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家乡后山有感

1

时过境迁,昔日的后山从冲岭珠至长冲,在经年后的今天复又丛林茂密。此时此刻,一种那时在特殊条件下,因那时孩童们的环境意识淡薄,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罪感终于如释重负。而更深感欣慰的、无法抗拒那愉悦的,还是那片“劫后重生”的那片森林,那些树,那一草一木,那旺盛的生命植被……


闻着草木泥土清香,欣赏着一树一草,那怕是更为微小的,就如微不足道的青苔,也不由得使人任情思幽游于大自然之中。


山杏花已经褪了一身残红,绿叶底下已露出小小青杏,野山莓开始举着白色的小喇叭花在和继木树窃窃私语,青江藤蔓嵌扦林隙,不知名的各种颜色的花串招惹蜂蝶,每一种植物都在用它们的方式向人们讲述自然的情怀和秘密。


路边枯草枯叶堆里冒出一大片粗壮翠绿的芒箕,情不自禁用力去拨了几枝,待拿回去扦在瓶中放置花坛。以为很难拔,没想到轻轻一提就起来了。这才想起长冲的土水土流失而成,加上多年来的树林绿植,沉积了很厚的腐叶土,植物就扎根在松软的土里。


走了一会,又看到一些蕨类植物,细长的,粗壮的茎长着串串精致的嫩芽子。很想摘了做成吊兰挂在阳台,但终究还是于心不忍,毕竟,它也如我们一样的生命在成长。


走入盆地腹中,远离了大路,眼前忽又出现一片幽谷,新嫩枝叶满谷遍布,枯叶里冒出一簇簇各种说不清楚嫩草,花蕊上浮,淡淡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给幽幽的山林布上了一层朦胧梦幻的色彩。



走累了,我在一棵松树下席地而坐。环视周围,因为植被厚植,确认好安全,便蓝天当窝、绿地当床,平石作枕,就地而睡。草丛淹饰我整个身体,像似盖上了一张柔软的被子,舒服极了……


心渐渐沉静下来,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荆条、继木等各种不知名的花散发着清新、朴素的香气,大自然是有治愈人的睡眠功能的,就像小时候母亲抱着我哼着那摇篮曲子:


“睡吧,睡吧

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睡吧,睡吧

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摇蓝摇你快快安睡,睡吧

睡吧,被里多温暖。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爸爸的手臂永远保护你,世上一切幸福的祝愿,

一切温暖全都属于你,睡吧

睡吧,啦...,睡吧

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睡吧……”

……


睡梦中,一阵微风吹过,顿生凉意,才感知却原来是身处在这伟大、宽仁、慈祥的大地母亲的怀中,享受着这无限的温暖和幸福……



我努力地睁开朦胧的睡眼,似醒似睡中仿佛听见地母用滕枝扫去掉在我脸上的花瓣说:“时候不早,孩子,天也凉了,你也该起身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遇到两位兄嫂从后山检菇而归。


“石子菇!”菇虽不多,但新嫩鲜艳,“秀色可餐吔”!


兄嫂俩倒懂我的心思,干脆就把菜篮子中的菇都给了我。推三阻四谦让下,硬是塞给了她俩六十元钱,权当“公平交易”。


回家后,便把芒箕扦于瓶中放置花坛,与坛中花木甚相匹配。


妻见石子菇,兴奋不已。


当晚,清洗干净,用腊肉炒了一盘,确实好吃。但在味觉的记忆里努力搜寻,还是没有小时候的味道。


春不语温柔了世界,花不言芬芳了人间。读作家钦梅《增江神来之笔》,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人与自然相互融合下的神工匠心。


增江画廊“怡情养性”、“养眼养心”。颇具特色的山水画面,惊艳了读者的心灵,给人如临其境的欢愉情感。骤然间,超强的畅游大好山河的欲望从内心油然而生。


游家乡后山有感


但,始终未能成行,不因为脚的二次伤害,也不因为时不未可。疫情的严峻形势,务需“做好防疫不扎堆”,务需“非必要不外出”。


别样的春天雨雪不止。罕见的春寒围炉赖床。


贪懒的阳光迟迟不肯露脸。惊蛰后的仲春,它倒一反常态姗姗来迟。连续晴朗而温暖的天气还真是个久违的期待。


蓝天、白云、阳光、雨露……

惊雷不语、春光旖旎……


好一个适合植树的日子,好一个温馨清亮的天。一份惬意的空闲,连同那春的诱惑,总想着出去走走……


四弟说,今年植树节里,山庄再栽些金柚、乌梅。带着欲望浓烈的游兴,怀着舒坦酣畅的心情,不敢远行,同四弟山庄植树,顺游后山,既是个恰好的选择,还能做到出游、防疫两不误。不亦乐乎?


