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在滇西北海拔近四千米的白马雪山密林中,滇金丝猴喜欢吃一种叫黑松萝的神秘植物。比黑松萝美丽的是绿松萝。它缠绕在松树之间的空处,绿意盈盈,带着清早山林里的清新露珠,像舞女手臂腰间的绿色流苏,轻盈挂在松枝上。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滇西北密林中美丽的绿松萝

滇西北的深山密林中,繁衍生息着许多我们极少耳闻的动植物。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多年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对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一直保持密切关注,基金会成员做了大量考察、探测、记录、宣传工作,为保护西南生物多样性助力。

WWF基金会大使朱一龙先生,从他受任以来到现在,一直在做相关的实地探寻工作。此前,他去过四川都江堰虹口自然保护区探访大熊猫生存环境,去过云南红河州阿者科了解并宣传梯田生态系统,去云南的深山密林里寻找亚洲象,呼吁保护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他说,大象是温柔的巨人。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朱一龙先生在阿者科,与水牛同行穿过田埂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大象果真是温柔的巨人,还会用鼻子说拜拜。

前两天,朱先生接受搜狐娱乐采访时亲自认证,去年最难忘的经历是:徒步登上滇西北海拔近四千米的白马雪山采风,与WWF相关专业人士一起考察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他们一行在海拔3800米的观测站小木屋里住了一晚。WWF发布的视频里,朱先生坐在炉火旁品尝藏民小吃,听他们谈话。他说,那个夜晚还挺难忘的。

跟我之前理解的一样,他对探寻自然的生活方式有一种天然的热爱。从他这些年的言行来看,他所追寻的包括但绝不仅仅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与基金会洁芸女士、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徒步登上近四千米的白马雪山,了解生物多样性及生存状况。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在光影的艺术之外,他还有一种别样的诗意人生-----亲近自然。甚至于,对于自然他不是亲近融入,是回归。置身于山野丛林之间,他已不是冒昧的访客,他是自然的一部分。喜欢动物,喜欢潜水,喜欢海边。穿花拂叶去丛林深处,为一群小象而驻足。喜欢听大熊猫啃食竹子的声音,觉得特别治愈。拍戏时养一群小蚂蚁,有一只蚂蚁性情忧郁不喜交往,他希望她开朗乐观一点,给她取名“光辉女郎”。他把这群小蚂蚁带在身边,时时感受小生灵中的大世界。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远远看着小象在丛林里生息的朱先生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穿花拂叶去寻找小象

他天性爱自然,就像他演过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公子齐衡,在书塾里跟着先生念的那首陶渊明的诗一样: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但他去这些地方绝不是为了游山玩水。他是想尽己所能,以大使之名,行环保之实事。感念于自己之所得,将之尽力回报给社会。他接代言时,自降大部分报酬,要求合作方将经费用于环保,保护生物多样性。跋山涉水,实地探访,远至非洲,近至云南,一做就是几年,从来不是三分钟热度。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看到彝族小朋友玩得开心,他也开心。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在河边逗弄含羞草。

2020年12月,湖南卫视举办跨年演唱会,邀请他去唱歌。他唱的两首歌,一首是《后会无期》,将大象、大熊猫、北极熊等动物的全息影像搬上舞台,告诉观众如果不保护环境,我们跟它们的某次告别将会是永别,后会无期。另一首是《保重》,跟谢霆锋一起演唱。致敬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和每一位防疫抗疫的普通人,向他们道一声保重。请君珍重。

有网友总结说:他这两首歌,一首敬万物,一首敬众生。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芒果台跨年演唱会现场的朱先生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有大象、大熊猫、北极熊等全息影像的舞台,是不是别具一格?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俯身凝视一头意念中的小象 ,其实他自己在舞台上什么影像也看不到。

他不是作秀。没有善良的理念、悲悯的情怀,根本不可能产生这么好的舞台创意。他想做的、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或者正在做。

昨天是第12个世界湿地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一段小视频《山海生万物》,记录了朱先生与基金会洁芸女士一起在滇西北白马雪山登山考察的画面。画外音是朱一龙先生配的,低沉磁性的声线与群山苍莽的画面完美契合,我也就看了二十遍吧!他的配音真的像网友说的,到了“耳朵会怀孕”的程度。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采风短片片头《山海生万物》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朱一龙先生的配音赋予了短片灵魂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看摄像机自然状态下拍摄的黄喉貂影像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遥望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美丽的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


久在光影中,复得返自然:朱一龙先生的诗意人生

海拨3850米的观测站,他们一行在这里住了一晚,朱先生说这个夜晚令他难以忘怀

万物生于山海,人的生命何尝不是诞生于山海丛林之中呢?这个标题引起人们对生命本源的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世界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已成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活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里环保是前提……他现在所做的事,既是他悲悯善良之心使然,又是他对时代发展脉搏准确把握,有前瞻性、洞见性的体现。有人说他拥有顶级智慧,诚无虚言也。

朱一龙,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历史长河中每个个体生命都很渺小。况且他总是保持一颗平常心,认为现在做的事都是自己的本分,是应该做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绝非等闲之辈。他给时代留下了一位演员的美好影像,成就了自己的光影人生。在光影之外,他尽己所能奉献社会,给时代留下了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引导人们去关注环保这个人类生存的重要命题。

所以他当然不是等闲之辈。因为:

一个心灵高尚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松萝   自然   云南   大熊猫   光影   诗意   基金会   雪山   白马   万物   生物多样性   影像   人生   朱一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