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中国人无论在年轻时如何叱咤风云,在晚年却都盼望着能够落叶归根。外面的世界不管有多么繁华,承载着童年和回忆的故土,永远是心中的牵挂。但造化弄人,世间之事岂能尽如人愿?有些人一朝远走他乡,便再也没有了回家的机会。

在日本,就有这样一个中国人,至死也没能再回故乡,他逝于异域后,深受日本人的尊敬,一直为他守墓至今。

他的人生有遗憾,因为不能落叶归根;他的人生也有幸运,因为他在中国的后代绵延至今。既然先祖无法归来,那么后代便主动前往拜谒先祖。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2011年,这位被葬在日本的中国人,迎来了他在中国的后代,远赴重洋,带来家乡的思念。他的中国后代抵达日本后,受到隆重的欢迎,日本众多媒体纷纷报道,第15代德川家主更是亲自陪同,跟着一起祭拜。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这位中国人到底对日本有着怎样的贡献,能让第15代德川家主也要亲自祭拜?悠悠岁月悄然流逝,有些人的影响力却仍然存在,其中,就包含了这位葬于日本的中国人!

此人名为朱之瑜,号舜水(本文后续称之为朱舜水),乃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朱舜水颇具才学,年纪轻轻便为明末贡生,若是入仕,前途不可限量。学而优则仕,自古以来就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追求,朱舜水却偏偏属于那极少数的人群。他虽然有入仕之能,亦有入仕之机,却无入仕之心。

明末与南明时期,共三次受到皇帝征召,竟然全都被朱舜水拒绝,因此,他被当时的人称为“征君”。朱舜水此举,若是被历朝历代入仕而不得,或者官运不济的读书人知晓,不知道要惹得多少人暴怒。

朱舜水拒绝皇帝的征召,也有生不逢时的原因。他对崇祯皇帝所管辖的大明朝的评价是,“世道日坏、国是日非”,一来他不想同流合污,二来他一向轻视功名,总是对人说,“世俗之人以加官进禄为悦,贤人君子以得行其言为悦。”显然,他想要的不是“加官进禄”,而是“得行其言”。

但不论是何原因,拒绝皇帝的征召都是狂悖之举,在封建社会哪里能容得下呢?当他最后一次拒绝了朱由崧的征召后,果然惹来了一些奸佞小人的忌恨,他们给朱舜水扣上了“不受朝命,无人臣礼”的罪名,逼得朱舜水只好投奔鲁监国政权,迁移到舟山群岛居住,以行商为掩护,保全自身。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朱舜水虽然轻视功名,但爱国之心却比任何人都要热切。面对大明王朝即将倾覆,朱舜水四处奔走,试图仿照申包胥借兵复楚之举,力挽狂澜,重振大明王朝昔日的雄风。

期间,朱舜水三次南渡安南(越国,即越南),四次东渡日本,却始终未能借得一兵一卒。彼时,越国亦深陷战争泥潭,郑阮之争处于激烈时期,自家事尚未解决,自然无暇借兵给朱舜水。

日本虽然处于平稳时期,但江户幕府初建不久,清朝又兵强马壮,权衡之下,日本也不愿出兵相助。

借助国外力量复国的想法无法实现,只能寄希望于南明的诸多政权。1659年,鲁监国军队向南京发起进攻,朱舜水带着复国的决心和希望随军行动。

鲁监国军队此次行动,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曾经三度逼近南京。遗憾的是,郑成功和孙可望并未伸出援手,最终功亏一篑。

失败尚可期,心死如灯灭。经此一战,朱舜水心灰意冷,他已经看透了,反清复明只是一句口号而已,根本不可能实现。

此时的朱舜水已经年过花甲,在明末时期,按照平均年龄算,这样的年龄已经进入人生倒计时。身心俱疲的朱舜水无意继续“反清复明”的事业,最后一次东渡日本,打算在日本度过余生。

朱舜水的运气不算好,他抵达日本时,正好遇到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日本安度晚年的想法,竟然一时无法实现。

朱舜水的运气又算不错,他在日本的好友安东守约听闻此事后,竟然愿意拿出一半的俸禄资助朱舜水,并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了朱舜水留在日本四处求助。