与其说同四弟在庄园里植树,倒不如说去那打个照面,凑个热闹。至于栽些什么树?怎么规划怎么栽?有建筑设计专业身份、既精明又能干的四弟在场,用不着去费那心思。少顷,便从山庄出发,开启后山之行。



徒步后山,一个人踏青看风景,一路感受大自然的绚丽。沐浴阳光,晒晒心情,仿若一个人的世界。


晴朗的天、雨后的山、润湿的空气、弥漫的云雾,氤氲着淡淡的天然清香。


杏月的后山,春光俏丽、沐浴新枝,毛牙尖露、细叶嫩绿。给树枝披上一层淡淡的薄纱,也给大地垫上一层青涩的地毯。它虽不及是那么辅天盖地的满目翠绿、但却分外地干净澄澈,真让人爽心悦目。


行走于后山,慎步不声,惊喜不语,生怕惊扰后山一切精灵。静听鸟啼鸣,抚摸枝嫩叶,轻闻野花香。给人的感觉就像荡漾在大自然的万千世界,那么的轻松、自在,安逸而又舒坦的令人陶醉……


后山,老家坑东钱溪原小学所在地背面之山。又称“后背山”。山虽不高,却与村前鹅岭山、虚皇山三山鼎立、遥呼相应。


后山有冲岭珠、打石痕、八家土、禾源平地、长冲等之属地。别看那后山面积不大,方圆也不过约一平方公里左右。那可是孩童年代的小天地,是孩童时代砍柴、挖兜、放牛、拾粪、捡菇的农、林、牧资源给养库。当年的农村农业生产,农民向荒山要耕地、向荒地要粮食。童娃岂是等闲之辈?


读书、学习之佘,却也力所能及的帮着父母分担农事、家务。向后山要柴火,向后山要野菜,向后山要肥料(挖草皮肥田),便是孩提时的义务和责任。



后山,还是孩提时代掏鸟窝、追蝴蝶、捉迷藏,玩耍的游乐园。


在后山,童娃们摸爬滚打、争强好斗,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那时候,童年之间在学校犯浑,也少不了背着老师在这后山讨论个“妥当”,尽早“未雨绸缪”,尽快“息事宁人”。


后山掏鸟窝,甚至从树上摔下来,但丁点儿疼的感觉都没有,足见孩童时不仅身架子柔软,还练就了“铁骨铜皮”之躯;后山追蝴蝶,往往被荆棘划破手脚、被树杈刮伤脸皮,还经常被挖出树兜的兜眼拌个人仰马翻,但那蝴蝶是非到手不可。


后山捉迷藏,鬼都不惧地钻进那十八坟堆,即便你怎么叫喊:

“我看到你了,你出来吧!”。

“嘻嘻!”

“骗人”

“诱导我?”,

“才不上当呢!”……


日落西山了,都不出来也不吭声,暗地里想着他们真笨,找不到自己而窃喜。


在后山时常玩得尽情尽兴,昏天黑地,月亮都出来了也不想回家,甚至还忘记了回家的路……


2



记得小学毕业那年,因为一个下午的劳动课、体育课,七、八位调皮的男同学因为贪玩集体“罢课”,被X同学检举说在后山长冲玩耍。圣才先生不管三七二一,笫二天中午便罚我们于学校不能回家吃饭。


这饭倒也无所谓,因为回家也是啃点番薯,吃与不吃都一样。然都关在学校不能出去玩,白白乱费掉一个午好时光,真有点脑羞成怒。但先生必竟还是先生,为师者当敬如父。不敢怒师,检举者必究。


X同学午饭后来校,瞧他一脸得意洋洋、幸灾乐祸的样子,大家气都不打一处出,乘他如厕之中,只听大个子y同学一声令下,大伙儿一起枪林弹雨般把石块掷向厕所,吓得他嚎啕大哭、屁滚尿流、哭爹叫娘的提着裤衩,连滚带爬冲出厕所,去找他那正在村前大操场练操的哥哥……



顷刻便有“情报”来报:看见X同学他那一米六七个子、穿着军训服装的红卫兵哥哥气

势汹汹在校找人了。全都惧怕得逃之夭夭,一溜烟消失在后山……


那哥哥无果而返,临走搁下一长圈狠话。看来,不死也得脱层皮了。


还是那大个子y同学灵通而又果敢,硬把x同学请上后山一顿“调教”,那知原本还那么傲慢的Ⅹ同学,面对这么多同学,便也开始心虚、胆怯起来。


后自与他那哥哥撒娇,才答应放过我们不再追究。也打那以后,我们在校的一切违规犯错也相安无事。可见X同学他也没向老师“检举”了。之后感觉兹事体大而后怕,庆幸没有酿成严重后果。


后山,有太多难能忘怀的记忆。以至长大后很多年,依然对后山有种难以忘怀的情结。几回回,甚至还梦游过后山……


不知不觉,绕过打石痕,便来到了长冲。那时“V”状的长冲,是一条窄版松、茶林区,其最窄处宽也不过十几二十米左右。竟因为那时孩童的长年砍、伐、挖,使这曾经茂密的松茶林便成了荒山野岭。人为地造成长冲严重水土流失,当年的“V”形长冲能成为今天的长圆形小盆地。我辈孩童“功不可没”、“功勋卓著”。


