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为什么中国股市没有持续上涨?-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任何国家的股市都不会持续上涨,股市投资由于参与人群众多,而且和实体经济的冷暖息息相关,因此市场周期的冷暖交替和投资者群体的心态变化,都会导致市场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起伏。

A股市场的的主要问题不是为什么不会持续上涨,而是在于涨跌周期的变化太快,运行不够平稳,而且呈现比较明显的牛熊等长甚至牛短熊长的态势,和成熟市场牛市平稳漫长,熊市比较短暂的状态截然而异。

对于A股这种特殊的状态,很多人都给出自己的答案,但是大多数答案的问题在于A股目前的高波动率和剧烈的牛熊转换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出现的,而大多数解析都只揪住某一两个因素,没有全面的将困扰A股市场的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

所以这里我们从几个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入手,来看一下为什么A股市场的牛熊转换如此剧烈,而且市场的波动率较高的根源。

1)A股的散户参与程度非常高

A股目前的散户参与程度应该是各国股市中排名最前列的,过高的散户参与比例导致了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极其明显,投资者群体兴奋的时候就会把市场快递推进非理性的高估值区间;而投资者群体沮丧的时候又会使市场陷入长期的非理性低估值的低迷区间。

同时过高的散户参与度也给了市场主力和别有用心的上市公司以及游资等在资金体量和信息来源有明显优势的群体创造了特殊的生存机会。

这些用资金优势,信息来源优势和技术手段优势武装起来的“狼群”可以市场中使用大量手段、不合规的方式甚至是违法的方式来“收割”散户。

而过去的A股市场当中,保护普通投资者的监管手段总是落后于这些“收割”手段的升级和进化,即使近年来监管部门在严肃监管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不断发力,但是“狼吃羊”的方式赚钱利润太大,大到即使冒着被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也有人不断的尝试。

每次“狼群”反复“收割”散户之后,羊群的元气都大伤,而“狼群”是为了吃肉而来,赚了钱大多数是将盈利转移出市场,而非持续的进行长线再投入,同时一些精明的“羊”总是寄希望于跟在“狼群”后面获利,这就造成了A股市场多年难以改善的“好炒短,厌买长”的投机性偏好。

而一旦整个羊群被市场主力的手段和周期的变化“收割”干净,就需要漫长的休养生息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来再次推动市场转暖。

不过散户参与比例过高,导致市场波动剧烈这一情况并非A股市场个例,

我之前观察了一下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历史走势的情况,发现除了本国居民无力大规模参与股市的国家,基本上都经历过这样的市场阶段。

我们看一下,下面这组对比图,

最近十年为什么中国股市没有持续上涨?

最近十年为什么中国股市没有持续上涨?

最近十年为什么中国股市没有持续上涨?

如果不特意去看指数数值和名称的话,很少有人能分辨出哪个是道琼斯指数,哪个是印度孟买指数,以及哪个是菲律宾马尼拉指数。

因为印度市场和菲律宾市场的走势和美股相似度太高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两个国家的本国居民储蓄率都不高,能有资金参与本国股市的境内居民比例很低,因此市场中大量的股票都被本国金融机构持有,或者是被外资金融机构作为全球化配置而持有。

因此羊群效应很弱,波动率和牛熊周期转换的剧烈程度远不如A股市场。

而境内居民有较高收入,能大量参与股市的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都曾经因为散户化比例过高而出现过各种高波动率和牛熊剧烈转换的问题。

这是台湾加权指数,可以看到台湾股市历史上的波动率非常高,曾经出现过著名的“脚踝斩”,即使目前的波动率也是处于偏高的状态。

最近十年为什么中国股市没有持续上涨?

而看过《大时代》的小伙伴对香港股市的高波动率也不陌生,香港股市也是随着近年来不断的扩张,以及境外资金的大量涌入,严重的稀释了原来本地投资者在市场中整体比例而迎来了逐渐平稳的时代。

最近十年为什么中国股市没有持续上涨?

