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失落了,暧昧后英特尔800亿转投欧盟,曾言:市场仅次于中国-

为了推动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全世界都在行动,印度当然也不甘落后。

印度在2021年推出一系列的激励方案,旨在推动该国的高科技产业计划。2021年12月,日经亚洲评论报道,该计划于12月15日获得莫迪内阁的批准,并于2022年1月1日开始接受申请。

印度失落了,暧昧后英特尔800亿转投欧盟,曾言:市场仅次于中国

印度:“我,仅次于中国”

“芯慌”至今没有得到缓解,各国都在竭尽全力地试图构建本土的半导体产业链。

相比其他国家和组织,印度的优势在哪里?凭借什么来吸引半导体制造商们?

一、百亿美元激励金。

印度在去年底已批准一项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借此来吸引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商,也是印度打造全球电子产品生产中心的一部分。

印度还发表声明称,向符合条件的显示器和半导体制造商提供高达项目成本50%的财政支持“该计划将为半导体、显示器制造和设计领域的公司提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激励方案,从而开创电子制造业的新时代。

但相比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动辄千亿美元的投资,“百亿补贴”分摊下来就像一个笑话。

印度失落了,暧昧后英特尔800亿转投欧盟,曾言:市场仅次于中国

二、仅次于中国的市场。

计划宣布后印度曾放出风声,塔式半导体(以色列)、鸿海(中国)以及一些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财团都表示有兴趣在印度建立芯片工厂。

对于制造商们前来投资印度充满信心,印度外交部曾发布的新闻稿称,印度有8亿人口使用网络、7.5亿人拥有智能手机,印度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国和消费国,仅次于中国。且印度电子和半导体协会曾做过统计,印度在芯片上的需求将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

条件这么好,蛋糕这么大,制造商们能不动心?

事实并非如此。

2006年起印度曾多次推动全球知名制造商前来投资建厂,但一次也没有取得成功。

一次被嫌弃,一次被取消。

2007年,印度曾想要引入英特尔,但英特尔考察后连连摇头,转投中国和越南(2007 年9月8日,英特尔在亚洲的第一座 300 毫米晶圆工厂大连芯片厂破土奠基)。

还有一次想要联合意法半导体、马来西亚SilTerra成立印度斯坦半导体制造公司,并在古吉拉特邦设立一家芯片厂。但该项目一直没有动静,且在2019年意向书也被取消。

而如今,英特尔再次抛弃了印度……

印度失落了,暧昧后英特尔800亿转投欧盟,曾言:市场仅次于中国

梅开二度:“看好”你,但依然不会选择

印度信息和技术部长阿什维尼•瓦什纳表示,“所有大公司、重要公司都在与印度合作伙伴进行谈判。其中许多人都表示想来这里建立他们的分公司……在南亚国家为半导体行业提供激励措施后,预计未来2-3年内,至少有12家半导体制造商开始在当地建厂。”

12家半导体制造商有谁?

这依然是一个未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英特尔暂时不会去。

印度激励计划宣布以后,英特尔代工业务负责人 Rhandir Thakur 曾在推特上表示,他很高兴“看到印度为供应链的各个方面制定了计划,包括人才、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和物流”。

印度失落了,暧昧后英特尔800亿转投欧盟,曾言:市场仅次于中国

阿什维尼•瓦什纳也回应道:“英特尔——欢迎来到印度”。正是这一段看似“暧昧”的互动引发外界的猜测,英特尔极有可能在印度建厂。

但事实却再次令印度感到失落。

3月15日,英特尔宣布将于未来十年内投资800亿欧元,在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等欧盟多国新建或扩容包括研发、制造、封装和测试在内的完整芯片产业链。

这次针对欧盟的投资,诠释了英特尔对印度市场的态度:“看好”你,但依然不会选择。

为何是欧盟,而非印度?

