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亲身经历证明:情绪失控的父母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四月中旬一个关于亲生父亲因为情绪失控而下狠手殴打幼子的新闻。

随便在一个自媒体平台搜索“婴儿吃饭时被男子扇脸殴打”,你就能看到这些相关的新闻内容和视频,真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仅仅是因为夫妻间的一点矛盾,这个亲生父亲就情绪失控对一个坐在餐椅上吃饭的幼儿下狠手。好几次感觉孩子都要窒息了。

我用亲身经历证明:情绪失控的父母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我用亲身经历证明:情绪失控的父母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我用亲身经历证明:情绪失控的父母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为人父母以后,真的不敢去看这种令人心寒又心痛的视频,那些孩子仅仅就因为父母情绪失控而遭受如此之类的身心摧残。

所以,一个家庭里,像这种情绪失控的父母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你们能猜到吗?

我和我的姐姐,从小成长在一个全体家庭成员都情绪失控的环境里,长大以后,我们不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拥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但却不是幸福的人生。

对的,你没看错,这不是在编故事,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正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我才如此清醒地想要把它记录下来,引以为戒,从而不会给我自己的孩子再复制出一个如此糟糕的原生家庭。

1/3 我出生的原生家庭背景 —— 细数那些易怒暴躁的家庭成员

我和我的姐姐,在年龄上只相差了一岁八个月。我的奶奶是一个脾气古怪且暴躁的人,经常情绪失控地摔打锅碗瓢盆,姐姐是由她亲手带大的。

我的奶奶是有着极度重男轻女思想的老人,她一共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是只养活了我的姑姑和我的爸爸。

我的姑姑生下了三个女儿,然后我爸爸妈妈又生下了我们姐妹俩。

没错,我那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奶奶,在她的孙辈里全是女娃,没有一个她朝思暮想的孙子。所以,我终将是最被嫌弃的那个女娃。

虽然说我的奶奶重男轻女,但因为只有我爸一个儿子,所以我的姐姐就属于奶奶掌心里的宝贝长孙。

奶奶确实脾气古怪又暴躁,但是对我姐这个长孙级别的娃却一直都是宠溺的百依百顺的那种。而我,一直是被她嫌弃的那个女娃。

所以,从出生开始,就导致了我们姐妹俩截然不同的性格了。

当然,我们还有一对容易情绪失控的父母。爸爸在情绪失控状态下发脾气的样子会吓死人,妈妈在情绪失控状态下和奶奶吵架互相对骂彼此祖宗十八代的恶劣场面是我一辈子的噩梦。

我们家有着全村乃至全乡都出了名难搞的婆媳关系,所以,几乎每一天都会上演闹哄哄的“婆媳大战”,直到我奶奶活到92岁去世以后才消停。

去年,我读到武志红老师那本百万畅销的书,书名叫做《为何家会伤人》。书里诠释的“婆媳关系” 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家永不停息的“婆媳大战”的来源其实是我的爸爸,因为他的不作为。

武志红老师在书里总结了有关爱的六个谎言,其中一个谎言就是“婆媳关系”。书里是这么诠释“婆媳关系”的:

“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因为它听上去是婆婆和媳妇的二元关系,却忽视了本质——这是婆婆,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

“并且,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是儿子,而不是婆婆和媳妇。从这个角度看,婆媳关系是一个再糟糕不过的词语,因为这给了儿子一个借口,让他从容的说,这是两个女人的事情,他可以做的事情不多。实际上,他才是核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他袖手旁观,那么所谓的婆媳关系是很难处好的。”

当然书里还强调了亲子关系应该排在夫妻关系后面的道理,因为这也是造成婆媳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因为老人在自己的孩子结婚以后,却忽略了自己和配偶的关系,还沉浸在亲子关系里出不来。然而孩子一旦结婚了,他就有了自己和配偶的夫妻关系。

我们大家都知道,传统中国家庭是失衡的,亲子关系是核心,夫妻关系反而成了配角。所以,几乎每个中国家庭都会出现难搞的“婆媳关系”。

所以,看了这本《为何家会伤人》以后,我恍然大悟了。

我觉得我奶奶一直把她和我爸爸的亲子关系看得太重了,容不下我妈妈的一切。而偏偏我妈妈又是自私自利的人,奶奶就更加看不惯了,觉得她的儿子因为娶了这样的妻子而受尽了苦头。

