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亿“泛海系”加速陨落,股权连遭冻结,卢志强自救不易

2600亿“泛海系”加速陨落,股权连遭冻结,卢志强自救不易

撰文 / 欧阳靖宇

编辑 / 田晏林

刚被“孙公司”民生信托追债22亿元,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泛海控股”)又被曝出七笔股权遭法院冻结,冻结期限长达三年。

4月19日,北京金融法院冻结了泛海控股持有的泛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民生金服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泛海不动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泛海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40%股权。

另外,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也冻结了泛海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公司”)所持有的北京星火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5%股权、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简称“民生信托”)5%股权和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10%股权。

债务危机爆发后的这一年来,股权冻结、资产拍卖对这家企业而言已是常态。不仅泛海控股多次站上被告席,其母公司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泛海”)和旗下众多子子孙孙公司更是凭借“实力”上演了一幕幕祖孙四代“明算账”的苦情戏。


2600亿“泛海系”加速陨落,股权连遭冻结,卢志强自救不易


4月18日至20日,泛海控股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 20%。对于这种异常波动,该公司表示,不存在违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经营情况正常”。

现实情况是,作为资本大佬卢志强掌控的核心上市公司,泛海控股的债务危机早已在账面上暴露无遗。

4月30日泛海控股预计披露财报,但据其早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1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预计在90亿元至11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范围在78亿元至98亿元。

曾几何时,卢志强被视为“大佬中的大佬”,其执掌的“泛海系”控制着超过2600亿元市值的商业帝国,版图涉足地产、能源、金融、科技投资等多个领域,旗下核心上市公司有A股的泛海控股、民生控股,港股还有中泛控股和中国泛海金融两家公司,还参股了包括民生银行、联想、腾讯、阿里巴巴等在内的近40家上市公司。

但如今,从“泛海系”的资产被大面积拍卖与冻结的情况来看,中国泛海还未走出流动性危机的泥沼。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曾表示,泛海控股可能需要从业务、资产与负债方面进行全面重组,以尽快化解债务与流动性危机,否则可能短期内很难缓过来。

不过,一位熟悉泛海的地产行业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短时间内泛海想靠资产重组活过来的可能性不大,“企业信用已经破产了,再加上现在市场环境太差,基本没有自救的条件。”

泛海控股真的无力回天了吗?

在该行业人士看来,或许泛海可以参考闽系房企泰禾集团的救赎策略。“把交付和理财先解决掉,然后仔细算账。如果解决不了前面这几个问题,就等着政府直接找卢志强算账吧。”

针对债务化解进度和资产处置等相关问题,《财经天下》周刊致电泛海控股董秘办,截至发稿,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2600亿“泛海系”加速陨落,股权连遭冻结,卢志强自救不易

(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志强 图源:视觉中国)


危机持续发酵

中国泛海的债务危机始于2020年下半年。当年6月,其控股的民生信托连续踩雷武汉金凰珠宝80亿元假黄金案被业内视为“泛海系”坍塌的导火索。

紧接着,民生信托又陷入“仿中建五局萝卜章事件”和“新华联债券逾期事件”,让“泛海系”的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股权冻结也逐渐成为这家企业的家常便饭。

此次泛海控股的七笔股权集体遭遇法院冻结,仅仅揭开了“泛海系”债务困局的冰山一角。

4月12日,中国泛海所持的泛海控股21.84亿股股份被北京金融法院司法冻结。该部分股份占中国泛海所持股份的68.741%,占总股本的42.032%。此次股份冻结后,中国泛海持有的泛海控股股份均被司法冻结。

4月13日,中国泛海持有的民生控股22.56%的股份被司法再冻结及轮候冻结。4月9日,中国泛海所持4.11%民生银行股份也被融创申请轮候冻结。

山雨欲来风满楼。“泛海系”在频繁遭遇股权被冻结之外,还深陷各种纠纷,被多家公司追债。

3月2日,英大信托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将泛海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公司”)和泛海控股诉至北京金融法院。后北京金融法院根据英大信托申请对该公司部分财产采取了保全措施。

2021年12月底,泛海控股还遭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资产”)催债。起因是2018年12月,武汉公司、泛海控股、兴业信托与长城资产北京市分公司签署了《债权转让协议》,长城资产收购兴业信托对武汉公司的8亿元债权,武汉公司签署了向长城资产偿还债务的协议。

但债务缠身的泛海哪里顾得上还钱。迟迟没收到账款,长城资产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虽然泛海控股表示,会积极与长城资产开展沟通协商,争取尽快解决争议,但今年以来,其母公司中国泛海发行的两只余额均为10亿元的债券还做了展期处理。

截至4月6日,除已披露过的诉讼、仲裁案件外,泛海控股及其子公司连续12个月内累计诉讼、仲裁涉案金额合计17.3亿元,占泛海控股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42%。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泛海控股被执行金额累计超过59亿元。

“泛海系目前确实非常困难,因为多笔债务到期不能履约而引发其股权和资产被冻结。”柏文喜表示,一方面债务危机加重,另一方面账目亏损额度不断加剧,都与近年来经营环境变化导致主营业务大幅下降有关。

