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走大中华,超3000家韩企撤离中国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因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工成本的大幅上涨。而这些成本的上升,导致许多企业开始将自己的产线进行转移。

比如韩国三星、美国耐克、法国家乐福、德国阿迪达斯等,都将工厂搬去了越南、印度等国,其中最显眼的要数韩国企业。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已经有超过3000家韩国企业正在撤出长三角地区,韩国企业从大中华地区败退趋势明显。

首先是韩国汽车卖不动了,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月,中国汽车市场中,韩系汽车销量暴跌,仅占市场总量的1.7%的份额,而2016年韩系车占据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的7.35%,多年来一直持续下滑。

此外,韩国化妆品在中国地区销量下滑明显,3月1日,知名韩国品牌赫妍开始缩减中国市场,而在此前不久,该品牌已经基本撤掉中国的线下市场。

1月份,韩国化妆品牌悦诗风吟同样开始大撤退,将原本在华800多家店缩减至140家。2019年-2021年,悦诗风吟在中国市场的关店数量分别达到40家、90家、170家。相较于巅峰时期的超过600家店铺,关店比例一度高达80%。

无独有偶,3月16日,韩国乐天集团关闭了位于上海的中国总部,并将重心转向东南亚。这家从1994年便进入到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其撤离也标志着韩国企业的“败退”。

技企业中,韩国知名半导体大厂LG在手机业务受到中国企业围攻之后,在2020年又将中国总部大楼出售给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的全资子公司,售价约为1.3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0.98亿元)。

另一家知名的韩国大厂三星,更是将制造业整体办理中国,迁往了越南。2020年11月宣布关闭天津电视工厂,至此三星在华工厂均已撤出。而撤离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华办公成本大幅上涨。

此次上海疫情导致封城时间长达一个月以上,也让众多韩国企业担忧,因此纷纷撤离中国地区。需要注意的是,疫情不过是韩企撤离的催化剂,根本原因在于韩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幅下降。

据韩媒报道,目前韩国委员会正在考虑将“促进企业回流”指定为下届政府的主要政策课题,盼加快脚步调整供应链,摆脱对中国的高度依赖,潜在措施包含提供企业补助、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

除了企业回流外,专家还认为韩国新政府可能采取供应链多边化政策,或是参与美国关键产业供应链重组等。相关专家认为,韩国极有可能加入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这将加快韩国经济与中国脱钩,但也表示,中韩两国经济长期互相依赖,不可能完全脱钩,因此全面断绝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并不可行。

败走大中华,超3000家韩企撤离中国

但不论怎样,这至少证明韩国企业开始回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且韩国也将加大同美国与印度之间的联系,慢慢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另一方面,哈佛大学曾表示,中国生产的商品几乎填补了全球产品的所有已知领域。鞋子、手机、太阳能电池板、空调、电脑等,产量分别达到了全球的63%、70%、75%、80%、90%。韩企市场份额的降低,只是中国制造越来越有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不过还有一个数据显示,当前外资企业占全国不到3%的数量,却创造了将近50%的对外贸易,2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0%的税收收入直接就业人数超过4500万,占国内城镇就业人口比重超过10%,上述中的部分出口商品实质是外资在中国投建的工厂制造出来的。

如果当这些企业从中国撤出之后,必然将带动更多产业链企业一同迁移,影响到的就业人口数量可能将超过1亿。

当然,目前国内灵活就业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亿人,以此来看,未来3亿灵活就业人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至少,韩国企业败退中国市场,足以证明中国的又一次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三星   诗风   中国   越南   韩国   中国市场   美国   工厂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