我奶奶心疼她的宝贝儿子,饮食起居上任劳任怨地处处帮衬照顾着我爸爸组建的这个家庭,却又不满意她的儿媳妇也跟着一起享受她的付出……

然后我的妈妈在生下我这一个女儿以后,一口咬定婆婆看不起她,看不起她生两个女儿,满腹怨气。

我的妈妈在我的人生里,不停地向我诉说她生下我的当天奶奶表现出的冷漠无情。

妈妈在家里生下我的那一天,爸爸不在家,也没有请接生婆。奶奶一看生下来的又是个女娃,背着我的姐姐转头就出了房间。

我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深秋,妈妈看见没人处理已经冻得发紫的我,自己爬起来用剪刀剪断了脐带,然后包裹好,等我爸爸回来。

我爸爸回到家的时候,我妈妈委屈地说,“又生了一个女儿,老妈子不高兴不想要,我自己剪断了脐带包起来了……”

爸爸说,“儿子女儿都是一样的,没关系啊。”

在那个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年代,多少女婴的生命葬送在自己的亲人手里,我们就不说了。所以,我是那个年代里真正的幸运女娃娃啊。

我爸爸当初轻描淡写的一句“儿子女儿都一样,没关系啊”,其实是极度虚伪的。

我从来不否认我爸爸对我无微不至的爱,但是这种虚伪在我谈恋爱准备结婚的时候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这点留着后面再说。

2/3 情绪失控的父母容易培养出两种不同性格的孩子:易怒暴躁或者自卑讨好

其实网上能看到很多类似的言论,比如说,情绪失控的父母培养不出幸福的孩子,易怒的父母培养出的一定也是情绪容易失控的孩子等等。

我在前面的背景里提到过,我的姐姐是由我奶奶一手带大的,我因为是被嫌弃的那个,所以从小就乖巧懂事,基本上也是很幸运的在父母的疼爱下长大的。

但是,我们一家人,除了我的爷爷以外,都是容易情绪失控的易怒性质的人。我们所成长的环境整天充斥着各种鸡毛蒜皮引发的争吵,还有大发雷霆的低气压氛围,以及听到他们摔打锅碗瓢盆时候的心惊胆战……

要知道,在我们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耳濡目染”,还有一个成语叫做“言传身教”。

我的姐姐在奶奶的极度宠溺下,对于任何一点不能满足她的要求的行为,她都选择用持久战式的大哭来威胁大人。

所以,当年我姐姐的哭功是整个乡镇的闻名的。只要她一哭,没有两个小时是停不下来的。而且必须要我奶奶哄才会停止。

我的爸爸妈妈没有耐心,火爆脾气一上来,就是一顿打骂,然而,只能让我姐的哭功变得更加厉害。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打地洞。我姐姐从小就脾气特别暴躁。对于任何不满意的事情,她除了哭闹,就是大发脾气,而且很多时候那种脾气都是无理由的,无厘头的。

这种易怒脾气一直持续到现在她自己当了两个孩子的妈妈,依然如此。

每一次回娘家,必须会听到她跟我妈妈的大吵,每一次都是不欢而散。

每每这种时候我就庆幸,幸好我妈妈生的是两个女儿,若是生个儿子,又是长久的婆媳大战,至死方休。

因为都说母女没有隔夜仇,所以每一次争吵不欢而散以后,又接着下一次回娘家的重复。

其实我姐姐在青少年叛逆阶段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跟我妈妈干架了。不仅仅是争吵,真的是动手干架的那种。

后来,我姐自己生了孩子,两个孩子都很乖,也没有老人帮忙,都是他们夫妻自己带。

我姐夫在街上开了一个摩修店做生意,属于“自由职业”,在农村来说,相当于条件不错了。而且他也帮着我姐姐一起照顾孩子。

我姐姐做着全职妈妈的同时,也帮着姐夫一同打理摩修店的生意。

我姐姐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也是很简单粗暴那种。孩子若是调皮不听话,她脾气一来,直接就啪啪甩巴掌扇孩子的脸。

