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复制

我在以前的文章或者评论中,构思过:人类应该怎么样整合现有的生产力,制造更加大型的“宇宙飞船”,去到月球、火星,或者更远的深空,探索未知的领域!

今天又来畅想一下:人类应该怎么样,应用大型“宇宙飞船”作为运载工具,让“人类文明”去“地外行星”上“生根发芽”?如何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星球上实现“春种秋收“?如何有效的“收割”外星球的“矿产资源”?

机器人复制——人类“收割外星”的新思路

太阳系行星(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去,人们观测某个星球,总是先关注:它上面有没有水?有没有氧气?有没有生命?温度多少?气压多少?等等指标,然后,再对照人类的适应能力,评估这个星球,有没有人类移居过去的可能性!

其实,我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性!

因为,地球的环境,既然如此适合人类生活,我们只需要把它当成家园,好好爱护就行,根本没有必要考虑移民!“移民”这个观念,大概是欧洲人过去因为寻找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搬迁过去之后尝到了甜头,就对这种人类迁徒行为,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并试图沿用到星际之间,妄想把别的星球也当成“移民地”,这其实是一种“阵旧性思维”!

我觉得,随着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无人车间、等“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地外行星,或许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新思路”!

我是这么构想的(以开发火星为例):

如果我们以地球上空的“空间站”为“宇宙飞船”的“组装车间”(也可以说是“码头”或“船坞”),把从地面上用“运载火箭”陆续发射上来的“宇宙飞船模块”,在这里进行“总装”、“试车”!最终制造出类似“海上航母”那么大的“宇宙飞船”!

机器人复制——人类“收割外星”的新思路

宇宙飞船(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如此之大的“宇宙飞船”驶往火星,应该运载些什么东西呢?我们飞往火星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我觉得运载的“货物”至少应该包括:

第一,探矿飞行器。在火星轨道上,用遥感技术,初步探测矿产的集中分布区域。

第二,探矿机器人。在高空探明矿产位置之后,在“矿区”着陆,由“探矿机器人”在火星表面,进一步寻找到矿产的准确地址。

第三,挖矿机器人。在探明矿址之后,开始进行挖矿作业。

第四,炼矿设备。比如,挖出来的是赤铁矿,挖矿机器人会把矿石运到“炼矿设备”自动融化、冶炼。

第五,机器人模块生产线。前面的“铁矿”已经炼成了“铁水”,就可以通过“预制模具”或者“3D打印”,将“铁水”加工成制造上述“机器人”所需要的“零件”或者“模块”。

第六,机器人组装生产线。把生产好的机器人“零件”与“模块”,在这里进行组装!最后,安装从地球带过去的“控制模块”,完成“探矿机器人”、“挖矿机器人”,以及“流水线工作机器人”的“复制”!

等等以上这些“设备”,就像是一颗没有“生命”的“种子”,只要把它投放到火星上面,降落在相应的“矿产区域”,它就会开始“复制自己”,“生根发芽”,“发展壮大”!

多年以后,这儿就会自动“繁衍”出巨大的“开采”能力,甚至“产能过剩”,给咱们准备一大堆“冶炼产品”!

以此类推,咱们下一次,又可以向火星,空投“以这些冶炼产品为原料”的更高级“自动生产线”!直到能够自动化生产出“人类需要的产品”,咱们再考虑将“产品”用“宇宙飞船”运回地球,供地球人享用!

这个过程,就像是咱们人类,把火星当成是一个“自动化生产基地”,只需要种下“自动化的种子”,将来,就能够去收获“自动生成的产品”!像不像咱们农民伯伯在土地上的“春种秋收”?这创意,简直让人觉得叹为观止!对不对?

机器人复制——人类“收割外星”的新思路

外星基地(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就是我构思的,“人类文明”在“地外行星”的“无生命”“繁衍”方式!一种类似于农作物“春种秋收”的、“收割外星”的“新型扩张模式”!

又由于这种模式“无人参与”,使它能够在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自动化”实现人类的目的!因此,这种“新思路”,有可能将“别的星球”,统统变成咱们人类的“无人殖民地”!

总而言之,地外开发,未来可期!(欢迎留言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机器人   春种   火星   宇宙飞船   外星   外行   星球   模块   地球   人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