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山西,带你认识五代建筑瑰宝,这块千年残碑-

镇国寺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镇国寺的东碑亭下有一块千年残碑,因它碑体残缺,所以称之为“半截碑”。碑高84.5厘米、宽57厘米、厚36厘米,以残碑的厚度估量,原碑应该非常高大。碑刻行书,共19行,476字,局部有风化,碑文内容与镇国寺无关,但上面的书法秀美苍劲有王羲之笔意,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来山西,带你认识五代建筑瑰宝,这块千年残碑

半截碑,初发现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当时镇国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工程竣工之后,准备要树碑立座,当时的工匠们在附近找到了这块碑,经过修整后准备把它当做碑座。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粗胚已成型的部分。被当时的经理人之一田增檍老先生发现,惜碑文书法甚好,不忍毁之。于是就被保存了下来。到了光绪十年(1884年),天翁之孙恩贡田耕蓝专门撰写了《半截碑记》记载这段故事,并嵌修与东碑亭壁上:“半截碑者,不知何人所书也。嘉庆年间庙工告竣,会立碑之际,欲作碑座,形象已成。余祖增檍公见而止曰:此碑书法甚好,不可毁也。存之以为学书者临摹。”读碑文可知,如不是田增檍首倡保护,其族孙田耕蓝勒碑铭记,该碑可能早已不复存在。

来山西,带你认识五代建筑瑰宝,这块千年残碑

解放后,半截碑引起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他们通过对碑文中“睿宗皇帝”、“乃扶今圣,克绍宝图”、“王始统领与北军”“剪桐分宝,用光伯叔之荣”等词句,以及其人“寻以天会十二祀,加检校太尉”。推断这是一通北汉王刘崇之孙,刘继元之弟刘继钦的墓志碑。

来山西,带你认识五代建筑瑰宝,这块千年残碑

半截碑虽然已残,但弥足珍贵,它不仅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而且弥补了对北汉时期史载的不足。我们现在见到的唐、宋时期的碑刻不少,但五代时的碑刻都是很少见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王羲之   汉王   嘉庆   光绪   碑座   碑铭   碑亭   碑刻   碑文   山西   瑰宝   书法   千年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