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油海“杨”帆起航

来源:铁人先锋

痴心油海“杨”帆起航

人物介绍:杨帆,38岁,博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一级工程师,2021年8月赴吐哈油田挂职,任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负责吐哈探区基础地质研究、探区风险勘探研究;发表文章37篇(9篇SCI、9篇EI),出版专著5部,获得发明专利4件,修编行业标准1项。

3月15日晚7点半,杨帆下班回到居住地,下意识看了看四楼,阳台上没有母亲和孩子的身影。他心里有些失落。

正月初五,母亲带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返回北京,他一个人继续留在吐哈。

吃过晚饭,杨帆离开居住地回到办公室。他说:“只靠8小时,是搞不好石油勘探的。”

从春节到现在,杨帆和研究院的很多科研工作者天天加班。加班,在这里已成为一种常态。

不当过客当家人

2021年8月,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支持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派出年轻技术专家杨帆到吐哈油田挂职,担任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对吐哈油田的改革发展,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度关注充满期待,并从多方面予以支持帮助。

近几年,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支持下,新疆油田将准东近万平方公里矿权优化配置给吐哈油田,给了吐哈人增储上产新的希望。在准东新区这片热土上,沉睡数年的戈壁瀚海再次激荡起吐哈石油人找油的铿锵足音。

痴心油海“杨”帆起航

同时,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还为吐哈提供智力支持,多次召开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邀请专家、院士为吐哈油田问诊把脉,协调48家科研院所同油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助推吐哈油田实现油气当量再上300万吨。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也给予吐哈油田倾力帮助,多次安排专家到油田现场,分析问题,提供方向,指导工作。派驻吐哈挂职的杨帆博士,是院里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一级工程师。他虽然只有38岁,却在准噶尔盆地从事了11年油气勘探研究,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和发明专利,有着相当丰富的地质研究经验。

“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到吐哈油田挂职锻炼时,我一点也没有犹豫。”杨帆说,“我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必须服从组织安排。而且我本来就是在新疆工作,到吐哈油田后我还是在做新疆的油气勘探研究,只是地点发生了变化。”

虽是挂职,但杨帆不当过客当家人,主动融入油田、服务油田,挑起吐哈探区基础地质研究、探区风险勘探研究的重担。

不做旁观挑重任

到吐哈挂职前,杨帆从事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研究多年。他带领项目组成员与新疆油田紧密结合,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东南缘新识别刻画多个石炭系生烃凹陷,面积比过去扩大了1倍以上,3口井获得重大突破,将石炭系勘探由东北缘拓展至整个准噶尔盆地。

痴心油海“杨”帆起航

2021年,吐哈油田按照股份公司要求,首次实行勘探项目顶层设计和科研项目整合,设置了基础研究、风险勘探研究两个整体研究项目和4个区带级研究项目。

挂职吐哈,杨帆聚焦油田勘探主战场,勇挑重担不做旁观者,加班加点学习、吸收消化前人研究成果,与基础研究项目团队一起对吐哈油田的构造、烃源岩、沉积储层和成藏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通过查漏补缺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吐哈盆地基础研究和整体认识。

作为吐哈油田研究院副院长,杨帆深入研究研究院管理制度,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为勘探研究顶层设计的优化、圈闭评审和管理等方面都作出贡献。

事业就在吐哈

爱人在北京,工作很忙。利用国庆假期,杨帆把母亲和一岁半的儿子从北京接到吐哈油田。

尽管工作繁重,但杨帆每天下班后都要抽出半小时陪伴孩子。研究院的同事们在下班休息之余,也时常为杨帆一家老小提供各种帮助,让老人和孩子逐步适应吐哈油田的环境,感受吐哈人的热情。

杨帆说:“每天我下班回家,就能看到儿子在4楼阳台上冲我微笑、向我招手。一进门,孩子就蹒跚走来,嘴里叫着爸爸。这种氛围,也缓解了我工作一天的疲劳。”

2月5日,正月初五,哈密机场,杨帆送母亲和孩子回北京。

杨帆走后,儿子看不到爸爸的身影,一直在机场哭闹着。母亲打来电话,说:“孩子在飞机上哭了半个小时,最后哭累了睡着才安静下来。”

截至目前,杨帆已经在吐哈油田的工作岗位上持续坚守了140多天。北京的同事们都打趣地说,他去新疆就是回家,回北京才是出差。

尽管思念着家人,杨帆依然坚守岗位,继续开展勘探研究工作。

婆家娘家都是家

作为挂职干部,杨帆有着双重身份,既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一级工程师,也是吐哈油田的勘探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有人形象地说,他有两个家,派出单位是娘家,挂职单位是婆家。

娘家婆家都是自己的家。杨帆乐做“传声筒”,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促进两家单位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牵线搭桥。

2022年春节刚过,在杨帆协调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院和西北分院的三批次8名专家抵达吐哈油田,与吐哈科研人员一道进行风险勘探和基础研究。

痴心油海“杨”帆起航

挂职以来,杨帆想方设法促进吐哈油田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多个研究所开展交流合作,邀请疆外高校知名教授来吐哈讲座,让更多专家学者为吐哈勘探科研献计献策。他还根据油田科研实际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各单位的研究特色,推动了双方在多个领域开展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

11年来,杨帆平均每年200多天离家在新疆做研究。在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他依然保持多年的习惯。他说:“吐哈油田给科研人员创造了宽松的科研环境,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宽广平台,我为自己能成为吐哈科研队伍中的一员感到自豪。我一定会珍惜在吐哈油田学习工作的宝贵时光,同广大科研人员一起认真研究,寻找勘探大场面,为油田油气当量再上300万吨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来自【铁人先锋】,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准噶尔盆地   新疆   油气   油田   北京   痴心   地质   研究院   科研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