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记录了66位女性初为人母的经历|一周新书风向标-

本周的“一周新书风向标”又与读者见面了。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将不单单把好书列出来写一段推荐语,我们还会尽可能地在自己阅读效率允许的范围内,对读者们关注的或刚刚出版的书籍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本新书的内容非常精彩,我们会不遗余力地给出推荐,如果一本书的内容与其关注度不符,我们也将会在参考意见中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我们对某本书的态度,我们还会增加一个“推荐指数”,类似豆瓣评分。

当然,任何阅读的判断都是个人的,我们的意见未必正确,甚至有可能是偏见,但它们一定是真诚的。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份阅读指南(毕竟,这个事情可能还要冒着得罪出版社的风险)。如果你有比较犹豫的、想要知道我们态度的新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也将尽快给出自己的看法。

文学

这本书记录了66位女性初为人母的经历 一周新书风向标

《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

作者:[意]翁贝托·埃科

译者:陈英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年3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宫子

《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是埃科作品的新译,之前的译本名为《带着鲑鱼去旅行》。这本书是埃科比较经典的作品之一,其中的反讽与插科打诨的论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埃科在书中一本正经地分析着那些压根不会有人去想的问题,例如——如何在飞机上吃东西,或者如何阅读产品说明书。他要讨论的大部分事情都已经成为生活的习惯。然而,正是对这些问题的那些算不上思考的思考,重新在无意识的生活中捕捉到了现代生活的特征。在论述的时候,埃科延续了一贯的幽默机智,分析现代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以及其背后的心理。当然,其中有些已经过时了,比如埃科在《如何避免使用手机》中以讥讽的口吻写道总是看手机是暴发户的特征,真正的大亨不会每个电话都接,他们会让其他人帮助自己处理,另外还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买一个假手机等等,这些都仅限于手机刚开始普及的那个年代。在今天,人们的手机依赖症已经真的和虚荣心没有什么关系了。

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在于两点,一个就是埃科幽默的口吻,能让我们提高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的敏锐度,另外一点则是,它能让我们看到很多学者担忧的问题,其实压根就是一个不用去担忧的状况,或许用不了十几年,很多问题就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进入了新的情境。无论是哪一点,它给人带来的启示都会很有意思。

文化

这本书记录了66位女性初为人母的经历 一周新书风向标

《乐园之丘:权力诞生与被剥夺的历史》

作者:[荷]米尼克·希珀

译者:王晚名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3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青青子

神话影响并构建了我们关于自身与世界的许多看法。在时间的进程中,神话被改写,被重述,投射着当权者建立与巩固秩序的渴望。神话是一部渴望的历史,也是一部恐惧的历史。从创世神话到人类起源,从地区文化到宗教信仰,神话所讲述的从来不只有过去,更有现在。荷兰学者米尼克·希珀的这部《乐园之丘》就为我们追溯了对女性身体的迷思与偏见是如何在神话的世代相传中逐渐成形并延续至今。

《乐园之丘》的书名出自一首中世纪学生创作的歌曲:“柔软地散发光芒/她处子的胸怀/乳房舒缓地隆起/如同乐园之丘/哦,这拥有所带来的喜悦……”正如这首歌所展现的,它在赞叹女性身体之美的同时,也在宣称“她的裸体正被男性审视、触摸、描述和称赞,是男性的所有物。”也正如这本书的书名,大多数被说出或被写下的有关女性身体的内容来源于男性提供的资料,或者被男性的视角所左右。而如果我们以女性视角对无数世代流传、聚焦男女之别的图像、故事、标志、仪式和评论重新考察,不难发现的是,有关女性身体,尤其是关于乳房、阴道、子宫、月经、分娩、哺乳的讲述伴随着女性权力的失落,以及男权社会对于女性身体力量的不安、控制与恐惧。

