人认为改动得还算比较出彩。林冲本来就是一个略显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角色, 原著中征完方腊后病死多少显得有点平庸,剧组则创新性地将其改为招安前因宋江放了高俅而气死,更加凸显了这个角色的悲剧色彩。

二、花荣自尽改为喝毒酒死亡

在原著中,花荣最后和吴用自尽在宋江坟前,而剧中花荣则和宋江喝毒酒而亡。这个改动也算合理,花荣本来就是宋江的忠实粉丝,这个结局,也更加显现了这个角色的“迷弟”气质。

三、和时迁一起偷雁翎圈金甲的人改为杨雄

相对于前面两个,这个改动多少就有点难以接受了。在原著中,和时迁一起偷雁翎圈金甲的人明明是汤隆,虽然汤隆是个小角色,但徐宁毕竟是汤隆的姑表哥哥,和时迁一起去偷甲怎么看都显得合情合理,而央视《水浒》或许是因为人手不够的缘故,把这段戏份安在了杨雄身上,多少显得有点生硬。

央视《水浒》十大改动,哪些合理?哪些让人难以接受?

四、时迁病逝改为被石头砸死

这个改动整体无关痛痒,反正都是死,时迁这个小角色死在战场上总比平庸去世要精彩一些。

五、庞万春绰号改为“九天飞龙”

这个改动我个人觉得不太合理。看过原著的人应该都知道,庞万春作为方腊的手下大将,由于善用弓箭,才有了“小养由基”这个绰号。而央视《水浒》则把庞万春的绰号改为“九天飞龙”,不仅听起来略显中二,也埋没了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删去呼延灼攻打三山情节

我至今都不明白,当时央视剧组为什么要删去这么精彩且重要的情节。周通、李忠这些小角色也就罢了,鲁智深、武松好歹也是书中的重要男主,如果没有这段情节的衔接,后面三山投奔梁山就显得十分生硬。所以这段情节的删减,我个人是要给差评的。

七、鲁智深擒方腊改为武松擒方腊

受央视《水浒》的影响,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都以为是武松擒的方腊,后来翻了原著才知道,逮到方腊的人居然是鲁大师。但这个改动我个人觉得是合理的,武松的形象本来就略显戾气,再加上民间自古就有武松擒方腊的传说,所以让这样一个角色抓住方腊是可以接受的。

央视《水浒》十大改动,哪些合理?哪些让人难以接受?

八、鲁智深坐化改为出家

这算是我比较难以接受的一个改动。原著里,鲁智深在征讨方腊后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让人觉得简直是妙笔生花,尤其是那句著名的“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更是有一种顿化的升华感。而电视剧里改成征方腊前出家,虽然看起来也有一定深意,但却远不及原著结局那般让人意犹未尽。

九、扈三娘改为被马踏死

原著里,扈三娘是被郑彪用砖头砸死,而央视版则是被方貌用马踏死。反正都是战场上的死亡,这个改动整体可以接受。

十、生存的登州派三人改为战死

这可能是整部剧里我最难以接受的一个改动了,这也恰恰印证了剧组人手紧张的尴尬局面。在原著里,身为登州派的孙立、孙新、顾大嫂三人明明活得好好的,但因为人头不够的原因,剧组只能让原著中幸存的三人去领盒饭。如果这三个人泉下有知,看到这个结局一定会瞬间哭晕在厕所里。

央视《水浒》十大改动,哪些合理?哪些让人难以接受?

那么对于央视《水浒》的这些改动,大家觉得哪些合理?哪些又难以接受呢?欢迎您评论留言。

本文由“红酒中的蔷薇花”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来源:豆瓣、网络、视频截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泉下   水浒   飞龙   央视   毒酒   绰号   原著   剧组   情节   角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