安东守约是一位日本的儒学者,对朱舜水在儒学方面的造诣非常钦佩,在他的宣扬之下,朱舜水的儒学成就被一些日本掌权者所接纳,这才顺利获得了日本的永久居住权。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有意思的是,朱舜水虽然崇尚儒学,但他却对明廷官定的儒家朱熹之学极其反感。说起缘由,倒有些命运使然的感觉。朱舜水虽然轻视功名,屡次拒绝过皇帝的征召,深受朝廷重视。但他在40岁之前,曾经多次参加过科举考试,却屡试不

再加之明王朝的灭亡,令朱舜水对朱熹之学成见更深,从而形成了一套自己对儒学全新的认识。他所推崇的儒学,立场几乎是站到了朱熹之学对立面上,甚至对整个宋明理学体系都持否定态度。

朱舜水的儒学理论在明王朝自然难有作为,但他抵达日本后,摆脱了明王朝固有的思想束缚,反而得到了施展空间。一套与明王朝截然不同的儒家思想,讲究“经世致用之学”的全新儒家思想就此被朱舜水提出来。

简单来说,朱舜水提出的这套儒家思想,始终以“务实”为基础。朱舜水认为,搞学问就是要实实在在,不能空谈。对此,他主要有四方面的主张:

其一,朱舜水主张“通经致用”,认为读书人学习四书五经,如果只能写一些适合科举考试的漂亮八股文,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要能提出“治国安邦”之道,才对国家发展有利;

其二,朱舜水主张“道在彝伦日用”,探究自然规律时不能空谈,要基于实践;

其三,朱舜水主张“民本”思想,“是否有利于民众”,应该是一切政治决策的出发点;

其四,朱舜水提到了一个有关经济层面的重要思想,对宋明理学中“重义轻利”思想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他认为,这个世界不仅有重情重义的“君子”,也有唯利是图的“小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重要的是,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固然需要“君子”的推动,但一味追逐利益的“小人”,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要将这部分人限制在道德框架之内,便应该允许他们存在,这样做对社会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总的来说,朱舜水所提倡的儒学,是一种以利民为基础,以促进社会发展为方向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日本颇具启蒙意味。但重要的是,一个新思想的出现,能否真正影响社会,还要看所处的环境如何,如果没有掌权者的支持,这何尝不是一种“空谈”呢?

朱舜水的思想,在思想桎梏的明朝自然没有发挥空间,在日本却给了朱舜水发展的机会。不过,这种机会也十分有限,毕竟日本也是一个国家,也有自己的思想,想要让日本接受朱舜水的思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朱舜水所面对的最大难题,便是他的身份问题。首先,朱舜水在日本虽然有安东守约这样的崇拜者,但安东守约在日本人微言轻,根本不足以让朱舜水的儒家思想在日本发扬光大。

其次,朱舜水并没有在朝廷任职高官的经历,做学问方面又不像同时期的鸿儒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有自己的儒学著作。在自身没有巨大影响力的情况下,想要在日本推行自己的儒家思想,难度可想而知。

朱舜水想要在日本推广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就必须得到一个在日本颇具地位,且赏识他的人支持他。以朱舜水逃难到日本的情况来看,想要得到这样的人支持,概率不是很大。但命运却偏偏在他最艰难的时候,给他安排了这样一个小概率事件。

支持朱舜水的人,名叫德川光圀,是水户藩的第二代藩主。水户藩在当时属于江户幕府的“御三家”,地位颇高。但在“御三家”之中,水户藩的实力又排在垫底,政治地位比尾张和纪州要低上不少,领国规模也仅是另外两家的一半左右。

也就是说,水户藩跻身“御三家”看似风光,但因为实力远逊于另外两家,真实的处境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风光。

水户藩为了保住面子,将大部分经济都投入到表面开支之中,这样才能勉强让外人认为,水户藩与另外两家的实力旗鼓相当。但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最终还是苦了自己,水户藩家臣的俸禄因此大幅度缩减,日常生活长期处于比较艰苦的境地。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德川光圀身为水户藩的家主,急于做两件事情改变现状。