是,没看错,不是打屁股,而是直接打脸。一个不小心碰到鼻子会打出鼻血那种。

我爸爸每次看了都会骂,说什么脾气那么暴躁干嘛,不能好好教育吗?不能打屁股吗?说了多少次了不能打脸……

每每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小时候我的姐姐不听话被我爸狠揍的情景,印象最深的一次,快要吃饭了,我姐还跑出去玩。

我跟我爸出去叫我姐回家吃饭,叫了几遍我姐都没听见,然后我爸脾气上来了,凶神恶煞的样子好吓人。

我姐发现了爸爸的凶神恶煞,想要绕路回家,结果我爸压根控制不了情绪,在另一条路堵住了我姐,然后用脚踢了上去……

我当时对我爸的害怕,还有听见我姐惊恐着大喊着“哎呦哎呦”时对我姐的心疼,眼泪哗哗地就往下流……

但是,我姐从来都不长记性的。不管怎么被打被骂,下一次依然我行我素。而且对于学习这件事也是马马虎虎的,每一次考试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的那种。

小学的时候,我只跟我姐姐相差一级。有一次,我爸去给姐姐开家长会,班主任直接说我爸对我姐没有家教。我爸气得一直对那个老师怀恨于心。

因为我爸有他的道理,如果他没有家教,为什么又会培养出如此乖巧懂事且成绩优异的我?

对,这里要说到另一个与我的姐姐截然不同的我了。

我在这个情绪失控的家庭里,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呢?不是易怒,也不是脾气暴躁,而是自卑,讨好型人格。让我这一辈子都过得很痛苦。

因为从小就被我妈灌输那种被嫌弃被抛弃的思想,我总觉得我来到这个世上是多余的。我必须要讨好所有人,才能生存下去,否则,等待我的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结局。

所以,我从小就很自卑,也很会察言观色,唯唯诺诺胆战心惊地慢慢成长。

我小心翼翼的应付着一切,就害怕一点点不注意又引起他们的争吵和暴脾气。

所以,我一直都表现得很乖巧,从小到大一直任劳任怨地做着一大堆家务和农活。同时,我很努力的学习,小学的时候几乎每一次都考前三名。

如果有哪一次跌落第三名以后,我是不敢回家的,我害怕看到爸爸那种阴沉的脸。

有一次,我考了第五名,然后姐姐倒数第二名。回到家以后,爸爸那种凶神恶煞的脸,让我一辈子忘不了。

可是不管我一个人怎么努力,怎么小心翼翼,我都无法掌控他们失控的情绪。所以,家里大吵小吵不断,让我深深的恐惧和自卑。

后来,我努力考入县城的重点中学,整整六年中学生涯,我都是在学校寄宿度过的。

按理说,我这样的家庭我是极度想逃离的,可是我总是心疼他们的辛苦,总是会想家,总是觉得因为自己上学太花钱而让原本贫穷的家人更加辛苦。

我没法心安理得的享受这本该属于我受教育的权利,相反却总是带着深深的愧疚。这种愧疚一直持续到我大学毕业,持续到我任劳任怨长年的“愚孝”,持续到我自己结婚生娃为人父母之后……

我的这份自卑,以及唯唯诺诺的讨好型人格,被我带进了职场,带进了婆家,也带进了自己的小家庭……

我费尽心思讨好每一个人,希望不会因为哪个人会由于我哪点做得不好而发脾气或者带来争吵。是的,我总是害怕,总是小心翼翼的活着,总是觉得做人好难,活着好累。

表面上,这种讨好型人格人缘很好,什么人际关系都能处理好,实际上,这种人分分钟都会崩溃的。

在我怀孕生娃以后,我当妈妈了,在没有任何老人的帮忙下,我和孩子她爸艰辛的一边工作一边育儿的过程中,我突然就醒悟过来了,我突然就变得叛逆反抗起来了……

在小红书上刷到一段摘抄,是莫言的《现实》,我读着读着就流泪了。

“越穷的家庭,越想得到子女的回报来安慰自己养育子女的不易,却不知道,在这个势利和金钱至上的年代,没有基础条件,子女的生活更是难上加难,努力的终点还不到别人的起点。”

