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儿子被耶鲁录取冲上热搜!揭秘名校光环下的陷阱

我看到过我身边不少朋友,为了成绩和简历,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友情、爱情、个人探索、课余活动等。

而这些牺牲恰恰又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灵魂的基石。

——威廉·德雷谢维奇《优秀的绵羊》


张艺谋儿子被耶鲁录取冲上热搜

人人羡慕的名校offer,真的那么重要吗?

近日,一则#张艺谋儿子被耶鲁录取#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

张艺谋妻子陈婷在微博上晒出二儿子张壹丁的耶鲁录取通知书,并表示这是“儿子给爸爸送上了最好的生日礼物”,引发网友关注。

张艺谋儿子被耶鲁录取冲上热搜!揭秘名校光环下的陷阱


在今年申请季,张壹丁共斩获耶鲁大学在内的7个大学录取通知书。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拿下了每年2万美元的总统奖学金(折算成人民币12万左右)。

很多网友看后,也纷纷表示祝贺:不愧是大导的儿子,简直就是学霸啊!

作为名副其实的精英家庭,张艺谋的两个儿子都十分优秀。大儿子张壹男现在已经是小名气的导演,二儿子如今又成功斩获藤校offer,未来前途不可估量。

如今,正值美本RD放榜季,无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斩获藤校offer。这个时候,难免有人会发问:

怎样才能斩获名校offer?

如何培养成绩优异的孩子?

如何规划学习才能每门课拿到A+?

很多家长都希望能从中窥探“鸡娃”秘籍。其实,当我们在艳羡名校offer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比名校光环更重要的,是孩子本身的内在成长。当一个孩子带着目标出发,不管他有没有抵达顶峰,都同样值得喝彩。

之前,陈婷还在微博上晒出张壹丁18岁成人礼的照片,感慨孩子一路成长的不易。

也许,有人认为作为“星二代”,父母有钱有资源,上名校会很容易。其实,近些年美国藤校录取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年耶鲁大学录取率仅为4.46%。想要爬藤成功,并没有那么容易。

张艺谋儿子被耶鲁录取冲上热搜!揭秘名校光环下的陷阱


据悉,张壹丁出生于2004年,15岁独自出国留学。作为世界知名大导演的儿子,张壹丁 的身上有很多来自父亲的压力,但他并没有迷失自我,而是早早确定了留学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打拼,能成为像父亲一样优秀的人。

前耶鲁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书中提到,相比进入名校,我们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内在成长动力,培养孩子的目标感,这样他们才能走得更长远。

很多时候,鸡娃式的教育或许能把孩子送进名校,却没办法确保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社会这场大型的“考试”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分数或名校光环,更重要的是点燃孩子的内心动力,帮助他们找到自我价值以及前行的方向。

所以,当我们在热切地为那些名校offer喝彩的同时,也需要更客观冷静地审视一个孩子内在的成长。名校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张艺谋儿子被耶鲁录取冲上热搜!揭秘名校光环下的陷阱


耶鲁教授揭秘名校光环下的陷阱:

鸡娃式的教育,正在摧毁孩子的目标感!

《应对学校》这本书里,曾讲述了一个名校学生的心路历程。

这个名叫夏娃的女生,成绩优异,GPA 3.97分(满分4.0)。这样的好成绩并没有让她松懈,除了必修课,还选修了6~7门AP课程,为了让每门课都达到A+,她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其余时间不是在刷题,就是在参加课外活动。

她说,自己就像是一台没有生命的机器,从小被教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这种“优秀”,也成了她人生的枷锁,她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张艺谋儿子被耶鲁录取冲上热搜!揭秘名校光环下的陷阱


前耶鲁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那层不可一世的自信和完美无缺的光鲜外表被剥离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这群年轻人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

这些“天之骄子”顶着名校的光环,却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对内无法慰藉心灵,对外无法建立真正的友谊。

威廉·德雷谢维奇称,这群成绩优异但内心孤独匮乏的名校学生是“优秀的绵羊”。

张艺谋儿子被耶鲁录取冲上热搜!揭秘名校光环下的陷阱


之前,在网上也看到过一则#麻省理工学霸啃老三年反而埋怨父母#的新闻,这个名叫袁乔楚(Qiaochu Yuan,音译)的亚裔男子连发35条推特,埋怨生活没有意义,父母只知道给他钱花。

在推特上袁乔楚写道:我的生活状态很糟糕,没有工作、没有女朋友、没有朋友、没有归属感、没有人生目标。

张艺谋儿子被耶鲁录取冲上热搜!揭秘名校光环下的陷阱


名校毕业,家境优越,本可以拥有光鲜亮丽的生活,结果他却在步入社会后,觉得人生毫无意义。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个人网站上,也有一个大二的学生发布了一篇标题为《崩溃》(Meltdown)的文章,称自己进入大学后时常感到孤独、不知所措,觉得人生空洞而乏味。

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很多学生看后纷纷在留言区表示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

看完这些学生的留言,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些天之骄子们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阴暗”的另一面。

美国心理学会曾经公布一份名为《大学校园的危机》(The Crisis on Campus)的报告。该报告中提到,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无望”;接近1/3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12个月中,由于心情过度低落而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

面对这些情绪,青少年往往会出现饮食失调、自我伤害、酗酒、嗑药、抑郁、反社交行为等现象,甚至产生自S的念头。

在我们眼中,这些进入名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学术成绩优异,而且擅长各种课外活动,浑身上下散发着“精英”的光芒。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精英”们也同样会陷入人生的困境。

