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中国丹霞。丹霞,这个术语指的是一种有着特殊地貌特征以及与众不同的红颜色的地貌景观(即“丹霞地貌”),像“玫瑰色的云彩”或者“深红色的霞光”。在地质和地貌学层面上,丹霞可以定义如下:丹霞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极厚沉积物上的地貌景观。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反映了一个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中国丹霞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提名地由湖南崀山、宁夏西吉火石寨、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等中国西南、西北地区7个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组成。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根据遗产遴选标准(7)(8),审议通过了将“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壹:文化遗产商榷

作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与此相对应的以商业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的旅游资源开发,无疑给人类的居住环境和遗留遗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以及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种类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参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属于以下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其一,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其二,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其三,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文化遗产是祖先们留下的,是古代的东西,是经历了百千万年而至今仍在的东西,是没有备份、独一无二的。正是这独特性和唯一性决定了文化遗产应以保护为主。再者,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悠久历史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体。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品位的民族,不可能生存和持久发展的。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激情、奋勇向上的民族,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和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目前,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居世界领先地位,它们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中国大运河遗产,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卫河、通济河段)、京杭大运河(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全长2700千米(含遗产河道1011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中国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与江南水乡上,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后,大运河地位衰落。2014年6月22日,中国申报的大运河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基于上述,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的瑰宝,它们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源。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文化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旅游的项目开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参照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即适度开发是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问题和旅游发展所需要资源要素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种因素,需要对其构成的社会综合开发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通常认为,文化遗产的灵魂是它的原生性和真实性。文化遗产的根本特点是它的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就是永远失去,任何复制品都不具备原来的价值。具体探究起来:其一,原真性,主要有原始的、原创的、非复制的、非仿造的等方面的意味。保护各种形式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基于遗产的价值,而民众认识这些价值的能力相当一部分要依赖与这些价值有关的信息源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因此就有原真性的要求;其二,完整性,体现在两个层面,范围的完整,文化遗产自身是一个整体,又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会有损其价值,即要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又要保护其依存环境。另一层面是文化意义上的完整,文化遗产的关联性要求不能只保护物质的实体,还要关注相关联的历史文化;其三,可持续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高原则,应该也必须涵盖遗产保护的方方面面,比如教育、资金、经营、管理、规划、技术、人才、展示、解说等等。文化遗产保护就是要保护其历史、科学、艺术和情感等方面的价值不被破坏,并能够传承给子孙后代,在保护的基础上探求合理的发展利用方式,而不是将其封闭起来为保存而保存,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将有利于它的保护。

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亚热带丘陵地区东方稻作文化区域中,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分布地域广阔的一种特殊的乡村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开平村落发端于10世纪的宋朝,现存最早的村落是14世纪的明朝;现存最早的开平碉楼建于16世纪,繁荣、兴盛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它们是由排列有序的传统房屋、适应防匪防洪特殊需要的形式多样的高层建筑——碉楼,以及村庄共有的池塘、宗社建筑、晒谷场、村巷和排水沟渠等,依据中国传统的堪舆理念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汇聚而成。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鸦片战争以后,开平人开始大批出洋谋生。到了民国,战乱频仍,匪患尤为猖獗,海外华侨回乡建碉楼。碉楼林立逐成为侨乡开平的一大特色,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2007年,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根据遗产遴选标准(3)(4)(5)“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贰:文化遗产与旅游

如尝试探讨文化遗产与旅游之间的相互关联,则是需要从二者的本质出发,诸如:

其一,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旅游资源而言,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高品味性和文化内涵深厚性,很多历史文化遗产的艺术意境较深邃,主题也比较隐晦,不能一目了然,这就要求游客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艺术修养、以及更多的主观参与。其次,文化遗产资源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任何一项遗产的破坏和消亡都是绝对的损失。实现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发挥遗产的文化教育功能,则须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利用。

其二,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物、以及吸引力因素,即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旅游资源,习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文化遗产资源”的文化建设,即对文化遗产物质形态遗产和非物质形态文化内涵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基于此,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复杂的过程。文化遗产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精神文化内容有的可以直接用物质实体表现出来。与此同时,精神文化还包括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由于这些精神文化的无形性,游客必须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完成其对非物质性态文化的欣赏过程。文化遗产具有不可逆性,一旦遭到破坏就是毁灭性的。

其三,文化遗产地在未开发旅游活动之前,是一个以自循环、自流通、超稳定为基本特征的地域空间系统,维持自身物质、能量、信息、人口等各种循环。居民间有着共同的社会心态、文化传统、民俗民风、彼此熟悉的语言以及时尚追求。其时文化遗产地的社会文化在没有其它外力的作用下而处于静态平衡状态,避免社会文化系统的退化和变异。当文化遗产地着力于开发旅游资源,改善旅游环境后,随着旅游者的大量涌入,遗产地社会环境文化系统便在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改变了过去的平衡状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文化遗产地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处理暴露的各种问题,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从而达到保护遗产地社会环境文化的目的。因此,要保护遗产地的社会环境文化、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地必须要根据自己本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立起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保护发展模式。

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于6月7日至10日在广州市举办。主会场活动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开展了包括启动仪式、“看见·非遗”展演、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2019)等系列活动,展现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叁:也说乡村文化遗产旅游

英国学者戴伦·J.蒂莫西在《文化遗产与旅游》中提出文化遗产可以根据吸引物的类型分类,将文化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物质遗产主要包括军事吸引物、黑色吸引物、历史聚落、工业吸引物、宗教吸引物;非物质遗产主要包括的是艺术、语言、民俗、音乐和表演艺术、宗教、运动、节日和盛会等。在此概念基础上,学界通常认为乡村文化遗产主要指与乡村生产和乡村生活紧密联系的乡村聚落、乡村地方民俗文化、乡村农事活动遗迹、传统工艺和传统产品等类型。

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2018年9月7日,2018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举行。作为一场国际性的旅游文化盛宴,2018旅博会却在本土乡村旅游方面下足了功夫,特别设立了“乡村旅游”联合展区,展示广东省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建设成果,形形色色的乡村旅游元素十分吸人眼球。

乡村文化作为乡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的灵魂所在。为了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经济和文化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乡村文化遗产是乡村社会历史变迁中的宝贵财富,随着现代社会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必须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构建完善的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为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乡村文化遗产的开发,乡村文化遗产旅游也悄然兴起,即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文化遗产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一部分,它的性质与乡村旅游的性质相似。乡村文化遗产旅游是以乡村文化遗产为基础,将观赏、游玩、休闲等集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乡村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乡村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遗产旅游的物质基础,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则是乡村文化遗产的附属品。旅游的基本属性是文化,不管旅游的内容还是旅游的形式都承载着文化的精神。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而乡村文化遗产又是乡村文化的主要内容。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遗产存在着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

当下,乡村文化遗产旅游的蓬勃发展,使得乡村文化遗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在一定程度上,乡村文化遗产旅游使得其教育意义有所提升,通过乡村文化遗产旅游,能够让人们明白乡村文化遗产其背后的意义,以及增强人们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此外,乡村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的居民提供就业的机会。

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文化遗产   开平   碉楼   旅游   旅游资源   中国   遗产   乡村   物质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