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阳坊村,成村于辽代,元明清时期,称羊房。西与西贯市村隔街相连,村西北一公里为驻跸山,地势西高东低,海拔55米。辽金之前的京北大道,从该村穿过,直达南口、居庸关。阳坊村有主街4条,分别是前街(长850米)、后街(400米)、西街(长500米)、东街(400米)。村民姓氏主要有刘、王、包、韩等。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一千多年以前,海淀区湖泽湿地较多,北京蓟城到居庸关之间的京北古道,多沿地势海拔相对高的海淀西山东麓冲积扇一线分布,阳坊村就位于这条古道的东侧。阳坊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因驻跸山的白色花岗岩石形状各异,吸引了行旅商客抬头观石,因而在北魏时期被称观石山。辽金时期,位于京北大道一侧的阳坊村,被称为羊房。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驻跸山(观石山)

每到秋末冬初,塞北商贩便轰赶羊群从居庸关进入北京地区,因阳坊村距离北京城很近,且阳坊地区泉水众多,水草丰茂,羊群长途跋涉,体瘦毛长,商贩于是便在阳坊住下休息,放养羊只,待来年羊美肉肥再入京城贩卖。羊群大量涌入阳坊村,于是阳坊村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古代北京的牛羊交易之地,羊房在辽代也被称为坊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南口居庸古道

阳坊村贩羊业的生意兴隆,吸引了以牛羊业为生的回族,纷纷到阳坊村安家落户,阳坊的回族于明初跟永乐皇帝定都北京而来回民老户姓氏甚多,如李、海、张、康、陈、黄、高等,以李姓较为多户。北京回民有“红门陈、贯市李”之说。又有考证,贯市李从南京二郎岗迁来,经山东德州、河北沧州,几经辗转,落户于阳坊村东的西贯市村,蕃衍到今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西贯市村

阳坊村在古代不仅是京北地区牛羊集散地,而且也是重要的交通节点,商旅行客进入居庸关,从南口直下,经阳坊南下,途经百望山,即可到达幽州城;出幽州城,进入阳坊地界后,向西经高崖口可出镇边城至怀来地区;向西北经白羊城可至长峪城、横岭城进入门头沟界,向北过南口、居庸关可至宣化大同,塞北地区。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门头沟驮煤队

明清两代,阳坊还是京北地区煤炭的集散地。门头沟出产的煤炭有一部分运到阳坊,再从阳坊分销到昌平、顺义、平谷等地。盘踞在阳坊的地痞流氓经常在阳坊村设卡勒索煤贩。煤贩苦不堪言,不堪其扰,纷纷罢市,直接控告到京城顺天府,顺天府于是在阳坊驻兵维持治安,惩治了一批地痞。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民国以后,阳坊作为一个大的集镇,商业发达,流村地区的山区村民,都会到阳坊药王庙赶集,日常生活用品也都从阳坊购买,国民党和日伪的大乡公所也设在了阳坊村,昌平流村一带的村庄,包括高崖口、瓦窑、漆园等村,都是阳坊大乡管辖地区,解放战争期间,阳坊大乡队,经常到流村地区进行清剿解放区,破坏解放区乡村政权,抓捕村干部。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八十年代的阳坊村中心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第16军奉命到北京接受日军投降,16军94师派281、282团分别入驻昌平和沙河镇。10月10日,282团3营9连在营长黄茂林的率领下,到沙河镇巩华城内北门大街接受沙河地区的日军投降。11月初,282团3营奉命入驻阳坊镇,黄茂林将营部设在阳坊村的药王庙中,3营的士兵们分驻药王庙周围的民房中。11月中旬,八路军22团决定攻打驻守阳坊镇的国民党军。八路军天黑后,悄悄地将阳坊村包围,按照事前的侦查,直接攻打药王庙营部。营长黄茂林指挥国民党兵殊死抵抗,将近午夜时分,药王庙被攻克,守卫在药王庙中的30余名国民党士兵全部阵亡,营长黄茂林在药王庙前殿内引爆手榴弹自尽身亡。由于国民党3营的大部分士兵的分驻在阳坊村中,居住比较分散,八路军22团来不及清剿残敌,为防止驻守在南口,沙河等地的国民党军支援,八路军撤出阳坊镇。在这次战斗中,国民党军死亡官兵约有30余名,营长黄茂林自尽。八路军撤出后,南口镇和沙河镇的国民党援兵赶到阳坊镇,将阵亡的官兵尸体用马车运回沙河火车站,将黄茂林等官兵安葬在火车站东北的荒地上(沙河北大桥水工机械厂西墙内)。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阳坊村景

阳坊村作为北沙河流域的一个大村,村域水资源也很丰富。郭守敬督建的白浮瓮山河从村东流过,现在阳坊村东的京密引水渠就建在昔日的白浮堰河道基础上。上世纪六十年代,阳坊村中有十多个自然喷涌形成的泉水坑,特别是村中药王庙前的水坑,每逢雨季,坑水溢出灌满街道,药王庙前只好加建泊岸,以防水患。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阳坊村东的京密引水渠

阳坊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水坑多,在村东南,约有一两亩大小,村西北的水坑,最小,约有几平方米大小。阳坊村还有大东坑与小东坑。大东坑上有一座花岗岩平面石桥,桥面长约2米,村民称东大桥,大东坑的水从东大桥下流过,进入小东坑。


阳坊村旧时有三座庙,分别是东庙、北庙和药王庙。东庙位于村东,有三间北屋、两间南屋。北庙位于药王庙的东北,坐北朝南,有两进院,从山门进入,迎面便是三间前殿,大殿前有两棵槐树;穿过前殿是后殿,后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东庙与北庙在解放初期已损毁,庙的名称已经无人知晓。药王庙现保留着一个后殿和一所东跨院。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两千年历史的昌平阳坊村,在古代竟然是贩羊的集市

阳坊村药王庙

药王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5亩,整体布局按东西可分为三路建筑。中路为主体建筑,从山门进入,西侧是一座坐南朝北的戏楼,向北依次为规模宏大的前、后大殿,大殿里供奉着子孙娘娘、眼光娘娘和药王孙思邈;东路有三组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关帝庙、前殿东跨院及后殿东跨院;西路为塔林及各种生产生活用房及水井、菜园等。药王庙在解放前曾经是国民党阳坊大乡的乡政府,解放以后,又是阳坊小学校,因此有幸被保留了下来。药王庙的塔林,是药王庙住持羽化时,被放置在一口大缸内,埋在塔院,其上建砖塔。普通弟子羽化则要埋在离药王庙较远的另外两块坟地。阳坊药王庙还管辖着另外两座小药王庙,一座是西峰山西边山里的水台庙,另一座是台头村的台头庙。水台庙养牛羊,台头庙种瓜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塔林   门头沟   石山   沙河   水坑   营长   羊群   集市   国民党   北京   千年   古代   地区   历史   昌平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