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时评丨二氧化碳能合成“粮食”,科学总能带来惊喜

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高效还原成高浓度乙酸,以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该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于北京时间4月28日在国际期刊《自然·催化》上发表。(据4月2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

据报道,这项突破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开辟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的新策略,是二氧化碳利用方面的重要方向。

2021年9月,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传来喜讯:经过6年技术攻关,科研团队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人工生物系统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被国际学术界认为将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这次又发现可以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又是一项重大突破。

极目时评丨二氧化碳能合成“粮食”,科学总能带来惊喜

二氧化碳转化为长链产品的示意图(图源:澎湃新闻)

消息传来,振奋人心。虽然这些突破还是在实验室阶段,离实际上的生产应用还有相当距离,毕竟已找到了突破的方向与路径,变不可能为可能了,梦想成真也就不会太遥远了。

而且,这次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研究由电子科技大学夏川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涛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课题组共同完成。与上次人工合成淀粉的机构不同,这是研究成果之外的又一喜讯,说明相关前沿研究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这更难能可贵。

从合成淀粉到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二氧化碳能变成“粮食”,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中国科学家,真是了不起!

据报道,人工途径的淀粉合成速率比自然光合作用提高了3.5倍,为创建新功能的生物系统提供了新的科学基础。按目前技术参数推算,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产量。

该研究是典型的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如果将来有经济可行性,并实际应用,将节约众多的耕地和淡水资源,避免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想想都“感觉真奇妙”。

中华儿女多奇志,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专家认为,人工合成淀粉,是继1965年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1982年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之后,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又一重大研究成果。蛋白质、核酸和多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三大类生物大分子。人工合成淀粉成功,也实现了我国人工合成三类生物大分子的“大满贯”。

这次,又发现了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路径,让人不禁由衷地赞一个,中国科学家,真正了不起!虽然相关研究从“0到1”的概念突破到“1到10”和“10到100”的转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有了从“0到1”,这项技术最终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并非不可能。

这些研究成果的意义,不仅是科技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激励人心。那就是,科学上一切皆有可能,中国科学家,同样一切皆有可能!

科学总是为人类找到自然界的密码与钥匙,打开梦幻之窗,看到一个个的惊奇。中国科学家也总是给人类带来惊喜,以埋头苦干与勤勉探索,勇攀科学高峰,以一个个的发现与发明造福人类,造福世界。诸如,从载人航天到深海潜水器再到人工和成“粮食”,真正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稻花香里说丰年”,中国科学家,了不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粮食   科学   大分子   脂肪酸   葡萄糖   时评   研究成果   淀粉   总能   惊喜   人类   生物   中国科学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