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之女邓小岚逝世!是她将山区的天籁童声带进了北京冬奥会-

3月21日,著名报人邓拓之女、马兰小乐队创始人邓小岚因突发脑血栓医治无效,在北京天坛医院离世,享年79岁。

邓小岚的子女在讣告中写到:妈妈生前最后的18年里,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的儿童音乐教育,这给她带来快乐和满足;北京冬奥会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演唱的奥运会会歌获得世人高度赞扬,更将她的快乐推向高峰,她在自己生命的高光时刻离去,而且走得安详平静,这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慰藉!

邓拓之女邓小岚逝世!是她将山区的天籁童声带进了北京冬奥会

著名报人邓拓之女、马兰小乐队创始人邓小岚。

在今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没有伴奏,没有舞美,44个来自河北阜平五所乡村小学的孩子用希腊语清唱了一首《奥林匹克颂》,这群小朋友组成的“马兰花合唱团”就这样火出了圈。

邓拓之女邓小岚逝世!是她将山区的天籁童声带进了北京冬奥会

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在场上彩排。

邓小岚,就是那个将他们带出大山的人。

2004年起,邓小岚开始奔波于北京和马兰村之间,教山里娃们学音乐。四处化缘乐器,用退休金改造原本已成危房的校舍。

在纪录片《马兰的歌声》里,有这样的描述:她刚来的时候教室都破破烂烂的,房子都快塌了,一下雨就漏水。把房子盖好以后,课桌子也是她给买的。

邓拓之女邓小岚逝世!是她将山区的天籁童声带进了北京冬奥会

校舍改造前后。

2006年,邓小岚成立了由6个孩子组成的马兰小乐队。2008年,她带领小乐队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了“马兰小乐队音乐会”。2013年,马兰幽静的山谷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办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节。

2015年,她亲自设计筹款,将学校旁的荒土坡打造成一座三层的“音乐城堡”。2021年,构想长达十年的“月亮舞台” 终于建成,这里将成为“马兰音乐节”的新场地。

邓拓之女邓小岚逝世!是她将山区的天籁童声带进了北京冬奥会

月亮舞台。

这里的孩子什么歌都不会唱,她被深深地刺痛

邓小岚与马兰,有着深厚的渊源。这里,正是她父母年轻时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也是邓小岚幼年生活过的地方。

邓小岚的父亲邓拓,原《晋察冀日报》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母亲丁一岚,是开国大典的播音员、中国广播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1943年,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为了隐蔽起来办报,《晋察冀日报》深入太行,驻扎在阜平县马兰村。在一次扫荡过程中,村民们为了保守秘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真是不管怎么胁迫,都不讲的,结果敌人在那两天的时间里连续杀害了19个乡亲。”邓小岚哽咽着说。

1997年,54岁的邓小岚第一次回到马兰村,当地老百姓仍能清晰地叫出她的乳名。

2003年清明节,退休后的邓小岚和《晋察冀日报》社的老人们一起来给烈士扫墓,活动结束后,邓小岚想跟参加仪式的孩子们一起唱支歌,但孩子们一脸懵懂,什么歌都不会唱。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她。

“我特别喜欢音乐,音乐就像我的朋友,不管是顺利的时候,伤心的时候,它都一直陪伴着你。到了马兰以后,我发现这里的孩子们都不会唱歌。你如果不会唱歌,也就不知道去欣赏音乐,生活里色彩最丰富的一块儿就没有了,那不是很苍白吗?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就在马兰战斗生活,他们就希望这儿的人能过得愉快幸福。可是这里的小孩一点儿都不会唱歌,所以我就觉得这是挺凄凉的一件事儿,心里挺难过的。我心想以后要有机会,一定要教他们唱歌。” 邓小岚说道。

邓拓之女邓小岚逝世!是她将山区的天籁童声带进了北京冬奥会

邓小岚在教孩子们拉琴。

第二年她就兑现了承诺。从2004年起,邓小岚每年拿出很多时间留在马兰村,教孩子们唱歌并学习乐器。从《二小放牛》到《欢乐颂》,从《团结就是力量》到《在那遥远的地方》,他始终相信,音乐教育会让孩子们受益终生。她说:“歌曲里头都是诗,是人类文化里最美、最精华的东西。学习音乐之后,孩子们的情感会发生变化,性格会变得开朗。”她也坚信,“如果有人教,农村的孩子一点不比城里的差”。

最早跟着邓小岚学习音乐的孩子们,如今都已经上大学了。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毕业了,邓小岚的小乐队却始终在。

希望音乐做孩子们终生最好的伙伴

邓小岚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或许要从幼儿园开始。那时的北海幼儿园,园长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音乐课会弹着钢琴跟孩子们做猫捉老鼠的游戏。“小猫离猎物近一些的时候,琴声就会变得很紧张,一会儿小猫走过去了,声音又会慢一些,轻一些,就让你把生活里的动作都跟音乐联系起来。”

在家里,邓小岚的父母都喜欢音乐。

邓小岚回忆:“妈妈每周都从办公室拿歌片儿给我,让我跟着广播学唱。爸爸喜欢的音乐范围特别广,当年为了录广播里放的《阳关三叠》,上班前他先把录音机什么的都准备好,快到广播时间了就抽空赶回家,广播里放,他就录。后来人家把他的遗物退回来的时候,有一个笔记本,里面都是他抄的歌片儿,特别厚一本。”

此后的人生旅途,灰暗的日子里,音乐无疑成为了邓小岚力量的源泉。“我觉得音乐就是这样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而且它给我的力量也越来越强,所以我才会依靠它,丢不掉它。音乐能给你更大的借力。”

邓拓之女邓小岚逝世!是她将山区的天籁童声带进了北京冬奥会

画本《马兰的歌声》。

在邓小岚看来,就算一个人身边没有朋友,音乐也可以是朋友,而且是终生最好的朋友。 “以后的生活不一定会走什么路,不一定会遇到什么坎坷,也许也会遇到孤立无援的时候。如果学了一件乐器,你就有了一个永远的,最好的忠实伙伴。我教这些孩子唱歌,也是希望音乐能做他们终生最好的伙伴。”

22岁的孙志雪曾是马兰小乐队里的竖笛手。她至今记得,在那个漏雨、课桌后面堆着木柴的教室里,自己第一次按响琴键。现在,她已经从北方民族大学音乐学专业毕业,毕业论文是研究莫扎特《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的演奏技巧。

几天前,她还跟邓小岚分享研究生初试通过的喜悦,相约排练吉他和长笛的作品。

“始终不能相信,那个满脸挂着微笑、开心地跟我讨论音乐的人,那个和我们一起爬山、一起拍照快乐得像个小朋友一样的人走了……留在记忆里的是欢乐时光,风吹花飞笑语中,童年的记忆留在昨天……”孙志雪说。

3月19日,邓小岚在马兰村的月亮舞台突发脑血栓,两天后,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

3月22日,冬奥会那群虎头虎脑的孩子,站在排练室里唱起《马兰童谣》,送别邓老师。唱到最后,孩子们用衣袖抹掉眼泪。

有人想起关于音乐家马友友的一个故事:马友友的儿子尼古拉斯这样形容父亲和他的职业,他为了演奏音乐去过世界各地,“音乐并没有把他带去更远的地方,在他的世界里,音乐一直在带着他回家。”

音乐也一直在带着邓小岚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冬奥会   北京   阜平县   晋察冀   童声   月亮   合唱团   天籁   终生   山区   乐队   孩子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