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亚洲四虎,如今的三低国家,人均GDP停滞十年?-

亚洲是近代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地区,中国以及亚洲四虎各自有他们成功的故事,他们因为高经济成长被誉为亚洲四虎,分别是印尼、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其中故事性最强烈的莫过于马来西亚。1990年代开始经济成长率一度高居世界第五,政府和人民梦想着自己的家园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然而时间快转到现在,马来西亚经济虽然不差,但人均GDP却停止成长长达10年,距离已发达国家仍然相当遥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先来看看当前马来西亚出现什么问题。当地经济学家评论马来西亚是三低国家,分别是低技能、低生产力、低增值。首先就低技能来说,官方资料显示,马国就业人口里面只有很低的比例能归类为高科技就业,这导致多数人只能从事低技能工作陷入低薪困境。其次是低生产力,马来西亚从1998年之后生产设备进口量大跌,出现脱工业现象,生产力无法进一步提升。最后是低增值,当前马来西亚是世界主要的商品出口国,但细看出口内容却会发现马国负责的大多数组装包装和测试,真正高产值的关键零件却都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导致马国账面上出口高科技产品,但获利却华而不实。看起来马国产业结构有很大的问题,但其实他们有过相当辉煌的年代。

曾经的亚洲四虎,如今的三低国家,人均GDP停滞十年?

吉隆坡公园天际线

1963年马来西亚正式成立,拥有橡胶、锡、棕榈油和铁矿石四大天然资源,替他们打下经济发展的基础,在1980年代迎来经济起飞。当时的首相是被称为马来西亚现代化之父的马哈迪,他为了让马来西亚进一步成长,决定学习国外的现代化模式,当时他选择的不是西方国家,而是日本。主要做法有两个:一个是派遣赴日留学生,这替马来西亚培育大量工程、医学、管理和学术人才,包括马哈迪自己的儿子就是日本上智大学毕业。第二个是跟日本进行产业合作,对许多国家来说,工业化的标准就是自产汽车,因此马国跟日本合作重点就是跟三菱汽车一同打造第一台本地车普腾赛佳(Proton Saga),直至1980年末普腾都还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除了汽车业,马国为了经济成长积极引进外资,但过度依赖外国力却也种下未来的败因。

曾经的亚洲四虎,如今的三低国家,人均GDP停滞十年?

四驱车丰田Hilux在做越野。

1991年马哈迪宣布2020年宏愿计划,要让马国在30年内成为发达国家,政府陆续启动多项大型基建计划,像是一度名列世界最高大楼的双峰塔、马国最长高速公路南北大道、吉隆坡国际机场、高科技经济特区,结果成效斐然。马来西亚从发展中国家变成新兴工业国,1997年以前是全球经济竞争力第二十一强的国家,人均收入大增两倍以上,国民富裕程度在东南亚只输给新加坡和文莱,远远领先泰国和印尼。1997年可以说是亚洲的梦魇,从泰国开始亚洲国家陷入金融风暴,领头羊日本也出现经济衰退,而马来西亚虽然是恢复比较快的国家,但是政治和经济仍然受到冲击。1988年到1997年,马来西亚劳动生产力平均成长率是5.5,但1998年到2007年只剩下2.9;同时临近的中国开始起飞了,劳动生产率从4.5飙到9.2,这时候马来西亚才惊觉他们的人口红利被中国取代了。外资纷纷把代工厂搬到长三角珠三角,过往过度依赖外资的问题也浮现了,这些跨国企业把高端部分留在自己国家,只这让马来西亚负责低端的组装生产工作。先进国家为了自身竞争力不可能平白将技术送给他国,马来西亚工业化脚步就此停止,至今仍没有赶上其他强国的脚步。

曾经的亚洲四虎,如今的三低国家,人均GDP停滞十年?

马哈迪

平心而论马来西亚靠早期的迅猛发展,基础建设在亚洲仍算是相当不错,交通便利,物价不高,从生活的角度看过得舒适不会太难,但目前外界认为要达到马哈迪当年的宏愿计划恐怕不容易,人均GDP常年停止增长。跟亚洲四虎之一的印尼差距愈来愈大,事实上在国际社会眼中,马来西亚已经成为典型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案例,所谓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意思是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陷入的停滞状况。一般来说新兴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通常靠的是廉价劳动力吸引外资,创造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模式。但随着经济慢慢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因为人力成本上升,经济成长会出现放缓症状,平均而言,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会出现放缓迹象,到了1万美元经济成长会非常困难。有没有国家能成功脱离陷阱?当然是有的,韩国在1990年代上半期也曾经一只脚踏入陷阱,1997年同样遭金融风暴重创,但当时韩国政府反应很快,立即倾全国之力推动企业、金融、公共事业和劳动保障四大改革,顺利从低阶产品出口国变成高科技型经济体,但马来西亚人均GDP在2011年基金达到1万美元大关,过了10年却只增加400美元,到今日还未从陷阱脱身。其实要让经济进一步发展,关键就在产业转型,那马国为何转型失利呢?

曾经的亚洲四虎,如今的三低国家,人均GDP停滞十年?

97年亚洲金融危机

除了先前提过的过度依赖外资的问题,专家认为还有4大原因,第一个是高端技术人力资源缺乏,马来西亚高端人才流失严重问题根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当年这个政策的目的是弥平马来人跟马来华人的收入鸿沟,推动所谓的固打制,也就是保障种族分配比例,固打制涵盖大学学位,结果马来华人比较难进入国立大学,只好选择到台湾或新加坡念书,毕业后就在当地工作。这个问题引发严重的连锁反应,在人才外流下马国研发能力薄弱,无法快速推动产业转型。第二个原因是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内需动力不足。一个国家在发展初期时对产业的投资可以起到很大的杠杆作用,但随着经济水准提高,投资的效益会降低,要提升经济成长内需是重要的突破口。以韩国来说,他们在2010年虽然出现产业投资金下降的问题,但内需却在往上拔升,而马来西亚因为贫富差距较大,导致消费率普遍较低。第三个原因是高速都市发展反而阻碍了产业升级进程。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就说过,西方国家的都市化历经200年以上的时间,假如把时间压缩到50年就会产生功能失调的状况。马来西亚在发展初期,因为蓬勃的工业化引发都市化,大量农村人口融入都市,2018年都市人口比重已经将近8成,仅次新加坡和文莱,结果快速都市化引发一个潜在问题,就是供养都市运作需要相当大的经济资源,压缩产业发展的空间。举例来说,都市发展后要铺设网络要盖大楼,人民对基础生活水准要求越来越高,当经济发展跟不上时,国家更没有资源投入产业升级。拿台湾来当对照,虽然都市化也相当快速,但台湾政府在1790年代就已经投入产业转型,把2%的GDP全投进科研经费,那个时期的科技实力就已经排进全球前15名。最后一个原因是政府腐败与种族文化的冲突。马来西亚在1990年代之后陆续曝出政治贪腐事件,官员权力介入市场阻碍私人资本的发展。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虽然带来文化的多元性,但种族主义和宗教信仰影响政治走向,导致国家内耗。

综合来说,对比巴西这类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马来西亚的状况没有那么严重,但要有进一步的发展,仍有许多需要突破的关卡。当前马来西亚政府已经有所动作,像是把航空产业当成未来的国政重点,另外也着眼于发展工业4.0、提升人力资本,不再执着赚代工和资源这类轻松钱的马来西亚仍有机会成为亚洲黑马,值得继续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亚洲   印尼   马来西亚   国家   新加坡   日本   陷阱   年代   产业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