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的事都想想这些三分钟...

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说话、做事、待人,都需要经过时间的发酵。

“3分钟定律”,件件是修行,迎来更好的自己。


说话,斟酌3分钟


俗话说:“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根本收不回来。说话是一门艺术,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有些人,有些话,不经过大脑思考,轻易就说出口。即使没有恶意,也很容易伤害到别人,给自己造成祸患。


琅琊王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族中传有六字家训:“言宜慢,心宜善。”王氏的始祖王吉,正是因为恪守前三个字。才能在险恶的官场上,顺利地渡过各种难关。从一名小吏,一跃成为朝廷重臣。说话之前,一定要在脑子里面过滤一遍。要想清楚,话一出口,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不得不说的话,应该怎么说,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能少说,绝不多说;能慢说,绝不快说;能软说,绝不硬说。管住嘴,你就赢了。


生气,冷静3分钟


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学会控制情绪,不要任由火气冒上去。人在生气时,行事很容易变得冲动。这时候说的话、做的事,只能伤人伤己。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前,很多老将对他不服气。时常围在军营外面百般谩骂,寻衅闹事。王阳明稳坐帐中,丝毫不为所动。

他表示:

“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而动怒控制不住,便会过了度。”

控制愤怒最好的方法,是舒缓。与其事后悔恨,不如让自己冷静三分钟,等情绪缓和些再做决定。在日常小事上,刻意磨炼自己,学会控制情绪。时间长了,看问题就不会那么偏激。学会冷处理,才发现原本想不通的事,根本不值得你生气。


遇事,提前3分钟


《礼记》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提前量。事先准备好才会成功,没有准备就容易失败。一旦养成迟到的习惯,到头来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张良在下邳时,遇见一位谈吐不俗的老人。老人对张良说:“五天后的早上,你来桥上见我。”张良连忙应是,五天后按时赴约。”

可他没想到,老人来得比他早,已经等他很久了。老人见了张良,训斥道:


“跟长者约定,也敢迟到?五天后早些来见我!”


说完,老人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到鸡叫,就急忙赶去赴约。这次,老人见张良来得这么早,满意地点头。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就是著名的《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这本书,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凡事提前三分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给人留下好印象,让人看到你的真诚。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


凡事提前三分钟,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给自己预留出缓冲的时间,不至于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哪怕遇见什么突发情况,都能够从容应对。


待人,自省3分种

挑剔别人,只会显得自己非常低级。有时间抱怨别人,不如尽全力改变自己。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推诿、不逃避,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时机。


做什么的事都想想这些三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反求诸己   提前量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凡事   生气   情绪   说话   老人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