值得提到的是,这本书并未止步于历史的解读。在书的后半部分,希珀提出了一个更为当下的问题: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在有权到无权的漫长历史中,你现在的位置又在哪里?从各类性别暴力事件的复盘分析到近期的#MeToo运动及其影响,希珀提醒着我们,旧的错误观念仍然在散播着令人困惑的思想,并被双方错误地解读。性别权力关系虽然正在发生微妙转换,但神话所承载的过去的重量仍然在当代现实的背后发挥着影响。也是在此意义上,为了懂得现在,我们更需要理解过去。

社科

这本书记录了66位女性初为人母的经历 一周新书风向标

《初为人母》

作者:[英] 安·奥克利

译者:王瀛晨

版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1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申婵

成为母亲既是“经验”,也是一种“制度”,初为人母在女人的生命轨迹中占据着重要作用,性别分工从此确立。许多产科专家、心理医生甚至哲学家和一些育儿顾问都自以为他们比女人更懂女人在为人母时身心及生活方面产生的各种变化,提出各种建议,但实际上只有女人最懂自己在初为人母那一刻所面临的天翻地覆和深藏于其中的焦虑与无奈。

这本书记录的是66位女性讲述的怀孕、生产、初为人母的经历,她们的口述是正文,作者安·奥克利的短评解说只是搭建起了叙述的框架。这些受访者也有初为人母的狂喜,但这种狂喜不足以抵御预期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为何平等育儿最后只是一句空话?为何成为母亲没有达到我们的理想图景?

这本书初版于1979年,是安·奥克利继《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后完成的又一研究报告,上市后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既有赞扬,也有批评。批评者认为这本书对于为人母亲的描述过于暗淡压抑,可是40多年后的今天,成为母亲对于女性来说变成了一件更为慎重的事情。因为要怎么做才能在成为母亲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不被社会所定义的“合格母亲”的标准所绑架,在做母亲与做自己之间找到真正的平衡,这仍是难以解答的问题。

社科

这本书记录了66位女性初为人母的经历 一周新书风向标

《阿富汗文件》

作者:[美]克雷格·惠特洛克

译者:陈小迁 张文斗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22年3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申璐

2021年8月30日,随着最后一批美国撤离飞机飞离阿富汗上空,这场前后持续近二十年的阿富汗战争在一片唏嘘声中落幕。二十年太久,久到许多人甚至模糊了这场战争的开始,就像人们也不清楚,这场毅然决然的仓皇撤离又是从何时起蓄势。

要回答这样一道绵延二十年的难题,可以有许多个角度,而回归事件本身算是其中之一。《阿富汗文件》的作者克雷格是《华盛顿邮报》的一名记者,对美国反恐战争和“9·11”事件之后美国的中东军事战略有长期观察,新闻人的身份也让他对阿富汗战争期间的官方叙事和实际走向间的撕裂格外敏感。这本书基于对当时亲历战争的一千多人的采访实录,它并非完整记录战争历程的尝试,更倾向于解释事情何以至此。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没有选择从事件的分析罗列入手,而是以呈现细节为主——美国历届政府如何反复调整阿富汗战争期间的目标诉求,以及在后期的阿富汗重建中,试图“复刻美国”的做法又引发了哪些啼笑皆非的闹剧……这些叶片之上的复杂纹路最终都延伸向二十年泥潭背后的一声叹息,正如序言中所说,那些远隔重洋的在阿士兵既说不清“与谁为敌”,也不知道“为谁而战”,更遑论“何时结束”。

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身陷美国政府与塔利班政权撕扯下的普通民众的刻画。他们不知道以“援助”为名的这群外来者何时离开,却深知他们终有一天会走,所以常常为了存活只能在两边同时“下注”,不断上演着“被统治的艺术”。而这些都不禁令人想起出生于阿富汗的诗人鲁米的那句诗:“这是你的道路,你独立前行的道路,其他人可以陪你走,但是没人可以替你走。”

作者 | 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 | 李永博 青青子

校对 | 卢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尼克   阿富汗   女性   推荐人   风向标   美国   译者   新书   母亲   身体   神话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