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武夷山入口处

对武夷山,对“大红袍”我思念向往已久,2018年秋天终于如愿以偿,我们早上6、30分就进山了,(武夷山6点就开始售门票),为的是能有充足时间品尝大红袍茶。


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丹霞地貌

武夷山是典型丹霞地貌,拥有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山水奇观,素有“奇秀甲东南”的美誉,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朱熹像

这里有朱熹、游酢、熊木、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处,有僧道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


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九龙窠”

下午我们直奔“大红袍”而去,大红袍在武夷山风景区中心部位,著名大峡谷“九龙窠”内。


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六棵大红袍母树

大红袍母树只有六棵,古朴苍郁生长在半山腰崖壁处,游客只能远观,拍了好多照片,满足了心愿,才依依不舍离去。


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茶汤

我们在大红袍母树对面的茶室内,付80元人民币泡了一壶大红袍,大红袍必须按“工夫茶”泡,小壸小杯,当然不可能是母树茶叶。这里重点说明一下,1962年中茶所从武夷山母树剪取枝条进行插扦种植,並将武夷山大红袍进行了繁育推广工作,以无性繁殖方式使母树大红袍血脉得以延续,所产茶叶完好地保持了大红袍母树的优良特征,而且优点遗传而不会变异,所以不存在一代、二代、三代的代数情况。

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各种品名

种在什么地方就取什么名,当然还有一些传了几百年的老品种。大红袍2006年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对六棵母树封闭保护。

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红绿相间

很多人以为大红袍是红茶,其实是青茶,属半发酸乌龙茶,中国特种名茶,品质优异,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浓而持久,“岩韵”明显。


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岩韵

我们趁烫喝了一杯,细细的回味,慢慢的感悟,真正品味到了岩茶之王的大红袍韵味,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后,香气仍有,几杯热茶下肚,一扫上午的疲劳,心定气爽,真乃神茶也!


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大红袍记

大红袍有个传说,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有位举子丁显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病疼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泡其所藏茶泡汤与他喝,病疼即止。考中状元回来后,前往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把大红袍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茶叶带回京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状元把茶叶献给皇后饮用后,渐渐康复,皇帝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的茶叶悉数进贡,从此武夷山岩茶大红袍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盛名也被世人传开。


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大红袍刻石

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毛泽东主席赠送他四两大红袍母树茶叶,尼克松私下抱怨毛泽东小气,周恩来总理亲自解释说“主席已将‘半壁江山’奉送了”,(母树1年只产8两茶叶)並将大红袍的来历告之,尼克松闻说后更是肃然起敬。


在武夷山品味“大红袍”茶

《印象大红袍》

晚上去看了由张艺谋、王朝哥、樊跃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大红袍》,这一天玩了十几个小时,一点也不觉得累,我想也有“大红袍”茶的功劳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武夷山   尼克松   母树   朱熹   茶树   地貌   状元   和尚   茶叶   印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