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人类自古以来有一条定律叫逐水而居,这条定律用在板泉,是再好的诠释不过。板泉的后河自镇子偏东南的方向而来,以微微倾斜的角度,东南吊西北的横贯小镇中央,绘出了最美的华章后,穿过老岚济公路,向着微偏西北的方向而去注入沭河。后河之于板泉,像是老天给板泉最美的饰物,又像是老天给板泉最浪漫的诗情画意。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1

作为板泉镇的驻地,其实板泉崖才是镇驻地所在的这个村子真正的名字。后河并不宽大,甚至在精准的卫星导航地图上都看不到她的存在,但就是这样一条河流却填满了一代又一代板泉崖人的美好记忆。

后河并没有一个像样的名字,只一个简单的方位指示“后”字就成了她的名字。我想大约板泉崖在规模还不是很大的时候,人们都是在后河的南岸居住的,所以后河才被人们称作后河。

随着板泉崖人口的增加和区位影响力的增强,尤其是在成为行政管辖的驻地后,越来越多的人来板泉崖定居。人们便以后河为中心沿着后河两岸建房,渐渐形成了板泉崖前村、后东、后西、西庄四个村。板泉崖也成了沭河东岸远近闻名的大镇子。

后河虽然并不十分宽阔,但富有智慧的板泉崖人建房的时候,给后河的河道预留出了足够宽的距离,足有将近百米之宽。河道南岸的房子,房屋北墙临着河道,河道北岸的房子,南院墙临着河道,地基都是用石头垒得高高的,起到了河堤的作用。当暴雨来临的时候,因为预留了足够宽的河道,板泉崖的人是可以高枕无忧的。洪水来临的日子,板泉崖成了周边村子的人躲水的好去处。听二姨说,七几年的时候发大水,她们就曾从岔河跑到板泉崖躲水。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平日里的后河约有三四米宽,总是缓缓流淌,一副十分恬静乖巧的样子。后河的河水并不深,深的地方也就将将没过腿肚子,后河两岸的人们通过后河,几块红石板组合起来,中间一垫,简易的水漫桥就能满足人们的通行需求。宽阔的后河河道空着的部分被人们称为河底,正是老板泉集逢集的地方。农历逢五排十的日子,后河两边的河底满是赶板泉集的人们,那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后河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繁华闹市的画面。不逢集的时候,板泉崖的人们又常常在后河里洗衣服、洗菜,后河呈现在眼前的又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

板泉崖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后河两边的河底有很多的石窝、沙窝,石窝、沙窝间多有泉水涌出,板泉崖的人称她们叫泉眼,最大的一处泉眼就在板泉集饭市的位置。长久以来,板泉崖的人们都喜欢喝这些泉眼里的水,很多人家吃水会专门到这些泉眼来打水,有多少人喝过后河两边那些泉眼里的水,恐怕连后河也记不清了。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上小学的时候,因为走公路绕远,我们是从不走公路的。每一天我们都是穿过弯弯曲曲的胡同,经过后河的石板桥到位于镇子北部的板泉中心小学上学。同行的孩子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逗留时间最久的就是这后河。逢集的时候看景,不逢集的时候摸鱼、嬉戏。那记忆中的后河是清澈见底的,游动的鱼儿清晰可见,调皮地在水下的石头之间穿梭。一指多长的小钻条在晴好的日子,不时跃出河面银光闪闪。只有在下大雨,后河无法通行的时候我们才会走公路。那时在公路桥上再看河水暴涨的后河,就是波涛汹涌的画面了。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2

2001年,我再次回到板泉。通往临沭的公路和岚济路都已重新规划。那时的后河,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了。我离开板泉短短的六年光景,后河河底依旧,河面宽度却萎缩了将近一半,河水浑浊不堪透着异味,河道里满是塑料袋子、塑料瓶等垃圾,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水沟。那些泉眼也没有水了,只有在后河的上游还有一处泉眼作着最后的挣扎。

