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深处的修养,是看谁都顺眼


明代学者洪应明写过一首禅诗: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正所谓真正修行人,不见世间过。


修养不够的人,才会看谁都不顺眼,跟谁都处不好。


真正有修养的人,懂得予人舒适,予己自在,看谁都顺眼,和谁都不争。


灵魂深处的修养,是看谁都顺眼


网上有个讨论度很高的话题: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总会产生看不惯别人的心理?


有网友回答:你眼中的世界,其实是你内心的投射。


换言之,看不惯别人,是自己修养不够。


我有位长辈,到了退休的年纪,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很怕他。


因为任何违背他认知的事情,都会被他拿出来训斥一番。


去年,侄儿小杰辞掉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回家全职做了自媒体。


前期虽然很辛苦,但是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家里人也很支持他。


能够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小杰每天都觉得干劲满满。


偏偏这位长辈,总是时不时地贬低小杰的工作,嘲讽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连好好的铁饭碗都弄丢了。


小杰也曾多次跟他解释,什么是自由职业,耐心地告诉他,自己很喜欢目前做的事情,富有挑战性,也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而长辈却不依不饶,说道:“你们年轻人眼界太窄,你这就是不务正业,能有什么前途。”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的人:


不懂得欣赏别人,深陷各种看不惯的烦恼,生活过得也不尽如意。


灵魂深处的修养,是看谁都顺眼


作家萨克雷曾说,我们的世界就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照见自己的影子。


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狭隘和偏见,也不可能在别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其实,把别人看顺眼,就是把自己看顺眼。


心理学家罗斯的“投射效应”指出:


人们习惯于将自己的认知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理应和自己一样。


可现实是,世间找不出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外在、内在完全相同的人。


有时候,你看不惯的,并非就不好。


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是最狭隘的处世之道。


主持人阿雅说过:一个人若能活到让自己和他人都舒服,需要修养和功力。


修行无外乎就是修自己的修养,以己度人莫如推己及人。


不轻易指责,不随便刁难,才是人生变好的开始。


灵魂深处的修养,是看谁都顺眼


抖音上看过一个短视频。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豪车。


儿子不屑地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说到底,这世上,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大多数矛盾不和,皆是源于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已。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里的一个片段直戳人心。


咖啡店里,金智英带着孩子排队买咖啡。


因为年幼的女儿一直用手拉扯智英的衣服,她不小心打翻了手里的咖啡。


看着地板上一片狼藉,智英赶紧跪在地上清理污渍。


旁边的几个白领嫌弃地咕哝道:


“真是又笨又扰民,不能好好在家带孩子吗?”


“还是靠老公养舒服啊,我们每天苦哈哈地上班,人家却能悠闲地逛街喝咖啡。”


智英眼里噙满了泪水,因为自己在家忙活了一整天,又是洗衣做饭,又是带孩子。


出来遛娃时,才好不容易来买杯咖啡。


她认真地反问对方:


“你见到我不过十分钟,并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事,见过什么人。为什么就能这么轻易地评价我呢?”


灵魂深处的修养,是看谁都顺眼


人与人之间,有时候更需要的,是换位思考的善良。


《杀死一只知更鸟》有这样一句话:除非你穿上一个人的鞋子,像他那样走来走去,否则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也会有自己不得不背负的十字架。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知晓他人背后的故事。


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戴上有色眼镜,对别人随意指责,只会成为伤害别人的利剑。


真正有修养的人,哪怕不能感同身受,也会学着换位思考。


正如张爱玲所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处境和感受,是最高级的善良。


灵魂深处的修养,是看谁都顺眼


作家李筱懿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她曾经有一位女同事,两人虽然不熟,但李筱懿很看不惯她,觉得她不仅爱出风头,还爱显摆。


但后来,李筱懿慢慢发现,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的。


女同事的这个特点在工作里很有优势,她行动迅速、执行力强、能扛责任。


于是,她们之间慢慢走近了。


女同事也坦率地说,以前觉得李筱懿故作清高,后来发现她这只是慢热。


李筱懿说自己在20岁时,看谁都不顺眼,但40岁以后,却很少再有看不顺眼的人。


因为她发现大多数人身上都会具备一两样别人没有的优点,自己也学会了尽可能放大别人身上顺眼的那部分。


真正内心通透的人,待人没有分别心,自然看什么都顺眼。


国外有机构做过一个实验:


让30名互相认识的实验者,分别写出自己看不顺眼的人。


最终统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


你看不顺眼的人,往往也是看你不顺眼的人;


看谁都顺眼的人,却是那个最受大家欢迎的人。


其实,古人早就道出了本质:“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灵魂深处的修养,是看谁都顺眼


生命,亦是一种回声。


自私狭隘的人,眼里全是盯着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看什么都觉得不对;


内心包容的人,能看到每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地方,自然看谁都顺眼。


越成长,越懂得修炼自己,能容不同,不去插手别人的人生。


当看不惯的事越来越少,日子也会过得越来越好。


正所谓:眼里有光,目光所及皆是美意;内心无花,似锦繁花与荒芜无差。


三毛说,人活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你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都是美好的风景。


你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你应如是。


灵魂深处的修养,是看谁都顺眼


曾经看过一个博主写的一句话。


他说自己在去过100多个国家后,才懂得了:


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然正确和绝对的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衍伸出来的思考方式。


世间万物,各有千秋,横看成岭侧成峰,方能捕捉到更多美好。


看谁都顺眼,是一个人灵魂深处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愿你我都能过好自己,悦纳别人,修得自在。


作者 | 乐在琦中,钟情文字,表达自己,梳理情感,致敬人生。

图片 | 视觉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顺眼   修养   青山   都会   狭隘   长辈   深处   内心   灵魂   身上   事情   咖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