其一,德川光圀需要迅速提升水户藩的政治地位,增加水户藩的领国规模,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实现扭转局面。但这个目的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在提升水户藩的政治地位之前,必须要笼络住水户藩家臣,让所有人都能为了这个目标拼死奋斗。

问题在于,此时水户藩家臣们连温饱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何才能令他们全力支持德川光圀的主张呢?德川光圀决定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其二,德川光圀认为,想要安抚水户藩家臣,得到他们的支持,就必须要让他们看到希望。只有自己建功立业,才能达到既安抚水户藩家臣,又能真正提升水户藩政治地位的目的。

其实,早在朱舜水抵达日本之前,德川光圀就已经着手对此事开始布局了。由于江户时代承平,想建立武功已然不可能,德川光圀遂将目光投向“文功”。

他让幕府御用儒学者林罗山,带领水户藩知识人着手修史。德川光圀的想法是,让林罗山仿照中国的《史记》编修一部纪传体的《大日本史》。若此事能成,对于日本而言,确实属于大功一件。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但修史这件事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他急需为水户藩寻找一个“忠君爱国”的精神领袖,成为稳固水户藩家臣思想的楷模。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德川光圀得知朱舜水来到日本后,便萌生了请他到水户藩指导修史的想法。

说实话,朱舜水初至日本时,本身没有影响力,又没有儒家著作,以他的水平,指导修史这件事儿明显不够资格。德川光圀却对他表示了足够的尊重,不仅以“宾师” 之礼将其请至水户藩,本人更是对朱舜水行弟子礼。

德川光圀看上的,不是朱舜水的儒家思想和主张,而是看上了他身上的“尊王爱国”的精神。朱舜水抵达日本后,虽然有避难的成分,但他并未因此失去自己的尊严。

朱舜水在日本期间,一直以来都以明朝人自居,这一点从未动摇,而且一直身着明朝服饰,这是“尊王爱国”精神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

德川光圀请朱舜水到水户藩,好处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德川光圀请到这样一位拥有“尊王爱国”形象的精神领袖到水户藩,对修史这件繁杂的工作而言,必然会提供不少助力。同时,德川光圀对他的尊敬和谦卑,也会让德川光圀对外呈现出“贤君”的形象,有利于对人才的吸引;

其二,大儒们一向自视甚高,若不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恐怕难以请到。最重要的是,水户藩的实力远不如另外两家,想要请到大儒,就必须要拿出远超另外两家的待遇。而水户藩当时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温饱尚且成问题,又哪里有多余的钱请大儒呢?

恰好,朱舜水的思想和主张别具一格,虽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但也算小有名气。德川光圀请他来水户藩,又不用给那么多的报酬。

对于德川光圀的邀请,朱舜水自然乐意接受。进入水户藩虽然得不到多少物质实惠,但毕竟可以确保衣食无忧。而且,水户藩虽然领国规模小一些,但也确实属于“御三家”。有了水户藩主的支持和尊重,他在日本的地位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德川光圀与朱舜水的结合,实属各取所需,相得益彰。这对君臣的首次见面,便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促成了。

朱舜水进入水户藩后,并未真正加入修史的行列,但他对德川光圀的需求十分了解,对德川光圀建立“贤君”形象起到了关键作用。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据水户藩编纂的《舜水先生文集》所记载,朱舜水在水户藩期间,曾经多次与源光国书”。在他给德川光圀的信中,全都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劝诫德川光圀要做一个“贤君”。

德川光圀与朱舜水通过这样的“君臣互动”,营造出一种“臣子敢直言,君王喜纳谏”的融洽环境。这种情形,不禁让笔者联想到李世民与魏征,两者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感觉并非是空穴来风,纵观《舜水先生文集》的行文,也颇似《贞观政要》,难道这会是巧合吗?