泛海是否已经走到了破产边缘?在柏文喜看来,破产清算是最下策的选择。因为这对化解债务纠纷的各方,尤其是债权人最为不利。

变卖资产难自救

被“冰封”的股权很难在短时间内为泛海变现,在债台不断高筑的情况下,“泛海系”只能断臂求生,靠变卖资产补血。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今,为解决债务问题,泛海已陆续出售包括北京东四环朝阳公园附近泛海国际地块、武汉泛海创业中心、浙江民生金融中心和泛海钓鱼台酒店等在内的固定资产,以及持有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累计套现超过300亿元。

此外,民生证券、民生信托、亚太财险等“泛海系”的核心金融资产,近年来也被频频转让,还有部分股权被送上拍卖场。

目前,泛海控股已失去了民生证券的控制权,不再将民生证券纳入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虽然泛海控股尚有部分优质固定资产和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但持有的相关上市公司股份被大规模冻结,又深陷各种诉讼纠纷。其中,有多少能够快速变现,又能卖出怎样的价格,仍是未知数。

在一位有国资背景的房企投资部人士看来,泛海通过出让资产变现有些不现实,因为市场无人接盘,“一堆干净的招拍挂项目都没有人愿意接,更何况接这种,风险太大。”

尽管自2020年起,泛海控股开始变卖资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但“卖卖卖”似乎救不了下沉中的泛海。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泛海控股资产总计1230亿元,总负债高达979.9亿元,资产负债率仍在80%左右。

柏文喜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如果债务危机过于深重,靠变卖资产根本无力回天,而主营业务若也一直呈下降趋势,则危机更难彻底化解。


2600亿“泛海系”加速陨落,股权连遭冻结,卢志强自救不易

(洛杉矶市中心泛海广场的摩天大楼 图源:视觉中国)


缘何快速崩塌?

卢志强执掌的“泛海系”以地产起家,2014年,卢志强将企业的航向往金融、地产综合性控股公司转型。泛海控股先后取得了证券、信托、期货、租赁、互联网金融等牌照,拿到从事金融业务的入场劵后迅速组建起一个庞大的金融大厦。

如今,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泛海系”大厦崩塌正是始于那次转型。

和“海航系”一样,泛海的野心不仅囿于国内,在海外也大举收购、投资了不少产业。譬如,卢志强曾大手笔从国外购入美国洛杉矶项目、纽约曼哈顿酒店项目、夏威夷度假村项目等。另外,IDG、Genworth金融集团、华富国际等国际金融公司也在泛海的收购清单中。

作为神秘商帮“泰山会”的元老之一,卢志强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依托泛海控股这家核心的上市公司,定增、配股、发行企业债券让泛海有了大举扩张的资金。与此同时,手握地产、金融两张牌,卢志强将关联贷款也玩得风生水起。

随着“泛海系”资产规模快速膨胀,卢志强的个人财富亦水涨船高。2016年,他以850亿元身家挤入胡润百富榜前十名。

但在卢志强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得同时,部分项目存在回收周期过长的问题,导致现金流供血不足的情况加剧。特别是转型金融后,泛海控股的流动性更加依赖债券融资和母公司输血。这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极为危险。一旦融资渠道受阻、集团分分钟就会被庞大的资产负债压垮。

看着泛海如此高杠杆的海外并购,监管部门也察觉到风险。但那时卢志强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一场始料未及的金融监管风暴。

随着金融监管趋严,银行授信受阻,“泛海系”危机开始在2020年爆发,加之同年民生信托踩雷武汉金凰珠宝等风险事件,2020年度泛海控股计提减值准备达22.53亿元,利润也大幅收窄至10.19亿元。2020年底,中国泛海的负债合计已高达2363.29亿元。

进入2021年以后,“泛海系”债务危机愈发严重。2021年4月,卢志强迫于压力,给投资者写了一封公开致歉信,表示对给企业的市场形象和信誉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深感内疚,并就此向每一位投资人诚表歉意。

但投资人和市场要的不是道歉,而是切实有效的自救行动。显然,直到现在,卢志强的表现都未能让外界满意。

“泛海控股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布局的业务面太宽、战线太长所引发的过高的财务杠杆和负债率,在经营环境和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导致危机爆发和很难成功自救。”柏文喜表示。

一位接近泛海控股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目前该公司净资产还是正的,可用于出售的资产还有不少,“理论上顺利出让,就可以覆盖债务。”

但泛海毕竟不能总活在理论的世界里,对卢志强而言,现实依旧困难重重。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泛海的困境实质上是资本无序扩张结果。尽管处置一些优质资产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泛海的金融业务与地产业务关系密切,“金融资产的业务扩张并没有弥补房地产带来的下滑,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的处置也没有有效地解决金融业务带来的问题。”

因此,通过变卖资产维持流动性,对泛海来说难度很大。事实上,资产处置从来都不是易事。此前,恒大、华夏幸福等在内的多家房企都曾面临这样的难题,许多在金融资产的处置上表现过度的企业,甚至最终都无法顺利盘活资产。

陈晟表示,未来想化解危机,可以借助资产管理公司、国有金融机构的力量盘活资产,或者通过央企、国企、地方政府协助其资产回购,摆脱困境。

对卢志强来说,属于他的黄金时代永远也回不去了,留给泛海的自救时间也相当紧迫。此刻,他需要更务实一些,扪心自问下:有人愿意接盘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13

标签:股权   长城   债务   中国   民生   上市公司   危机   资产   金融   公司   卢志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