因此散户参与度较高的市场,遭遇高波动率和剧烈牛熊转换是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而改善这种状态的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不断提高和进化监管水平,在狼群和羊群之间建立起足够高的栅栏,让“狼吃羊”的成本和难度提高到一定水平,使得“狼群”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存概率和存在意愿降低;

二是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水平,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牧羊犬”来保护“羊群”而不是把“羊群”暴露在“狼群”的利爪之下,或者是干脆让“羊群”对这个生态系统彻底失望而离场。

但是无论以监管为主的栅栏的建立还是以“牧羊犬”为主的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积累,A股市场建立至今只有30年历史,而中国基金业的发展也仅有20年历史,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与沉淀,目前还远远赶不上市场的要求。

所以,这方面的引导和努力仍然任重而道远。

2)A股上市公司的构成还不够健康

由于A股市场的出现和早期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市场条件下的公司融资难题,而当时的体制和上市制度,也导致了大量周期性非常强的国企和央企优先上市,这导致了A股市场当中,强周期行业的权重占比极高,而不够完善的退市制度导致了这类企业的淘汰率过低。

日积月累之下,最终造成了A股当中,业绩优异运行平稳的上市公司权重占比较低,在经济周期的影响下,抗跌的绩优股难以对抗周期性权重股集体下行给市场造成的负面压力。

同时,因为不够灵活的上市制度,导致了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和行业的构成和实体经济中公司和行业的构成,至少存在着10年以上的差距,这一情况目前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并且在尝试改善,但是改善和转变带来的扩容和冲击,对市场的中期影响也很沉重,为历史包袱买单,也是造成A股市场运行不平稳的关键因素之一。

3)政策转向滞后加大了牛熊转换的剧烈程度

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情况,而这时政策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从过去的历史来看,政府对股市的政策调整比较生硬,明显滞后于市场状况,有时不但没能平抑市场过度的波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牛熊转换剧烈程度。

比如说2007年著名的“半夜鸡叫”上调印花税,和同年的12道金牌抑制股市过快上涨,

最近十年为什么中国股市没有持续上涨?

以及2015年的强劲表态去杠杆和后来草率的“熔断”制度推出,

最近十年为什么中国股市没有持续上涨?

但是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不够成熟,手段过于生硬造成市场非理性波动的典型案例。

而每当市场陷入长期低迷之后,又过于急切的集中力度催熟市场熊转牛,

比如说当年的“国九条”和2014年的“新国九条”都是在市场长期低迷之后,急于改善市场气氛而推出的举措,这些举措虽然推动市场走出洼地,但是也由于“用力过猛”导致了市场短期快速攀升之后的后继乏力。

这种政策的生硬和滞后,无疑是加剧市场牛熊转换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

同时,不够灵活的上市制度也是关键问题,

最近十年为什么中国股市没有持续上涨?

合理的上市制度,应该是在牛市中前期适度加快IPO节奏,发行更多的优质股票来稀释和消化资金猛烈的进场意愿,通过增加股票供应的方式平抑市场上涨速度;到市场进入熊市时,适度降低IPO节奏,让市场更好的休养生息,减少股票供应量扩大对存量资金的压制作用。

而目前的上市制度明显滞后,往往在牛市中前期由于过度呵护来之不易的牛市而不敢大幅提高股票供应量,导致了大量拟上市公司带队待发;而到了熊市来临时,形成了IPO堰塞湖,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在熊市里维持一定的发行节奏,持续给股市提供股票供应量,消耗存量资金的活力。

造成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反而成了加剧问题的包袱的矛盾境地。

而除了这三大主要问题之外,导致A股市场波动率较高的因素还有很多比较小的细节性问题,比如说不合理的停牌制度,想停就能停,想挺多久都比较随意;涨跌停板和T+1等抑制市场情绪一次性释放当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A股市场目前的牛熊转换过于剧烈和波动率畸高的问题,既有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有制度不够完善,调控手段生硬的人为因素。

因此,A股市场要克服目前的问题,有些事情除了交给时间,让市场充分成长之外,相关的部分在制度调整和合理引导以及强化监管方面仍然有很多刻不容缓需求去做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股市   熊市   羊群   狼群   散户   中国   剧烈   手段   资金   制度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