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再探新低的原因

最近大A的疲弱不堪反复探底,时至今时已跟俄舞冲突以及美储加息缩表,实际上关系不大了!这些外围利空在春节前基本上消化了;这些外部的扰动,反而是大资金砸盘的借口托词。大A股信心不足资金溃散,主要还是机构群体不给力,基金重仓股一直跌跌不休,机构不停的在卖出,这里面的机构,既包括公募基金,也包括但斌那样的私募基金。也不能说基金经理软弱无能,估计他们也是被迫卖出股票,主要是没有多少新客户资金进来,而老客户却要赎回止损。

在中国社会,其实炒股跟买房子本质上差不多,多数人的投资心态,是买涨不买跌的。尤其基金收益率和净值,去年初就高位见顶了,之后一直是下降趋势,很难再吸引新基民进场。里面的老基民却忍不住止损,倒逼基金经理卖股票,私募基金更是有清盘线的红线,当跌到清盘线附近它们只能清空持仓。

这就是市场下跌持久后的恶性循环,目前循环尚未结束。因为基金发行确实很冷清(经济下行+疫情反复扩大+社会缺钱了),同时,由于俄舞冲突+中煤关系紧张所致,导致外资不再大幅增配中国资产,而且保险公司这两年也没圈到多少钱,暂时看不到有新主力资金进场,如今只能靠场内一些老股民撑场子了。

本周末,证监会介绍称,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将持续深化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的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健全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行为。面对市场一蹶不振,监管层也发声了,但没说市场只谈了全面注册制,加强资本市场法制化建设等。如今大A这个熊样,推行注册制压力不小;周五两大指数创新低了,如果新股发行速度太快,市场肯定承受不起,

此外,周末还有两个消息,第一,证监会去年IPO发行484家,总融资近6000亿,这两个数据均创历史纪录!第二、去年作出处罚决定371项,罚没款金额45.53亿元。中国国情大家都懂的,原来这才是官方的政绩,看来指数涨跌多少没那么重要,只是高层强调稳字当头,不要发生系统风险。

2022年以来,沪深股市成交量与去年相比,明显出现萎缩,很多交易日跌破了万元大关,更是无法与去年高峰时期的1.7万余亿元相提并论,虽然指数下跌,但因为IPO常态化、再融资和减持,真实流通市值未必就少很多。去年万亿元成交成为常态,两市涨幅依然有限,现在跌破万亿元成交上涨自然乏力,指数难涨易跌势是必然趋势,那么股指不断探底也就丝毫不奇怪。

指数再探新低的原因

很多观点认为融资常态化不影响走势,这是不客观的,牛市环境投资者较为亢奋,新增资金源源不断,一旦股市出现调整,投资者从亢奋转为谨慎甚至悲观,新增资金来源就会受阻,甚至抽离资金;例如,中海油招股,股市顺势调整,是巧合还是一种必然?今年以来新发基金规模进入冰点,甚至出现了发行失败,不少基金面临赎回压力不得不被动减持,加重市场调整压力,已经造成恶性循环,正是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部分机构缺少一种自信的定价能力,往往跟随美国股市联动,但是美国股市涨,机构大资金不一定推动股市上涨,而美国股市下跌,机构资金往往出现跟风杀跌。

再之,股市各种黑天鹅满天飞,既有重要股东高管减持带来的股价大跌;也有实际控制人和高管道德风险带来的股价大跌,在较为疲软大环境下,股价下跌容易,跌下去以后,上涨就是难上加难。

最后就是体现在盘面上的直观数据,现在成交量不足万亿元交易日为数不少,明显缺少增量资金,属于较为典型的存量资金博弈,存量资金博弈下,资金要么选择周期股,要么选择成长股,要么选择白马股等大消费。

我国经济增速虽然下滑,但依然保持5%以上增速,宏观经济韧性有目共睹,货币政策自我为主的实施更为宽松货币政策,问题是沪深股市走势不尽如人意,背后不能甩锅地缘冲突、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而是要深刻的思考股市制度因素,不解决股市制度的弊端,沪深股市依然难以摆脱牛短熊长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指数   新低   常态   资本市场   股价   股市   去年   资金   原因   机构   基金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