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建川博物馆聚落(五):红色年代

红色年代系列博物馆是建川博物馆四大系列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此类博物馆收藏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博物馆。红色年代系列博物馆包括红色年代章、钟、印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红色年代瓷器馆。本文通过参观,对那个年代简要地做了回顾。如果喜欢,请给予关注点赞。


走进建川博物馆聚落(五):红色年代

凯哥摄于2014年6月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兴起,称为红色年代。红色年代离我们并不遥远,其历史脉络延伸进入了今天的日常生活之中。博物馆通过文物、图片、场景,展柜展示了红色年代的社会生活。

走进建川博物馆聚落(五):红色年代

凯哥摄于2014年6月

进入红色年代章、钟、印馆,就发现这个馆的布置匠心独具、别具一格,设计者的专业素养和艺术品味可见一斑。一条青石板走廊,两边矗立着格子砖墙,每一个格子里都放置着一座造型或古朴或华丽或简约的座钟。那高耸古旧的钟墙,仿佛是一条时光隧道,把参观者们带进了几十年前那个红色的年代。

走进建川博物馆聚落(五):红色年代

凯哥摄于2014年6月


走进建川博物馆聚落(五):红色年代

凯哥摄于2014年6月

穿过时钟走廊,便是满眼满目的红,数万枚大大小小红色的毛主席头像徽章错落有致,拼贴出各种具有革命意义的图案,铺满了整个展馆的墙壁;各类印章排列有序,印章上残留的鲜红印泥和盖在纸上的大红鲜章,向人们讲述着那个红色年代的故事。在这铺天盖地的红色当中,享受着视觉的冲击和灵魂的震撼,虽然那时我还很年幼,但许许多多的往事,好像展现在眼前…….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大串联风起云涌。去北京见毛主席,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但因自己太小,只有九岁吧,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队队的红卫兵扛着红旗,沿着家门口的铁路往北京方向走去,那是多么让人羡慕。开始时,红卫兵一路走,一路发毛主席语录的卡片,后来便是发毛主席的像章。每天放学,我们就在铁路边上侯着,向过路的红卫兵讨要毛主席像章。每要一枚,回家便别放在印有毛主席语录的枕巾上,视作珍宝存放起来。也不知收集了多少,反正别满了好几张枕巾。可惜呀,当兵后,被老父亲给上交了。

“文革”中的毛主席像章神圣而又普及,是当时全国十亿人的必戴之物。那是流行一句名言:“忠不忠,看行动”,这“行动”之一就是指戴毛主席像章。


走进建川博物馆聚落(五):红色年代

凯哥摄于2014年6月


走进建川博物馆聚落(五):红色年代

凯哥摄于2014年6月

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的展品充满了居家特色,那些老式的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还有老式的家具、照相机、乐器、生活用品、革命海报等,这些展品中有许多物品,很多家庭都还留存着。


走进建川博物馆聚落(五):红色年代

凯哥摄于2014年6月

如印有最高指示的搪瓷盅、早已退出乐器舞台的凤凰琴、已经绝版的连环画等,有一个花瓶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花瓶的图案是一个穿着黄色军装、梳着两条小辫的姑娘在贴一张大字报,大字报上写着:“ 私迷心窍,放鸭出来吃公粮,这种思想不改掉,到底要走哪条道?”花瓶上还有魏明伦、流沙河等多个名人的签字留言,大家的留言都表现出了对那个十年动荡年代特有文化的无可奈何。


红色年代系列博物馆,真实地再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展馆里的一纸一布、一杯一瓶、一柜一桌,无不打着那个动荡岁月的烙印。可以看出,那个极左的年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很是单调贫乏,又红又专的思潮谱写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红色文化。

走进建川博物馆聚落(五):红色年代

凯哥摄于2014年6月

红色年代系列博物馆的展品,让老一辈人心潮澎湃、思绪起伏,仿佛在瞬那间,回到了那个懵懂青涩、激情燃烧的年代;让新一辈人感慨万千、连声叹息,朦胧中也好像感觉耳边红歌四起、炽语飞扬。


三十几个博物馆,我们走马观花地参观了12个,便到了返回成都的时间。短短的一天,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思考和感悟。历史已经远去,但“远去”并不意味着消失与淡忘。不管是曾经历还是未经历过,都应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让历史告诉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红卫兵   博物馆   红色   年代   像章   聚落   枕巾   展品   生活用品   花瓶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