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探秘之安迪尔废墟



西域探秘之安迪尔废墟

1901年2月,斯坦因的骆驼队又回到尼牙孜翻译曾经寻欢作乐过的地方,正当斯坦因为劳工的体力发愁的时候,他高兴地看到尼雅(现在民丰)的地方官伯克派代表送来的考虑周到的邮件,还有新征集的劳工。

一切安排那么准确无误,这对闯入沙漠绿洲的到来者来说觉得不可思议,但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自有他们计算时间和距离的方法,也有他们掌握信息的渠道,这些都来自于实际的生活经验。

在为朝圣者准备的小屋里,斯坦因把自己浸泡在注满热水的大木桶中,就着温暖的火堆尽情沐浴,这种盼望已久的奢侈享受使他很快地用完了一个下午。

晚上,他在自己的小帐篷中写信,把尼雅古城激动人心的发现报告给印度和欧洲的亲友、同事和政府。

天一亮,就结账重新编排劳工队伍,斯坦因理财的能力非常高超,他把从政府那里要来的每一个卢比都花得比预算更有价值。

他重新雇佣了两个向导。

2月15日,他们启程穿越沙漠,奔向寻宝人所说的“炮台”。

2月21日,他们到达“炮台”,安迪尔废墟,那其实是一座土坯砌的古佛塔。

从尼雅废墟回到尼雅绿洲,再去安迪尔,要走许多弯路,斯坦因决定穿越沙漠走尽可能的直路,但没人知道怎么走一条直路,好在牧羊人和朝圣者是善于在地上走出路来的人,在他们的引导下,驼队抄近路奔向安迪尔。

行进两天后,人畜都很饥渴,这时牙通古孜河像救星一样出现在眼前。

西域探秘之安迪尔废墟

当然是有一阵工夫的豪饮,之后队伍顺河往前走,和往常一样,河流又消失在沙漠中。

他们以为又见不到活的生物了,没想到在牙通古孜河夏季洪水能到达的地方,一个只有四户人家的小村庄接待了他们。

小村子的老人接到差役伊卜拉欣通报,自豪而热情地款待了斯坦因。

他的父亲是从阿富汗来这里朝拜时定居,并得到土地扎根在这里的,老人懂一点波斯语。

这个小村子很艰难地生存在沙漠里,像其他沙漠中的小河一样,牙通古孜河也很不安稳,它不是流在固定的河床里,而是经常移动,现在它又在缓慢地向西移动,原来由它灌溉的耕地被它远远地抛在身后。

小村的人们修了一条大坝将它的水拦入老河道,但不能保证用水。

小村的人斗不过它,只好跟着它,在它新河道的出水口重新开垦耕地,但力量有限,也只开出不多的耕地,无法扩大到和旧耕地连接起来。

水,决定着沙漠绿洲的存亡;水,也决定着沙漠绿洲人的命运,人被它牵着鼻子走。

在这个小村子里,斯坦因的队伍补充了给养,善良的村民把粮食和饲料充足地供应给他。

安迪尔废墟已被寻宝人挖掘过,斯坦因立即将二十多的劳工及向导统统投人挖掘工作。

从每天天刚亮干到深夜,废墟里点起的营火吓得妖魔鬼怪不敢露头。

收获当然是大大的,有梵文文书,有残留的色彩鲜艳的像,有汉文并配彩画的小纸片,有藏文纸页,墙上还发现汉题记,有各种织物的小旗子残片,有优美的壁画等。

这许多西,又使斯坦因在包装整理的同时,大费脑筋分析判断。

这地方,肯定是一座佛寺,里面有这么多不同的文字,那么它反映的该是当时怎样的一种文化状况?而当时该是什么年代始到什么年代终?

西域探秘之安迪尔废墟

最古老的藏文的出现,和中国史书上记载的吐蕃入侵有什么关系?

太多太多的问题,令斯坦因兴奋而快乐。

古和田文明后来就是由这些文物一点一点证实的。

劳工们自然是不知道斯坦因内心的愉快的,他们为几个硬币拼命挖掘又努力而勤奋,从清早干到半夜,令斯坦因非常感激,但感激归感激,硬币是不会增加的。

一周挖掘之后,安迪尔废墟目送斯坦因的驼队离去,骆驼背上,同样载着流沙保存了千多年的珍贵文物。

敬请期待后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藏文   废墟   炮台   斯坦   西域   直路   小村   劳工   耕地   绿洲   沙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