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矮星将成为宇宙消亡前人类最后的家园

当其他一切都消失时,我们可以在它们周围生存数万亿年。


红矮星将成为宇宙消亡前人类最后的家园

当最后一颗恒星死亡,宇宙陷入永恒的黑暗时,那一天将会到来。那一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肯定会像明天日出一样到来。宇宙中的最后一颗恒星很可能是红矮星。外星生命可能生活在这样的恒星周围,它可能是人类在宇宙变得荒凉之前的最后家园。我们对这些红矮星了解多少?我们应该已经收拾行李了吗?

难以想象的时间

宇宙中大约四分之三的恒星是红矮星。但是,它们各自的质量仅占太阳质量的一小部分,这使它们成为现存最小的恒星。它们也不会特别亮,所以你不能用肉眼在夜空中看到它们。即使使用最现代的技术,我们也只能在我们附近观察到红矮星。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 60 颗恒星中约有 50 颗是红矮星。他们无处不在。


红矮星将成为宇宙消亡前人类最后的家园

围绕红矮星运行的行星

像所有恒星一样,红矮星将氢转化为氦。但是,虽然其他恒星的核心富含氦,但红矮星是对流的。这意味着氢和氦不断混合。因此,它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用完燃料并死亡。事实上,红矮星燃烧如此缓慢,以至于它们的寿命可达 10 万亿年。难以想象的时间。你终于可以阅读所有那些你从未接触过的经典。因为宇宙只有137.5亿年,还没有一颗红矮星达到高级阶段。所有的红矮星基本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最小的红矮星也能被定义为真正的恒星,所以整个宇宙中最小的恒星同样是红矮星。氢少一点,它们就会变成褐矮星,是失败的恒星,核心几乎没有任何融合过程。

这不会是轻松的生活

在开头的段落中,我向你们保证了外星人和人类的新家园。这些在哪里发挥作用?因为我们的太阳总有一天会死去(别担心,这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将不得不在某个时候开始寻找新家。而哪里有宜居行星,外星人可能就在不远处。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至少有一半的红矮星拥有质量高达地球四倍的岩石行星。其中许多甚至位于水是液态的宜居区。有希望。

但由于红矮星不是特别热,一颗行星必须离它们非常近才能适合居住。大概是水星到太阳的距离。这似乎有点问题。例如,地球可能会被潮汐锁定。也就是说,一侧将始终面向明星。那一侧会变得非常热,而另一侧将永远冻结。这些都是相当恶劣的生活条件。这就是为什么 Merkur 不一定是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

海洋可能至少能够驱散一些恒星的热量,提供一些平衡。或者,更令人担忧的是,红矮星的潮汐力可能会将地球加热到如此程度,以至于失去所有的水。这样的行星将像金星一样是一个发光的地狱坑。也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度假胜地。

不幸的是,大多数红矮星也有非常多变的能量输出。它们可以被星斑广泛覆盖,这可以在几个月内显着减少它们的光。这可能会冻结整个海洋。这不是唯一的事情:太阳风暴也随时可能发生,在几分钟内使红矮星的亮度增加一倍。这样的风暴会破坏行星的大部分大气层,使其无法居住。对于像我们这样要求苛刻的人来说,这并不是真正理想的生活条件。

一切都必须结束

然而,红矮星很长的寿命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一颗相当稳定的红矮星可以很好地承载一颗宜居行星。地球上的生命已经存在了大约 40 亿年,在太阳变得如此炎热以至于复杂的生命形式不再存在于我们的星球上之前,我们可能还有 10 亿年的时间。然后我们要么消亡,要么不得不寻找新家。时间在流逝。


红矮星将成为宇宙消亡前人类最后的家园

会有最后一次日出。即使在围绕红矮星的行星上。

一颗红矮星可能会为我们提供数万亿年的庇护。银河系中的一小部分红矮星可能有可居住的、大致地球大小的行星。这将相当于数十亿个潜在的房屋。但我们甚至不必将自己限制在类地行星上。也可能有红矮星被带有合适卫星的气态巨行星环绕。或者由大型岩石行星,即所谓的超级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房屋数量迅速增加。这只是计算银河系。

不幸的是,即使是红矮星最终也必须死去。数万亿年内最后一颗红矮星的终结将相当不起眼。氢慢慢耗尽,红矮星缩小,最后变成蓝矮星。在消耗完所有燃料后,它会变成一颗白矮星,与地球一样小,主要由氦 4 核等稠密气体组成。在没有能源的情况下,这颗“恒星”会非常缓慢地冷却,历经数十亿年,直到它达到最后阶段,成为一颗冷黑矮星。宇宙和人类的忧郁结局。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的一切,我们所有的后代,存在本身——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到期日。幸运的是,未来还很遥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宇宙   银河系   潮汐   恒星   行星   最小   地球   人类   阶段   太阳   时间   家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