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情绪化大跌后,等待超跌反弹信号

市场情绪化大跌后,等待超跌反弹信号

今天(4月25日)市场跌幅较大,其中上证指数收跌5.13%,创业板指收跌5.56%。行业层面,全线大跌,稳增长链条及成长类行业跌幅居前。

市场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美联储议息会议在即,货币紧缩预期不断强化,美股大幅回调对A股形成外部风险偏好掣肘。鲍威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开表示5月议息会议上讨论加息50基点。上周五美股三大指数大幅回调,跌幅均超2.5%,美股持续调整对A股形成抑制。

②北京疫情形势开始严峻,多地进入“静态管理”,地区管控升级。北京新增病例快速增多、部分区域升级为高风险地区。此外安徽、辽宁、河南等部分市区施行静态管理。从上海开始,疫情担忧也在不断抑制A股情绪。

③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担忧加剧。在一季度经济数据疲弱且截至当前政策仍未有足够力度出来的当下,市场对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否继续坚持持怀疑和担忧心态。

④部分代表性个股负面消息增多,投资者对业绩预期下修。包括宁德时代推迟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恒瑞医药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滑,招商银行管理层面临调整等。这使得投资者对部分板块包括新能源、医药等板块业绩预期普遍下修和担忧,赛道股面临大幅调整。

⑤人民币汇率持续快速贬值,资金外流担忧升温。内外部货币政策错位、经济形势对比以及出口转弱的三重担忧下,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从4月18日到4月22日一周内贬值了超过1300个基点,今日汇率继续大幅贬值近700个基点,资金外流的担忧逐渐升温。

内外部重要会议召开在即,弱势磨底或渐近尾声,等待超跌反弹信号。

近期市场受到外部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不断强化,美债收益率持续飙升,和内部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不确定性调整担忧,未来经济前景悲观预期的核心制约,A股走势持续低迷,近日更是跌破3000点大关,市场出现情绪化杀跌的现象。关注近期即将召开的内外部重要会议基调,有望缓解市场的内外部核心担忧,可能会带动市场迎来超跌反弹契机。

一是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的定调和政策安排。其中最重要的看点在于其对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表述:一种可能是继续坚守5.5%左右的增长目标,如此有望缓和市场对经济增长目标不确定性的担忧,有利于修复市场当前的极度悲观预期,同时也将对稳增长行情形成新的支撑;另外一种可能是暗示或者明示下调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如此则将会对市场形成更广泛的冲击,这种情况下配置则需更偏保守。我们认为第一种的可能性更大,坚守5.5%的增长目标对经济运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是5月5日即将召开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会议上加息50bp和实行缩表计划已成定局,市场对此也有充分预期和反应,最重要的看点在于会议声明对后续货币紧缩路径的表述态度:一种可能是缓和性表述,如此加息和缩表落地反而会致使10Y美债收益率出现阶段性见顶回落,同期美股也将止跌企稳甚至反弹,A股的外部风险偏好制约也将告一段落,同时成长也有望领先超跌反弹;另外一种可能是超预期鹰派强硬表述,如此则海外货币紧缩预期持续,美股和A股仍将受到持续的抑制。

短期均衡配置,超跌反弹信号出现后,稳增长和成长有望重回主线。

当前环境来看,各风格板块均有不同的制约,稳增长板块受制于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不确定性担忧、成长板块受制于海外10Y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和纳斯达克跌幅较大的映射、消费板块受制于疫情形势的不断严峻和地区管控升级,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性价比略优。因此短期仍宜均衡配置以对,若考虑到5月市场超跌反弹信号出现后,尤其是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坚守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和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美债利率下行,稳增长板块和成长板块有望重回主线。

行业配置建议围绕三条主线。

主线一:稳增长链条,在政策层面明确给出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前,稳增长链条仍有配置机会,甚至中央政治局会议坚守全年经济增长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可关注建筑材料、建筑装饰、钢铁、水泥、地产链条(地产本轮调整后国企央企龙头仍有集中度提升的机会)以及银行等。

主线二:若美债收益率阶段性见顶后回落,成长板块迎来超跌反弹机会,关注电力设备、电子、军工等行业。

主线三:必选消费品,PPI向CPI传导加快,疫情防控形势下必选消费品储备增加,关注食品加工、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粮油米面、小家电等细分领域。

市场情绪化大跌后,等待超跌反弹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中央政治局   市场   跌幅   疫情   链条   收益率   主线   板块   信号   目标   会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