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下肢血栓的小妙招

随着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很多中老年朋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也越来越关注。很多人对于血管内的“斑块”、“血栓”这一类字眼高度紧张,很多人咨询我,即使自己从饮食上,运动上,生活习惯上各方面都注意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血管疾病呢?甚至有些人到了谈“血栓”色变的程度。其实呢,血管斑块形成,内膜增生也是血管老化的一些表现,我们只是来延缓进程,并不能逆转这种情况。但是,如果遵照医嘱,注意饮食运动,改善生活习惯,控制基础疾病,会很大程度地延缓疾病的发展速度,也不会有严重的后遗症。

目前,不少老年人尝试用各种方法,来尝试所谓的“疏通血管”,提前清理血管中的“垃圾”和“毒素”以预防血栓:从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开始,到盲目服用大量中成药,再到小诊所或私营医院进行输液“冲血管”,这些措施看似有效,其实呢,科学性并不高。甚至如果操作不当,甚至会诱发心衰,胃肠道大出血,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那么,血管是如何发展形成血栓的呢?

血液中的确有很多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比如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肌酐等。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与肠道就能通过尿液、大便将其排出体外,无需人为干涉,也与血管堵塞无关。堵住血管、造成血栓的物质主要是形成于血管壁上的斑块。人体在过多摄入高脂食物后,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可形成斑块,使血管腔变窄。此外,如果血管内膜有伤,加上血液黏稠度偏高,血流变慢,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等也容易聚集在一起,进而形成血栓。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斑块脱落堵住血管时,就可导致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等。

预防下肢血栓的小妙招——“通血管”不如“常勾脚”


“通血管”究竟好不好?  

从一般推论上看,不论是口服还是输液药物进行“疏通血管”,都是应用活血化瘀、抗血栓、改善循环等药物。这些药物很难迅速溶掉日积月累形成的斑块和血栓,对于短时间内血栓可能会有一定作用。并且每种药物起效需要一定的血药浓度和持续时间,短期的“冲血管”并不能对长期受损的血管起到“治疗”作用。除此之外,长期口服一些抗栓的保健品和中药患者,会影响凝血功能,诱发出血倾向。对于已确诊或有潜在心功能、肾功能不全的老人,一旦输入大量液体会加重肾脏与心脏的负担,可诱发肾衰、心衰等危重病症。所以,如没有明确的血管堵塞的情况,切勿随意用药,一旦确诊为明确的血管狭窄或堵塞,也要遵从专科医生的医嘱进行用药。

预防下肢血栓的小妙招——“通血管”不如“常勾脚”

预防血栓小妙招——“踝泵运动”

与其采用各种各样措施预防血栓,也不如常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学名叫“踝泵练习”,也就是俗称的勾脚尖。具体做法如下:需要双膝自然伸展,双脚用全力向上勾10秒钟后,再用全力绷脚10秒钟,反复进行。进行过程中动作要柔和,尽可能放慢,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数。“踝泵练习”主要通过踝关节的运动锻炼,来增强下肢血液流动,并带动全身血液循环,进而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预防下肢血栓的小妙招——“通血管”不如“常勾脚”

预防下肢血栓的小妙招——“通血管”不如“常勾脚”

预防下肢血栓的小妙招——“通血管”不如“常勾脚”

总之,如果您身边有血管堵塞,血栓的朋友,一定要提醒各位,不可盲目用药,更不可随便轻信一些广告,无医疗资质的机构,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治。值得注意的是,简单轻松的“踝泵练习”仅仅预防血栓,对血栓的治疗没有作用。因此,专业的血管疾病还是要到专业的血管专科进行专业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血栓   心衰   医嘱   内膜   下肢   壁上   妙招   血管   药物   血液   疾病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