我记得我学前班的学费,一个学期四十块钱,是我听爸爸的建议问我三伯借的,三伯是我爸的堂哥,很心疼我。

我记得我高三最后一个学期,我爸说没有学费了,你去问学校赊账读完吧。

我当时说,学校没有赊账这种事,送不起就不读了吧,无所谓了。要不然你去银行给我贷款看看行不行,要是行的话,我大学毕业了自己还。

然后我爸去银行贷款成功了,我拿着这笔贷款读完了高三,考了一个二本的师范院校。

我爸从各个亲戚那里借钱给我凑够大一的学费和生活费,然后我通过助学贷款交了三年学费,自己借了三年的生活费,顺利毕业。

工作以后就是不停的还钱还钱,每月工资三千块,我得寄两千给家里,除了给我还债,顺便给家里寄生活费。

然后刚还完读书的债务,家里的老房子又快要不能住了。然后又攒钱又借钱给家里建房子。我奶奶在新房住了一年以后就去世了。

那些年我所有对原生家庭的付出,其实都是一种“愚孝”,贫穷的家庭那个有出息的孩子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这种“愚孝”。

我的这种愚孝,就是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因为我要讨好他们啊,为了避免任何他们的不快和争吵啊,我必须言听计从的孝顺他们呀。

所以,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有时候真的需要一辈子来治愈的。

当初我爸轻描淡写一句“儿子女儿都一样啊”,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噩梦。

确实,儿子女儿都一样,我就是长大以后被当儿子养,承担了家里的一切责任,而这一切责任,对于我的姐姐来说,却是不需要负担一分的。

为什么?因为我姐姐已经出嫁了呀,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不用管娘家的呀。

还因为她当年成绩不好,小学毕业就没有继续上学了。我爸妈觉得家里的钱全部用来给我读书了,所以我必须回报这个家庭的呀。

按我爸的原话就是,“反正我送你上了那么多年学,我老了就是要问你拿钱用的。”

金钱回报这一点,从还债到给家里建房,以及他们平时的一些生活开支,我和我当时的男朋友,在最需要积累的光年,全部为我的原生家庭掏空了,就因为我这该死的讨好型人格。

后来,变本加厉的,我的父母要求我的男朋友做上门女婿,因为我们家没有儿子。如此贫穷的家庭,想要招上门女婿,那就只能找一个比我更贫穷的家庭才有人愿意。

我的男朋友,家里两层楼房,父母是县里的公务员,自己挣的工资可以上万,没结婚就无怨无悔我家建房,你要求他做上门女婿,就因为他家里还有个弟弟吗?天大的笑话不是?

我那该死的自卑的讨好型人格,让我唯唯诺诺的跟我男朋友说,要不我们分手算了,我也配不上你的家庭,免得以后拖累你。

再后来,我们没有分手,自己做主领了结婚证。

因为我们不同意做上门女婿这回事,我爸爸觉得他自己很可怜,没有儿子,女儿都嫁出去了,按我妈说的,就没有香火可以继承了。

然后要求我们以后的孩子必须要复姓,也就是说给孩子起名的时候要在男方姓氏后面跟上我们女方的姓氏。或者说生两个娃,有一个要跟女方姓。

还有就是要求我们的孩子不能称呼他们为外公外婆,必须同样称呼为爷爷奶奶。

后来,我们没有同意,觉得娃还没生出来,莫名其妙就带上那么多枷锁。然后我爸在我们办了结婚证没有办酒席之前,打电话给我要我离婚。

从那以后,我开始醒悟。我以后的幸福,不能全部如我前半生一样葬送在这个无休止的原生家庭里,我要反抗了。

在小红书还刷到过另外一段话,恰到好处的感觉就是在说我自己。

“在一个失功能的家庭里,最乖/听话/孝顺的那个孩子,常常也是承受最多和受创最严重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像一个孩子那样活着;到最后,最决绝的也是他们。”