当然了,德川光圀与朱舜水的深度合作,并非只限于表面的“作秀”,两人在合作期间,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朱舜水也获得了宣扬自己别具一格的儒家思想和主张的机会,他的声望提高,也为水户藩吸引来更多的有识之士。

水户藩修史组的人数最初仅有4人,后来扩充至20人,极大地推动了修史速度。这些人当中,就有一部分是受到朱舜水的感召,才甘心加入到水户藩的。

朱舜水在日本,产生最大影响的事情主要有两件,这两件事,才真正奠定了他在日本的崇高地位。

其一,朱舜水将“中国元素”带到了日本。他在日本期间,对水户藩庭园进行了改造,园林中的泉水、假山和小岛,全都采用了中国风,并用“西湖”、“庐山”、“蓬莱”等名字命名。走进这样的园林之中,若不是知道自己身处日本,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江南园林。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该园林在日本非常有名,后来更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日本国家级名胜景点,也成为日本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其二,朱舜水的思想和主张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到了关键作用。明治维新对于日本而言有多么重要,已经不需要笔者在此进行赘述。

如果说明治维新是日本迅速崛起的“发动机”,那么朱舜水,在某种程度来讲,就是影响了这个“发动机”诞生的人。

德川家族与朱舜水,可谓是相互成就,携手走出了新高度。朱舜水进入水户藩后,他的声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德川光圀则借助朱舜水影响力,加快了提升水户藩政治地位的计划。

正因为如此,朱舜水才能在自己逝世后,得以安葬在日本德川家的墓所。并在数百年后,依然能够受到德川家族乃至日本人尊敬。

2011年,朱舜水在中国的后代,受到水户德川家第十五代家主德川齐正的邀请,朱育成一行四人,从中国的余姚赶往日本的茨城县,拜谒十四世祖舜水公墓。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德川齐正特意将此次祭拜的时间安排在11月3日。这一天是日本文化节,也是一个全国性的假期。他安排在这一天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希望在祭拜活动结束后,其他人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祭拜朱舜水。毕竟,朱舜水的贡献并非只是惠及某个家族,而是惠及整个日本,每一个日本人若有机会,都当祭拜一下朱舜水。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祭拜活动期间,德川家族的人全程陪同,朱舜水在中国余姚的后代去扫墓时,德川家主也主动跟着祭拜。双方还进行了融洽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中日友好关系。活动结束后,德川齐正先生还安排了一场送别晚宴,热情地招待了远来的余姚朱氏四人,尽了地主之谊。朱育成、朱育才兄弟也准备了一幅书画作品,赠送给德川齐正。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朱育成和朱育才事后还写了一封《致日本友人信》,在信中,兄弟二人言语恳切,表达了面见德川齐正时的真实感受:

“见面时,我们甚至没有丝毫的陌 生感,一切都是那么亲切、自然,似乎有 一种缘分在里面,那就是舜水公和光国 公之间结下的深厚友谊在延续……”

“落叶归根”,其实一直也是朱舜水所期盼的事情。他生前曾表达过将墓迁回故乡的想法,并且为了促成这件事,也做了一些准备。

朱舜水逝世后所使用的棺椁,是他在生前亲自设计制造的,这口棺椁的选材非常用心,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耐用,这样的棺椁可以避免在遥远的运输途中被损坏。

遗憾的是,因为一些原因,他的棺椁回国的愿望暂时无法实现。这件事对于他的后代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日本一直为朱舜水守墓至今,可以确保朱舜水的墓在异域保存完整,也算是一件幸事。

为了达成先祖的遗愿,朱氏后裔特意随身携带了家乡龙泉山的土和姚江的水,添加到了位于日本的舜水公墓。又取了舜水公墓的土,带回余姚,撒在朱舜水纪念碑旁及纪念堂。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抚平先祖的乡愁以及朱氏后裔对先祖的思念。

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至今,他的后代去扫墓,德川家主也跟着祭拜

不论是阴差阳错,还是命运使然。不论是一贫如洗,还是身份超然。只要是身处异乡,便必然会思乡心切。那乡愁,是系着远飞风筝的线,传递的是血脉的思念。

朱舜水在日本生活的二十余年间,始终奉明朝为正朔。热爱祖国,坚守大义,虽然晚年生活飘零,身不由己,但他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却一刻也未曾改变。朱舜水的这份坚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祝愿他的棺椁能早日返乡,同余姚的朱氏后裔团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家臣   日本   安东   余姚   棺椁   明朝   儒学   中国   后代   地位   中国人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