他们就像威廉·德雷谢维所说的“优秀的绵羊”一样,外表看起来完美优秀,内在却脆弱得不堪一击。

《哈佛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一群哈佛学子的生活:他们总是在赶场,从一个教室赶往另一个教室,从一场活动赶往下一场活动,他们在塑造“成功”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但从未思考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这些“优秀的绵羊”,从小就在为了名校的光环而奋斗,但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们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究其原因,前耶鲁教授威廉·戴蒙认为,相比上辈,这一代年轻人总体而言显得漂浮不安,缺乏目标感、不想做承诺,而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内在动机较低,没有目标。

正如《优秀的绵羊》中提到的一样:我看到过我身边不少朋友,为了成绩和简历,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友情、爱情、个人探索、课外活动等。而这些牺牲恰恰又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灵魂的基石。

当一群只会拿高分的孩子进入名校时,他们的内心并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撑他们走好未来的路。

父母一心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但这种“优秀”就像是一只需要源源不断的外界认可才能持续饱满的气球,一旦触碰现实,它就会爆破。

从GPA,到课外活动,再到各种国际竞赛,这些年轻人为了时刻跑赢同龄人,就像是被抽动的陀螺,被动地按照预定的轨迹旋转。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人生的目的和内心的热爱从未被给予足够的尊重,从未被思考和探索过。他们人生的目标感和价值感,也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被剥夺掉了。

张艺谋儿子被耶鲁录取冲上热搜!揭秘名校光环下的陷阱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目标感?

值得每个父母深思

之前,看过一则#14岁儿子厌学,父亲辞职带他周游全国#的新闻。这位父亲表示,儿子正值叛逆期,又厌学。他认为与其逼迫孩子学习,不如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张艺谋儿子被耶鲁录取冲上热搜!揭秘名校光环下的陷阱


于是,父亲便带着儿子开始周游全国,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体验生活,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找到自己的目标。

也许,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有时间和机会辞职带孩子全国旅行,但我们至少要给迷茫期的孩子们一次自我成长的机会,让他们探索自己内心更喜欢什么,找到自己人生的航向。

还记得媒体报道了一则#“中国最美女翻译”张京#的新闻,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上,她处变不惊,沉着冷静,用词精准地完成了翻译任务,被网友称赞为“中国最美女翻译”,张京因此迅速出圈走红。

张艺谋儿子被耶鲁录取冲上热搜!揭秘名校光环下的陷阱


在采访中,高中班主任曾评价她:“张京是个执着、专注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

原来,张京在中学时就曾立志当一名翻译官。在读书期间,她学习非常认真,尤其在英语方面,每天练习口语、阅读书籍等。2003年,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成功保送外交学院英语专业就读。

进入外交部后,她经历了异常严格的考核训练:每天上午练习两个半小时的中译英口译训练,一个多小时的新闻听力训练;下午观摩新闻发布会、处理笔译工作;晚上还会花2个小时自习......

就这样,张京朝着年少时定下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外交翻译官。

为什么有的年轻人步入大学后越来越迷茫,而张京却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翻译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呢?

其根源,或许就在于内心的目标感。如果一个人拥有清晰的目标感,会更容易激发内心的驱动力,这份力量会鼓舞他朝着梦想前行。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内心缺乏目标感,一旦步入大学或社会,就容易感到迷茫,到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正如社会学家米歇尔·史蒂文所说,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他们需要的不是高分,而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激励他们不断勇往直前。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到底该如何帮孩子树立目标感呢?

1.和孩子展开对话,引导孩子发现目标

每个孩子内心都藏着一个“梦想”,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逐步发掘自己内心的渴望,建立目标感。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展开对话,引导孩子了解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些问题,都能很好地触发孩子内心的思考,打开他们内心隐秘的愿望和梦想,帮助他们构建人生的目标感。

2.学会分解小目标,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梦想

人生的道路,是由一个个小目标铺就而成的。父母可以学会引导孩子树立目标,然后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鼓励孩子坚持不懈,朝着目标前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享受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也会更容易找到自我价值。

父母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告诉孩子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我目标的,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人生梦想。

3.在孩子心中播下梦的种子,鼓励孩子去追逐梦想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赛跑,如果没有内心热爱的支撑,我们很难走得长远,甚至容易迷失自我。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帮助孩子找到喜欢做的事情,这份热爱会成为孩子心中的光,指引他们一路前行。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引导,可以陪孩子阅读名人传记,参加专家学者交流会等,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各行各业优秀的前辈,早早在孩子心中种下梦的种子,鼓励他们不断去追求梦想,找到人生的意义。

4.丰富孩子的精神内核,教会孩子独立思考

当一个人拥有独立的精神内核,往往不会迷失自我,也会更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目标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陪孩子阅读、旅游,和孩子一起探讨生活的所见所想,教会孩子独立思考,不断去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能够更笃定地去拥抱未来的生活。

在遍地鸡娃的当下,父母往往会一门心思希望孩子能挤进名校,但名校并不是终点,孩子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在这个充满变局的时代,目标感的缺失,以及随之而来的空虚和无意义感,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普遍问题。如何唤醒孩子对人生的目标感,是比考上“名校”更重要的教育课题。

人生不是一场由他人设计好的程序游戏,我们的孩子更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需要多一点的时间,去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的航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耶鲁   名校   儿子   绵羊   光环   陷阱   内心   父母   目标   优秀   孩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