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相信很多人对“三高”都不陌生,在当代的中老年人群中,“三高”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长期“三高”会给身体带来许多危害,甚至会引发心梗、脑梗等危及生命的疾病。因此,人们也把“三高”看作衡量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依据。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51岁的周先生去年体检血压、血脂和血糖都处在正常范围内。但刚放假,却突发中风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周先生脱离了生命危险,却落下肢体偏瘫,需要长时间的康复。周先生十分不解,明明自己没有得“三高”,为什么也会得脑梗呢?医生告诉他,除了“三高”,还有很多生活习惯会导致中风。

没三高为何也会脑中风

周先生去年的体检结果显示他并没有得“三高”,因此,他还十分骄傲,觉得自己的身体比许多年轻人都好。体检过后,他就开始大吃大喝,经常与朋友聚会抽烟饮酒至深夜。医生告诉他,正是这些不良习惯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他中风。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医生说,三高的确会增加患脑中风的风险。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大多数病人中风都是脑梗死引起的。血压升高会增大血管损伤的风险,血管壁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很容易出现硬化。而脑部的动脉血管硬化就可能会引发脑梗死。长期的高血脂会使大量脂类物质和毒素堆积在血管之中,导致血管狭窄及堵塞,也很容易引发脑梗塞。

但是,中风的发作不仅与“三高”有关,还和许多其他因素相关。不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脑梗发作的主要因素都是动脉粥样硬化,三高”就是常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除了“三高”外,肥胖、抽烟、酗酒也是引发脑梗的重要因素。另外,头部外伤也可能会引发脑梗死。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中风的发作和温度也有着一定的关联。当气温降低的时候,会引起毛细血管的收缩,引发脑细胞缺血缺氧的情况。如果患者本身的血管已经出现了狭窄,血管收缩会引起血压升高,就更容易使脑部的血液供给出现障碍,从而引发脑梗。当温度升高时,毛细血管会出现扩张,血压进一步降低,发生脑梗的概率就会降低。

另外,情绪也是引发脑中风的原因之一。长期处于过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会增加脑中风的风险。忽然间情绪过度激动、愤怒、悲伤都可能会引发脑中风。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值得注意的是,周先生的血液相关指标虽然在一年前的体检中是正常的,但在这次就医过程中,却被诊断出高血脂和高血压。可以看出,并不能因为一次血压血糖检测正常就掉以轻心,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很容易患上这些疾病。

因此,即使体检结果正常,也不可掉以轻心。生活中要养成定期监控血压血脂和血糖的习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了解。好的生活习惯要继续保持,不能像周先生一样,看见体检结果正常,就开始放纵自我。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脑梗有着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近些年,脑梗患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低。许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为长期的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而患上脑梗并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令人唏嘘。

其实,脑梗发作前身体会给出一些警示。如果加以留心,可能会避免一场悲剧的出现。

如何判断是否有中风风险

脑中风会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危害,近些年患病逐渐趋于年轻化。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会得脑中风呢?可以根据自身生活习惯和身体相关症状来判断。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生活习惯很差,长期吸烟酗酒、熬夜通宵、饮食睡眠不规律,那么不论年龄高低,都有可能出现脑中风。另一方面,脑中风发作前,身体往往会出现一些征兆,如果能及时提高警惕,就有很大的概率可以避免脑中风的发作。

脑中风发作以前,许多患者会出现一过性头晕或黑懵的症状。这种头晕往往会使患者无法正常活动,有的患者则直接因为头晕而出现意识丧失,但这时头晕或意识丧失一般都很短暂,持续大约10-20秒,很少超过1分钟。

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在中风前出现面部麻木的症状。这种麻木感通常会发生在嘴唇、舌头和脸颊处。有些患者则会出现疲惫乏力、眼前发黑、流口水以及喝水呛咳的现象。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当身体出现这些异常现象时,要谨防脑中风的发作,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救治。另外,患者在脑中风发作时,有许多标志性的症状可以和其他病症相区别。

第一个明显症状就是患者会出现智力下降的相关表现。患者记忆力减退,反应较前迟钝,逻辑、计算及定位能力,较之前明显下降,并且经常有头晕症状,容易疲惫,睡眠增多,学习能力下降,脑力下降,表现为读书及接受信息能力下降。即使是一些较为年轻的患者,也可能会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并随着病情加重而变得更加严重。