我家的老宅就在后河的北岸,自爷爷六四年闯关东后,打光棍的二爷爷一直在此居住。我在板泉上学的时候年龄小,对于家族中的人物关系不甚清楚,再次回到板泉的我经常会到老宅和二爷爷聊天,了解家族中的掌故。老宅的南院墙并不高,只有一米多高,站在老宅的南墙根,后河就尽收眼底。听奶奶讲,借着老宅的地利,她年轻的时候就在老宅南院墙下的河底集市卖过馒头、豆腐。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二爷爷小的时候,我的高祖曾做过几年私塾先生,他跟着高祖也读了几年书。虽然打了一辈子光棍,生活的也很拮据,但活得颇为雅致。二爷爷在院子里种了不少的树和各种各样的花,在靠近南墙根的位置还特意挖了一个不大的花窖用来放他的那些宝贝疙瘩。二爷爷藏了很多的书,他说都是他几十年来在板泉集上的书摊上淘的。虽不富有,二爷爷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聊起天来,大道理是一套一套的。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与二爷爷在老宅小院饮酒,聊起后河。我问:“二爷爷,这后河几百年了一直是清的,为什么这几年的功夫就成这个熊样了?”“安阳,孙子你是知不道。在后河上沿,那些个龟孙,开厂子、搞养殖,弄了脏水木处放,都放这后河里了,能有好吗!现在的人呀,眼里什么也看不着,就看着钱了。”二爷爷有条有理的说着。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3

2002年,我们全家迁回了板泉。在岚济公路北边买了房子,板泉中心小学近在咫尺。每次去前村的二姨家玩,我仍喜欢走那弯弯曲曲的胡同,沿着上小学时的脚步通过后河的小桥。每次通过小桥,我都习惯性的流连一会儿,望着后河北岸的老宅,尽管后河不再清澈,但我知道我的根就在这里,后河两岸、后河河底满是我祖辈们三百多年来走过的足迹。

后河两岸的老宅子在2000年之后,随着老人们的离世,已少有人居住。老胡同,后河的小桥已很少有人经过,曾经的熙熙攘攘,变得异常冷清。偶尔遇到在后河桥头胡同口拉闲呱的老人,看到有人经过,他们会停下拉着的呱,好奇的打量一翻。我想他们可能会想:“这是哪家的青年,怎么不认识?是不是坏人?”

老庄将要拆迁,后河的河道也将重新规划的讯息,从那时起就开始在民间发酵、传播。甚至连具体的规划方案都传得有鼻子有眼。有人说:规划后的老庄将盖楼房,后河南边的那条老中心街将开发仿古建筑的商业街,老板泉崖中心街商号林立的繁华场面将会再现;有人说:规划后的后河河道比现在还宽,分别向南向北再扩出50米,后河的河底将集观光、休闲、商业于一体,板泉集也将搬回河底;有人说:规划后的后河将在后河上游建一个污水处理站,后河的河水会变得和从前一样清澈……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4

在万众期盼中,板泉老庄和后河的改造随着秀泉小镇项目的开工拉开了帷幕。

五六年过去,秀泉小镇建设初具规模。一座座电梯洋房拔地而起,后河东起通往临沭的老公路,西至现在的225省道这一段最核心的部分,河道得以重新疏浚,河面建设了两桥三坝。河坝起到了蓄水的作用,河面得以宽阔了起来,河道两边进行了绿化,并安上了一些健身设施。整治后的后河河面看起来是美了,但细观之下,后河水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站在225省道的桥上,向东看后河河面风光旖旎,向西看,后河依然如昨。对比如此鲜明,形成强烈反差,总让人觉得怪怪的。我一直认为相对于河道的整治、景致的打造,后河水质的提升和文化属性的传承更为重要。后河的整治虽然已初有成效,但要将后河彻底治理好,真正成为板泉崖最美的绿丝带,仍然任重道远。从前的后河尽管不如疏浚后的后河好看,为什么让人怀想?其实人们怀想的,更多的是从前的清澈,是从前的泉眼,是从前的鱼虾,是从前浓浓的生活气息……

板泉往事—后河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临沭   济公   泉眼   河底   院墙   河面   河道   河水   爷爷   往事   公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