3


对于后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欢,不因为它只是我们儿时的小天地,农林牧的资源给养库、游乐园。


喜欢后山,也不因为是我们在那“摸爬滚打、争强好斗、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喜欢后山,更因为是喜欢后山的树,喜欢后山那时候那高大参天的大树,它仿若巨人般微笑着立在山海中,伟岸而又壮观。有一种天然而纯朴的安静和庄重。树的姿态都不一样,有的直冲云天,有的横逸斜射,还有的屈曲盘旋、俯仰生姿,它是那么的微妙微俏,令人感叹不已。


喜欢后山,也更因为最令我颇为敬仰的却不只在那树的高大雄壮威武霸气。


我所特别喜欢而又崇拜和敬仰的,更因为树它那顽强不屈的生命,和那坚持不懈执着的向上精神。树能依它所需、按它生长的需求来选择将枝干伸向哪里,无需人为的刻意培植和干预,即便在这么拥挤的树林里,它也能夹缝中求生存,获取自己需的阳光雨露。古人云:“相由心生”,树大概也无一例外。真可谓“英雄不论出处”。


是呀!后山的树,无论它生长在哪,它都有一种为人所拆服的拼搏精神,它都有一种不拆不饶,顽强的生命毅力。它的每一种生命姿态都像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它一路风雨无阻的生命历程。


游家乡后山有感


那些高大的树姿态舒展,安详端雅,而那些低矮的小树往往扭曲着、挤压着,但面目却显得那么乐观开朗,精神抖擞。如同人类社会进步中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初心不忘的奋进者……


就如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我们生命不息历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至暗时刻,每个人都会经历。有些人挺过去了,有些人却倒在黑暗中。


或许,是人与人的不同,但这个世界不会有谁被特别的偏爱,也不会有谁被特别的惩罚。熬不熬得过去,最终都是靠自己。


成长中,决不能不达理想而泪丧,决不能因为一、两次困苦而吓倒,决不能因前进的路坎坷而放弃。


加油吧!走上坡路,唯有坚持不懈、砥砺前行!只有拼尽全力、努力向上……


就像后山的树,它们不畏酷暑严寒、它们不惧天灾人祸,都还依然故我,都能依然如往,都能依然根深蒂固……


愿所有的我们都能破晓而生,踏浪前行。不管经历什么,都能温柔对待,执着不惧,巅峰相迎。



4

后山的冲岭珠,海拨不到百米,却是后山最高点。体育课最有趣、最过隐、最期待的,莫过于在这爬山比赛。至于谁先爬到顶点、谁得第一、谁是标杆、谁是冠军,闪亮的光环再多,那都无所谓。关键是如果幸运,或许能有意外收获。


因为那里战壕纵横,有战斗过的痕迹,所以每次爬上山顶,都迫不及待到处寻找子弹壳子,要是捡到那子弹壳子,如获至宝。因为用它能做火马枪,把它别在腰间,甭提有多威武了。


不知怎的,那时乍就这么背运呢,每次爬山,都是一个子儿都检不到。为了实现腰间别把火马枪这个梦想,曾经想方设法、绞尽脑汁,甚至于在我无比惧怕的父亲衣兜里偷个伍分硬币,去做个交易,也未能如愿。


游家乡后山有感


据说这些战壕是苏区时期红军行军路过时被人告密,红军被白军抄包,急情之下赶紧抢占冲岭珠这个制高点,挖战壕防守。但由于情况危急而又被动,既无准备又没防患。经过一场腥风血雨的激战,终究还是惨败,造成了红军损失惨重,近乎全军覆没。


曾经,每逢政治、历史课,老师都把课堂搬到这里,现场教育教学。并对学生进行过次“打倒蒋王朝、牢记血泪史”的列兵训练、军事训练。告戒学生要有“防天灾、 戒人祸 ,备战备荒为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和觉悟。


据堂兄林东学长说,文革中,那时他们在这后岭珠还时常组织进行过“斗私批修”。不知怎的今天是“阶级兄弟”,明天就成了“地、富、反、右”。


在后山,孩童们因为特别的贪玩,刚“拜把子”,又“耍杆子”。有时逃课、逃学,弄得老师、家长到处找人寻人,邻里之间相互埋怨、骂街:


“我家娃儿老实,是你家崽子带坏我家娃儿”,

“不是你家崽子带坏,我家娃儿也没这个胆”。


这你一言我一语的,口角锋利倒无大碍,但就怕“肢体冲突”。


倘若无大伤害,待明早太阳一出,又什么都不是事。毕竟,父辈们为了生计,照例一如既往同耕同作。


不过,大人归大人,至干孩童之间到底谁跟淮,谁带坏谁谁也说不清楚,谁也道不明白。用一词组来说,还不就是“臭味相投”罢了。


待他日后山照例又是“风起云涌”、“波涛汹涌”起来……


总之后山,在孩提时代有太多令人不可思议、无法想象、别出心裁的花样玩法,有太多童年时代的陈年糗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马枪   驰骋疆场   战壕   孩提   娃儿   孩童   大自然   家乡   同学   生命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