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熊孩子,8岁之前至关重要

“熊孩子”出没,请注意。下水道里放鞭炮,小区电梯来撒尿,电影院里大声叫,表姐的手办全砸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熊孩子?熊孩子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熊孩子还能矫正过来吗?

熊孩子的摇篮是家长的不作为

安全生产领域有一条总结出来的法则叫作“海因里希法则”,简单概括一下,在1件重大事故背后,必有与之关联的29件轻度事故,以及300个安全隐患。1:29:300,这个数字或许不能直接套用在熊孩子的“养成”这件事上,但这样一个“积小祸而成大祸”的逻辑是可以迁移到家庭教育领域的。

熊孩子“作死”的背后,是父母的反复的姑息纵容或者漠不关心。当然,还有更严重的情况,家长的行为本来就“熊”,这时培养出熊孩子,只能说这孩子“学习能力”很强。

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熊孩子,8岁之前至关重要

8岁之前,是熊孩子养成的重要阶段。

孩子来到世上,其实就像一个刚买到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对这个世界的规则一无所知,对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也一无所知。所以在一开始,他们的很多行为其实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是他们对新世界的一种尝试,通过试错来找到行为的边界,就好像扫地机器人第一次工作需要先识别出家里的空间结构一样。

如果家长在孩子触及“熊行为”的边界时,没有进行合理的阻止,那么孩子会认为,这样做就是可以的。合理的阻止不只是生气、打骂和说NO。生气和发泄负面情绪并不会帮助解决问题,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毕竟对于“初犯”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多是无意识的尝试罢了,并没有什么恶意。

5岁之前的孩子没有道德规则意识,当他们犯了错时,你仍然需要告诉他道德规则是什么,但是此时他还不一定能理解。所以不要因为“道理都说了一百遍,还是不听”而生气。可以用“威而不怒”的方式让孩子感知到你的态度,用告知“应当如何做”来代替警告“不要做XX”。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打击。

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熊孩子,8岁之前至关重要

6~8岁阶段是道德形成的重要阶段,行动能力也更强了,换句话说,可以闯更大的祸了。好在这个阶段孩子对道德规则的认知还比较简单,愿意顺从规则,也尊重权威。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引导教育,传递道德规则。而对于一些触及底线边界的情况,适当的惩戒有助于孩子明确规则边界。同样需要注意,惩戒不是发泄情绪,要向孩子表明,不是父母要惩戒你,而是规则在惩戒;不是在惩戒你这个人,而是在惩戒你的这个行为,爸爸妈妈仍然是爱你的。

熊孩子的路引是家庭内的不尊重

除了试错总结经验,小孩子更多通过模仿来学习如何在新世界立足。而家庭内部成员是他们最容易找到的模仿对象。而从避免养成熊孩子的角度来说,家长最应该让孩子模仿到的行为就是“尊重”,家人彼此之间的尊重和关爱。

其实熊孩子的“作死”行为总结起来就两大类,对危险的轻视和对他人的轻视。轻视危险这件事情,一定程度上跟天生的胆量有关系,恐怕只能靠经验磨合,和智力增长,来提高孩子对危险的评估能力。毕竟每一种天赋其实都是双刃剑,胆量大可能给一个人带来更高的风险收益,也同时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成本。

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熊孩子,8岁之前至关重要

而对他人的轻视,则更多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对他人态度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家庭环境中的模仿学习。家庭成员间的不尊重,尤其是父母间的不尊重,可能会使得孩子也不尊重他人。一旦放弃尊重,就等于冲开了一条最大的边界。而当孩子在外表现出冒犯他人的行为,却又没有得到应有的阻止,那么300:29:1的规律可能就要悄然发生作用了。

如果8岁之前,家长没有遏制住熊孩子的“养成”,那之后再想矫正,越晚越难。划好边界,以身作则,才能避免“养成”熊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新世界   孩子   边界   至关重要   生气   道德   危险   家长   父母   规则   阶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