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悠悠岁月,千年的历史,辉煌耀眼,那些留存至今,让人离不开眼的诸多珍贵古迹,每一处都是传奇,在山西,国内仅存,堪称国宝级的这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更是震惊世人。

南禅寺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乡村寺庙,着实不简单。它就是位于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处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南禅寺,有着“中国唐代建筑的标本”“亚洲第一古建” 的美誉。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据有关史料记载,南禅寺重建于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年),比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还早75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南禅寺是一所长方形院落,规模并不大。整个寺院给人以小巧玲珑的感觉。3间正殿,建在方整的台基上。寺院小,配殿低矮,这就衬托了正殿的雄健。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南禅寺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外观秀丽、古朴。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全殿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档的作用,而屋顶是全国古建中最平缓的屋顶,展现了唐建特色。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殿内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殿内有一座佛坛,长八点四米,宽六点三米,高零点七米。塑像分布在佛坛上,整个佛像群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是一个动静结合,各具形态,生动活泼的场面,也是一个尊卑有序、各尽其职、和谐协调的环境。佛坐莲台,慈光四照,尊贵而端庄,严肃而安详,似在讲经说法。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殿内这十七尊塑像,姿态自然而若动,表情逼真似有神,丰满优美,夸张适度,衣纹简练准确,和谐流畅,一个个栩栩如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给人以实感和动感。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寺内,须弥座下有唐代砖雕,石塔与石狮。佛坛四周壶门和叠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花边和莲瓣,是五台山保存的唐代砖雕艺术的杰作。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

首先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镇,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人为破坏。

位置:山西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处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

佛光寺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说起佛光寺,就会让人想到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正是他们的慧眼识宝,打破了日本学者断言中国没有唐朝及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的结论,让这座隐藏已久的古寺终于被世人看到。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佛光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120余间。其中,东大殿7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7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据记载,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二人根据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所著《敦煌石窟图录》第61 窟的唐代壁画的五台山全景,注意到佛光寺。同年,梁林等人一同到山西五台山找到佛光寺。

几天后林徽因爬到梁柱上,发现纪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是为有题记的中国最早木造建筑,离今1160年。神奇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佛光寺与1160年前的寺庙几乎没有变化。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佛光寺的得名,源于北魏孝文帝的一次偶遇。据史籍记载,公元478年,魏孝文帝路经佛光山时,机缘具足,佛光显现,瑞相万千,他当即命人在此地建佛堂三间,以资供养,佛光寺由此得名。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据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唐武宗灭佛时被毁,被毁之前的“大佛光之寺”的影像,被描绘于几千里之外的敦煌石窟,可想而知这座寺院在唐宋时代五台名刹中的地位。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现存的唐代木构大殿,集塑像、壁画、墨迹、建筑于一体,是中国目前发现的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第一国宝”。

佛光寺有“四绝”:

唐代建筑:木构建筑堪称杰作,斗栱雄大,出檐深远,柱子粗壮,屋顶举折平缓,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唐代雕塑:殿内泥塑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绝无“千人一面”之嫌。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唐代壁画:淳古笔法彰显唐韵,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养人,人物衣带飘动,典型的唐画风韵。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唐代题记:题记记录千年史实,除殿内梁下有唐人墨迹外,大门的背后和大门门框立枋上也有唐以来有具体年号的的墨迹多处,未题年月的唐、五代、金以及明、清题记数十处,内容均为游佛光寺的留笔。这些题记墨迹清晰,有极高的观赏和记事价值。

位置:山西省五台县南台豆村东北约5千米的佛兴山山腰

广仁王庙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关帝庙、永乐宫,已被人熟知,但说起国宝级文物,芮城广仁王庙,却是鲜为人知。

说它珍贵是因为在我国唐代木结构建筑中,广仁王庙仅次于南禅寺位列第二。

广仁王庙,因庙内供奉水神“广仁王”而得名“广仁王庙”,又因庙前原有龙泉五眼,积水成潭,故亦唤作“五龙庙”。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广仁王庙创建年代不可考,正殿重修于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距今已有1189年,晚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50年,早于佛光寺东大殿25年。唐代重建之后,不见史料记载,至清代才复现修缮记录。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现存庙院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东西宽约五十米,南北长约百米。院内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建有戏台及正殿,东西两侧为厢房,庙门建在庙院的东南角,布局严谨而小巧。大殿建在高约一米的砖砌台基之上,前设月台,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周设檐柱14根,全部砌于墙内,檐柱间施有阑额,在转角处不出头,无普拍枋,栌斗直接安设在柱头之上,为唐代建筑固有做法。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杪偷心造,形制十分简洁,斗栱上的二跳华栱为四椽栿伸出檐外制成,柱头间不设补间铺作,二跳华栱直接承托替木和撩檐槫,无耍头。柱头扶壁栱的做法是在素枋上下分别施泥道栱和令栱,这种“栱枋重复式”多见于南方,在北方早期建筑中尚属孤例。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现今,瓦顶、檐墙、翼角及台明均经后世修理,已失原有风貌,只有大殿的开间、梁架、斗栱等仍为唐代原制,甚为可贵。

位置: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四公里处的古魏镇龙泉村

天台庵大殿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这座看似不起眼的院落,可是藏着国内不可多得的国宝,珍贵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有多宝贵呢?它的正殿弥陀殿是我国仅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

天台庵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北25公里的实会乡王曲村,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公元907年)。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天台庵殿内的梁架上,绘有满身金甲的彩龙,仔细看都是看“五爪龙”,一般龙都只有“三爪”或“四爪”,而这里的龙却是“五爪”也是罕见。传说,历史上王曲村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瘟疫,百姓死亡无数,为了拯救村民,有只金龙腾云驾雾驼来了一座寺庙,在寺庙为百姓祈福,没过多久瘟疫被驱走,而金龙则飞到天台庵的正梁上,一直保佑着平顺的百姓,从此后国泰民安。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天台庵是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它规模并不大,现存建筑建于五代后唐天成年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的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平面近方形,宽、深各三间,正、侧两面的明间都偏大,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是中国现存早期建筑中十分罕见的。

云游山西古建| 惊艳!遍地国宝的山西,有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

也人有将天台庵划归为五代建筑,虽然院内有一块唐代石碑,字迹漫漶却无法辨识。

但总观弥陀殿的建筑特点依然严格遵循唐代建筑制度,翘角飞檐,方正端庄,朴素大方。显而易见,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与五台山南禅寺如出一辙,具有明显的唐代木建筑风格。

位置:山西省平顺县城北25公里的实会乡王曲村

从世界文化遗产到乡野国宝级古庙,山西有看不尽的古建筑,说不完的历史故事,这些散落的历史珍宝,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最耀眼的篇章,“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在山西,名不虚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唐代   佛光寺   天台   山西省   柱头   建筑   正殿   殿内   木结构   山西   大殿   国宝   遍地   惊艳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