我们自己赚钱办了两场结婚酒席,一场在县城男方家,一场在乡下我娘家。没有让双方老人出一毛钱,也没出啥力气,全部我们自己安排。

关于彩礼那些传统流程,我们也没有走过场,不说娶也不说嫁,就是两个人自己结婚办一场婚礼。

男方女方分开办,不需要双方的老人和亲戚碰面,少了很多嚼舌根的是是非非。然后我们自己给了点钱给我父母存着,相当于感激父母养育之恩。

另外男方那边,我也没有要公公婆婆一分钱的改口费啊彩礼啊,啥都没要。连自己的婚床啊家具这些都是自己置办。

我们凭一己之力,应付了两边难缠的老人,然后回到广州出租屋,过自己小家的日子。从此,两边的父母都成了我们的亲戚。

孩子出生,我们自己带,没有花双方老人一分钱,也没有要他们出一份力。

孩子该叫外公外婆的,还是叫外公外婆,孩子的名字我们自己取的,只留男方的姓氏……

我们因为自己带娃自己做电商,很难两者兼顾完全,所以也不再像生娃前那么容易赚钱了。

然后我也停止了给父母的供养,他们自食其力在家里打工种菜,完全养活得了他们自己,而且小日子过得比我们年轻人舒服多了。

自此,为人父母后,我感觉我才从那个原生家庭的阴影里走出来,那个几乎全体成员情绪失控的原生家庭,真的让我受到太多的影响。

然后,我决定要学会在我的小家里做好情绪控制,因为,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又在一个类似的情绪失控的家庭里成长。

3/3 情绪失控是因为自制力不强:父母其实可以做出改变

为人父母以后,我很清醒的知道,我现在经营的小家庭就是以后我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

我的孩子以后过得是否幸福,取决于我们做父母的如何来经营这个属于她的原生家庭。

情绪失控的父母,要么养出耳濡目染的易怒暴脾气,一样容易情绪失控的孩子,要么就养成从小看父母脸色,自卑,唯唯诺诺的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为什么我们会情绪失控?情绪会失控,是失去了什么的控制呢?是自制力。

《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这本书里,就是这样诠释情绪失控的。

“情绪总是会驱使我们采取某种反应方式,尤其是那些激动的情绪,是采用过激行为,还是平静对待,这由你的自制力决定。”

“老实说,偶尔情绪失控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它会让你显得可爱。”

“在我们这个文明的世界里,脾气暴躁被认为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这段话是达尔文说的。”

“如果发脾气就等于倒退了一步,那情绪失控呢?简直像是回到了原始人时代。”

“虽然这是一种单纯到难以置信的本真状态,但却不是值得鼓励的。因为,能不能在这个世界上占上风,取决于你的自制力。”

养育孩子是一个繁琐而又艰辛的历程,每一天晚上被熊孩子或者睡渣宝宝糟蹋得碎片化的睡眠,就足以让我们情绪失控想要把孩子丢出窗外。

可是,我们能不管不顾就这样做吗?

有时候实在压制不住怒火,我们也会大声吼孩子,但是吼完之后,我们又会内疚。因为很多时候压根就不是孩子真的做错了什么,我们只是需要发泄而已。

但是,我们会内疚,我们就会改变,就会尝试一次次努力提升自己的自制力,从而慢慢控制好我们的情绪。

以前孩子更小的时候,孩子的爸爸也会情绪失控朝孩子大吼大叫,晚上孩子哭闹不睡觉的时候,也会情绪失控的把孩子单独放一个房间几秒钟……

每每这种时候,我就很崩溃的想到我小时候家里那些亲人每天不停的大吼大叫大吵大闹的场景,我就特别心疼我的孩子。

有时候我崩溃的也会朝孩子大吼大叫,有一次甚至把孩子推倒在了床上。那种情绪失控的场面真的很让人难受,往往是孩子哭自己也跟着大哭。然后又内疚的抱紧孩子不停道歉……

生活,真的很累,但是这不是我们对孩子随便发泄怒火的理由。

其实,孩子对我们的爱,才是最无私的。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好好跟孩子沟通交流。

我们的孩子快要六岁了,很快就要进入小学阶段了。因为我们科学育儿,给孩子培养了很多好的行为习惯,也因为我们学着提升自制力学着控制好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孩子发展得很好,她可以很轻松平等地与我们沟通交流任何事情。

孩子越长大,我们就越惊喜地越发现当年所有的艰辛和疲惫都是值得的。孩子健康幸福的成长,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我的原生家庭的故事,每一天都像一面镜子摆在我的面前,让我反思,让我引以为戒,让我知道我还有多少无知需要我去学习去改进。

如果你们也是容易情绪失控的父母,请好好读一读《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这本书,然后好好学习一下如何提升自制力吧,这绝对会让你们的孩子,让你们的家庭受益匪浅。

我用亲身经历证明:情绪失控的父母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情绪   父母   孩子   自制力   婆媳   奶奶   脾气   儿子   姐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