第二个明显症状就是患者会出现言语障碍和运动障碍。许多脑中风患者在发作期间,会出现面部舌头伸不直,鼻唇沟不对称,嘴歪眼斜、表达不清的表现,说话漏风,饮水呛咳,而这些表现又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吞咽功能,常使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等情况。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如果患者的小脑也受到了损伤。除了面部的异常,患者还可能出现手脚不听使唤、运动不协调、四肢无力无知觉甚至瘫痪的症状。

脑中风会给身体带来如此大的伤害,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那么,是不是只要患上脑中风,就只能等待死亡或者落下偏瘫呢?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中风该怎样治疗

周先生因为没有在最快的时间前往医院,因此落下了偏瘫。但临床上,治疗脑中风是有很多有效的方法的。脑中风和心肌梗死一样,治疗上将就一个早字,越早进行抢救,治疗效果越好。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对于脑出血的患者,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血压的控制,保证颅内血压正常。而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就更多了。通常情况下在脑梗死发作的前4个小时可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发作的4个小时至12个小时,期间可以进行动脉溶栓治疗。

及时的溶栓不仅能保住患者的性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留下后遗症的风险。病情稳定住以后,患者就要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语言沟通能力的恢复、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智力的恢复等多方面。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脑中风虽然有好的治疗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预防脑中风的发生。生活中,有哪些习惯可以帮助我们远离脑中风呢?

预防中风的好习惯

脑中风的发作不是一天两天的坏习惯引起的,而是长久的不良生活习惯积累而成的。因此,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远离脑中风这种危险疾病,也要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大家有效预防脑中风。

首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体现在饮食、睡眠方面。想要预防脑梗,就要尽量少吃油腻、太咸、太甜的食物,从饮食上保护血管,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生活中,可以多吃冬瓜、丝瓜、西兰花、胡萝卜等蔬菜,少吃动物内脏、肥肉、腊肉等食物。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除了这些,还要远离酒精。长期大量饮酒对身体有害无益,酒精不仅会引起精神错乱,还会对心脑血管造成伤害。

另外,要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且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避免经常熬夜和通宵。不要让自己长期处在过高的压力之下,学会排解内心的压力,释放负面情绪。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想要预防脑梗,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要远离烟草。吸烟不仅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还会提高血液的粘稠度,加速血管硬化,提高患心梗脑梗的风险。

其次,要做好保暖工作。脑中风与温度有着一定的关系,温度的降低会增加脑中风的风险。因此,当气温降低时要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寒。天冷时要注意头部和颈部的保暖,可以戴上帽子和围脖抵御风寒。在炎热的夏天,要尽量减少冰冷食物的摄入。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再次,要养成运动的习惯,避免肥胖。肥胖不仅会影响外在,还会引发许多疾病。肥胖会增加患“三高”的风险,也增加了患脑梗和心梗的概率。因此,要尽量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脂要通过健康的运动来进行,不能依靠节食来减肥。

最后,要养成定时体检的习惯。很多患者在脑中风发作前,并没有太明显的异常,有些患者出现的症状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因此,最科学的判断依据就是定期体检。高危患者尽量做到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血脂血压血糖测量,每一年进行一次系统体检。

未患三高,假期突发中风,医生提醒:这些高危因素,尽量不要做

最后的总结

从上文可以看出,周先生的脑中风和他长久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虽然一年前的体检中他并没有患上“三高”,但他长期酗酒、高油高盐饮食导致他的血压血脂血糖逐渐异常,并最终脑梗发作。虽然现在保住了生命,但日常行动和沟通都受到影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大的伤害。

因此,想要预防脑梗,不仅要远离“三高”,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摒弃不良习惯。饮食上健康清淡,睡眠保持充足,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同时定期体检。相信坚持做到这几点,可以很好地预防脑梗,避免悲剧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出血性脑梗塞23例临床分析[J].刘英.医学文选.2004(01)

[2]脑梗病人注意事项有哪些?脑梗有哪些症状?[J].李娜.保健文汇. 2020(08)

[3]青壮年脑梗塞62例临床分析[J].李玲.华夏医学.2000(02)

[4]冬春时节要警惕房颤引发的中风[J].杨元德.饮食科学.2017(0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可能会   血糖   血管   症状   血压   患者   假期   脑中风   因素   习惯   身体   医生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