英特尔对欧盟、印度之所以有截然不同的态度,用郭德纲的一句:“不是我很优秀,全靠同行衬托”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一、资金补贴方面

相较于印度的“百亿计划”,欧盟显然更大方。

在欧盟委员会推出的《欧盟芯片法案》中明确表示,允许各成员国自行决定补贴额度以吸引投资,欧盟方面另拟定拨款430亿欧元直接下场进行财政补贴。

以英特尔首期投资的330亿欧元为例,其中有近170亿欧元将用于在德国马格德堡打造全新的晶圆厂。虽然细节并未敲定,但预计170亿欧元中三成以上,也就是近50亿欧元,会以各种形式的补贴予以返还,且还有欧盟后续的财政补贴。

印度失落了,暧昧后英特尔800亿转投欧盟,曾言:市场仅次于中国

二、投资环境。

除了赤裸裸的金钱诱惑,在其它优惠政策上,印度也会略逊一筹。

虽然印度已经表示,会尽全力确保运营芯片制造设施所需的土地、水、电和人才,且列入国家的优先事项。但通过以往的表现来看,这份保证并不能让制造商们足够放心。

印度的劳资关系问题,让投资商们头疼不已。

2020年12月,台湾科技公司、苹果公司供应商纬创资通(Wistron)在印度的一家iPhone代工厂遭到暴力打砸。

根据当时的视频显示,整个工厂区已经遭到大肆破坏,随处可见的玻璃碎渣、侧翻的车辆、损坏的设施……

印度失落了,暧昧后英特尔800亿转投欧盟,曾言:市场仅次于中国

铃木汽车、丰田汽车在印度都曾因劳资问题,关闭工厂暂时停止生产的经历。

欧盟:扭转“双依赖”

如果说全球各国早已认识到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那么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行动,就进一步催化了各国对本土半导体产业进程的布局。

印度失落了,暧昧后英特尔800亿转投欧盟,曾言:市场仅次于中国

印度着急,欧盟也着急。

意法半导体CEO让马克·切里曾表示,如果我们今天不采取一致行动,那么等国家资金为整体经济提供支持后,芯片行业将会成为下一个因饱受打击而需要国家救助的脆弱行业。

为何有此说?

目前,欧盟在半导体行业存在“双依赖”。

1、芯片设计方面多依赖于美国,诸如英伟达、美光、英特尔等厂商;

2、制造方面多依赖于亚洲国家,诸如台积电、三星等厂商多分布在亚洲。

智能汽车、手机、医疗、通信、能源、工业自动化等等领域,已经与半导体行业或者芯片分不开。随着数字化的转型加速,需求会越来越大。以中国进口芯片为例,2021年全年中国进口的芯片总量为6354.8亿个,同期增长了16.9%,进口金额近4326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均创下历史新高。

如果不能摆脱“双依赖”,不仅不能分一部分蛋糕,而且一旦出现供应链问题(例:华为),就会让欧盟各国的许多行业会陷入困境。

最后

各国摩拳擦掌,在“芯片”之争上绞尽脑汁,试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产业自主化”战争中取得胜利。

韩国:发布“K半导体战略”,宣布未来十年,韩国政府将携手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153家韩国企业,投资5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万亿元),目标是将韩国建设成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基地,引领全球的半导体供应链;

欧盟:颁布《芯片法案》的最终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提高欧盟国家在半导体领域的战略自主性,并意图成为“创新下游市场的技术领导者”;

意大利:计划在2030年前拨出逾40亿欧元,用于推动当地半导体制造业发展,吸引厂商们投资;

印度:批准了7600亿卢比(约合100亿美元)预算,计划补贴外商到印度设立包括半导体设计、零组件制造和显示器在内的制造厂;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数字媒体平台Newsclick创始人普拉比尔·普尔卡亚斯塔(Prabir Purkayastha)曾在2021年发表《芯片战争:美国真能从中国的阵痛中获益吗?》的文章中表示,美国想要保持全球科技领导者的地位,完全可以通过对未来技术知识的投资来与中国竞争。但美国之所以选择制裁路线,是因为制裁更容易实施,建立一个重视知识的社会更加困难,这就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病态。

印度失落了,暧昧后英特尔800亿转投欧盟,曾言:市场仅次于中国

各国会急于甚至不计成本地去追求“产业自主化”,美国可谓“功不可没”。

-End-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三星   英特尔   印度   中国   欧盟   美国   欧元   半导体   暧昧   芯片   计划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