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疫情当前,作为一个居家办公+带娃上网课的贤妻良母或是能夫巧爸,大概率会是下面这个样子。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不少家庭常备了“特效药”……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鉴于药效不佳,因人而异,导致仍有不少家长……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此时,对付上完网课的熊孩子们的最佳方法,就是扔过去一个手雷机。熊孩子们会被立刻“封印”起来,仿佛消失在了空气中。一瞬间,就可以回归平静而优雅的生活状态。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然而,总会有部分家长担心:如果孩子沉迷网游,染上了网瘾怎么办?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这时,就会有家长跳出来告诉你:现在游戏早就设置了防沉迷功能,不用担心。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是的,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这个号称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定,进一步将未成年人的每周游戏时间缩减为3小时。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但是,家长们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在上网课期间,熊孩子们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手机、平板。下课后就开始打起了破解防沉迷的主意。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与时俱进的骗子们,早已在各大短视频、直播平台设好了陷阱,恭候这些熊孩子入套。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熊孩子们哪能分辨出真假,一句简单的询问,就轻易上钩了。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之后,“客服人员”会很体贴地发出温馨提示:仅剩2个名额!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于是,一番装模作样地询问之后,立即进入主题:必须拿到家长的手机!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孩子会想方设法(包括欺骗)拿到父母的手机,随后收到一个验证二维码,要求扫描识别。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以上是虚假内容的二维码,很容易制作,没有技术含量,大家可以扫码试试看)



这个二维码,并不是会指向一个网址链接,而只是包含了一段纯文字的信息扫码之后,就会出现如下内容: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就算有很明确的提示信息,但如果你不了解二维码的原理(二维码只是为了机器读取方便而转换的字母、副号或者文字),很有可能认为这是验证之后出现的结果。但其实这只是一段文字,谁扫都是一样的!


对于小孩子,又怎么可能分辨的了呢?


在看到这段文字之后,孩子一定马上陷入恐慌之中,将图片发过去询问“客服”。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客服人员”立即改换了一副嘴脸,变成了严肃和恐吓的语气对文字内容进行了肯定的答复。


刚刚还沉浸在破解完成之后,就可以尽情享乐游戏人生的憧憬中的孩子,突然间就将父母置于危险的境地,自己也将面临从未想过的后果。这时候,脑中变得一片空白。


此时,一个听话的“小木偶”已经制作完成。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紧接着,骗子所说的每一句话,在孩子眼中都像是一根救命稻草。


家长注意!千万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


所谓“解除”的过程,其实就是指导孩子操作父母的手机进行转账操作。而孩子在紧张情绪的支配下,一心只想补救自己的过失,根本无法意识到其他。


就这样,一笔一笔将家长的钱,转到骗子的账户上……


【本骗小结】


为了切实保护祖国的花朵,对于这种专门诈骗孩子的骗局,二呆已经陆续写过好几种了。其中,万变不离其宗的关键要素,就是“父母的手机”,当然也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手机”


作为家长,假如你无法做到关注孩子使用手机的行为,那么至少要做到:在孩子索要你的手机时,认认真真的问清楚,到底要做什么用?




图文编辑:二呆

终结诈骗 原创出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新闻出版署   家长   孩子   客服   手机   未成年人   骗子   父母   文字   二维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