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

衣食住行

鞋子,是每个人必备的出行装备之一

一双合脚的鞋子

更是能让出行更加舒适

但在20世纪70年代

有一群特殊的群体

却因为鞋子而犯了难

裹脚是旧社会残害女性的一种陋习,近代时期便已废除,但裹脚女性因脚部严重变形,通常很难买到合适的鞋子,也就是俗称的“三寸金莲”坤尖鞋。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市面上已经很少有此类鞋子的出售。缠足裹脚的老年妇女正因此而焦虑之时,一家老字号却重新推出了坤尖鞋,为她们解决了生活问题的同时,这家老店也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看到这里

想必很多人便已经猜到了

这家老店便是老美华

而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

也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老美华

手工制鞋技艺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LAO MEI HUA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老美华的历史传承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与上文提到,老美华为特殊人群定制鞋子一样。其实早在老美华创立之初,便对这一特定人群多有照顾。


老美华创立于1911年的南市地区,创立者庞鹤年便是注意到当时市面上没有经营坤尖鞋的鞋店,因此决定为缠足妇女开设售卖坤尖鞋、绣花鞋的鞋店。


当时鞋店位于南市的黄金地段,是一座三层的楼房,门口交通便利。鞋店一经开业,便深受人们喜爱。后鞋店又推出杭元鞋、骆驼鞍鞋等鞋,其工艺精良,文化底蕴丰富,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LAO MEI HUA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老美华经营的那些鞋子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坤尖鞋:坤尖鞋是俗称“三寸金莲”的缠足鞋,因其底部有如弓状,因此又被称为弓鞋。这种鞋制作难度很大,需要50余道工序,且要求严格,因此近代以来,市面上很少见到。但老美华秉承客户至上的理念,对工艺严格要求,并为此制定出制作坤尖鞋的“小、瘦、尖、香、软、正、平”七字诀,选用精良原材料,并大胆创新,在鞋面上绣上“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牡丹花、兰花等图案,一时间成为市场的畅销货。


骆驼鞍鞋:这种鞋是我国北方多个民族非常喜爱的冬季保暖鞋,因形似骆驼而得名。鞋帮多采用青平绒或灯芯绒为面,以股子皮或青皮绒将将里外两片鞋帮合脸成单梁,帮里之间絮新棉花。


传统绣花鞋:这种鞋是刺绣与鞋的完美结合,在鞋面上精心绣上吉祥如意的内容,如“喜鹊登梅”“鲤鱼跃龙门”“王小卧鱼”、牡丹、菊花等图案,鞋面配色要明快、和谐,针码要均匀。老天津的著名艺人和大家闺秀,都以穿老美华的绣花鞋为时尚。


杭元鞋:关于杭元鞋名称的来历:相传早年杭州有位商人,让妻子做了几双小圆口样式的布鞋,外出经商时,行走便捷,生意顺利,后成巨商。他的鞋样便流行开了。老美华生产的杭元鞋,因鞋料的贵贱不同,可满足从达官贵人到社会底层贫穷的男性劳动者的不同需求。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LAO MEI HUA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老美华的文化价值

全域旅游 | 老美华的鞋子,美啊——


鞋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华夏鞋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鞋的地位是很高的,这点我们从大量的古典经籍对鞋饰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沈德潜《古诗源》载:“行必履正,无怀侥幸。”说明鞋与人的道德观念密切相关。鞋履文化涉及到人类学、考古学、人文学、民俗学、民族学、工艺学、美学、史学等多种学科。

老美华在创办时,看到当时没有为缠足妇女经营小脚鞋的鞋店。庞鹤年先生深知缠足妇女饱受封建风俗残害,非常痛苦,并深受社会歧视,他要关心这个群体,专营“三寸金莲”。一双“三寸金莲”坤尖鞋虽说不大,但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行孝道的美德,老美华决心替天下儿女尽孝心。而传统绣花鞋,则是鞋文化与刺绣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华夏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很多新嫁娘以穿上老美华的缎面坤尖绣花鞋上轿为时尚,穿老美华的鞋,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老美华恪守诚信,百年来坚持为社会不同群体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弘扬鞋文化的精神。



编辑|赵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告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裹脚   鞋帮   鞋面   绣花鞋   鞋店   金莲   骆驼   市面   鞋子   妇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