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下半生的“四十岁效应”-

关注单仁行公号,能加社群为您解行业之惑,每周还能免费领取行业报告!你不来吗?厉害的人都在里面!


决定你下半生的“四十岁效应”


做投资有一句话,叫:“投资就是投人”。


我在研究企业的时候,也会深入研究企业家成长经历,我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40岁效应


很多企业创始人,都是在40岁创业,或者出现重大转折。


我把这些企业做了个表,大家可以看一下。


决定你下半生的“四十岁效应”


1984年40岁柳传志创办联想电脑;

1987年43岁任正非创立华为,同年,41岁的曹德旺创立福耀玻璃;

1993年万科经历多元化之后,王石确定专注房地产;

1996年被迫离开苹果11年之后,41岁的乔布斯回归,苹果从濒临破产到再现辉煌;

2001年41岁的段永平从步步高退出,开始投资生涯,十年时间从700万到100亿;

2006年43岁单仁老师创办单仁资讯;

2010年41岁的雷军创办小米,十年从10亿到5000亿。


一开始看到“四十岁效应”,我觉得是个巧合。


当我研究越来越多企业的时候,就发现更像是一个规律。


那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我们如何把握这个规律?


决定你下半生的“四十岁效应”


企业家的四十而不惑


孔子七十三岁去世的时候,用简单几句话,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其中就有名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三十而立,是一个人身体、精力状况最好的时候,已经确定人生的追求与发展方向,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责任,正如“立”字所表现的那样,顶天立地。


决定你下半生的“四十岁效应”


四十而不惑,是人到了四十岁,智力方面最为成熟,而且还有了十几年工作经历和财力,面对选择重大选择时刻,坚守还是转型,不为外物所迷惑,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上述这些企业家、投资者,都是在40岁左右,这个阶段是加速发展的临界点。


雷军在金山软件时期,拼搏了16年等来了2007年金山软件的上市。


但是,雷军还是很迷惑。


他发现,即使自己也很拼命,每天工作不少于16小时,用京瓷稻盛和夫老先生的话说: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结果还是被同一时期的互联网巨头BAT甩在了身后。


雷军自问:“我比马云创业早10年,比他更勤奋,为什么还是落后了?”


他经过深度的思考,走访了马化腾、马云,终于在四十不惑的时候,想明白了努力与成功的关系。


他总结道:“聪明、勤奋不保证你能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顺势而为。”


决定你下半生的“四十岁效应”


2010年,雷军看到苹果手机带动下的移动互联网趋势,创办了小米公司,2018年成功在香港上市,市值十倍于金山软件公司,达到5000亿。



决定你下半生的“四十岁效应”


在40岁效应的爆发期,除了企业转型升级,还有投资的转型。


比如说2001年41岁的段永平,完成从小霸王职业经理人,到步步高企业家的前两段发展,从步步高退出,开始投资生涯。


段永平学习了巴菲特的一句话: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他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投资你看得懂的,被市场低估的公司”。


从此开启了雪中送炭的投资模式。


第一个对象就是网易。网易2000年在美股上市就遇到了互联网泡沫。


网易市值从刚上市的4.7亿美元,由于法律纠纷和互联网泡沫破裂,一路下跌到2000万美元,焦头烂额的丁磊甚至都想直接卖掉网易。


在这个时候,绝大部分投资人都对这只烫手山芋避之不及,唯独段永平“雪中送炭”投资网易。


在投资之前,段永平从“三者”角度入手分析——


决定你下半生的“四十岁效应”


先投资者角度入手,先是研究财报,发现网易是被严重低估的公司,现金流丰富,估价虽然跌到了1美元以下,但是现金净资产超过2美元。


接着,段永平再从经营者和消费者角度入手,网易做的是游戏,与做小霸王游戏机起家的段永平不谋而合。


本着对国内的游戏市场前景的看好,他鼓励丁磊坚持下去,还安排步步高的投资团队天天打游戏,包括网易的游戏,还有其他竞争对手的游戏,充分了解国内游戏市场需求。


最后,段永平还请来几位律师为网易做评估,直到把显示可安全投资的评估报告拿到了手里,心里的大石才总算落了地。


经过投资者、消费者、经营者三者角度分析后,段永平就成为了“行者”,在0.8美元以下大量抄底网易6%的股票。


四年后,网易股价涨到100美元,获利超过100倍,2021年网易股价复权最高近2800元,收益超过3500倍,十年时间从700万到超过百亿。


决定你下半生的“四十岁效应”


雷军、段永平这些企业家和投资者,在“四十岁效应”下成功转型。


我不知道各位现在多少岁,是不是也刚好到“四十岁效应”?是不是准备要开花,再过三年结果?


我个人投资成长的突破,也是在2010年41岁买了伯克希尔公司股票,开始深入研究学习巴菲特,至今持有11年时间。



决定你下半生的“四十岁效应”


“四十岁效应”代表一个人心智成熟,而且具有了一定的财力等资源,同时在外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尤其是在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化时代,“四十岁效应”叠加数字化技术革命,可能结出一颗你意想不到的果实。


我研究了巴菲特投资的近80家企业,像可口可乐、苹果,也关注国内华为、腾讯、金山、小米等公司。


这些公司在转型的时候,不是东一个点子,西一个想法,都有一整套的思维模型和分析框架,对商业模式进行系统化分析。


决定你下半生的“四十岁效应”


巴菲特在1969年,39岁的时候做了重大决定,由于市场非理性疯狂,决定卖光所有股票,身价约2500万。


四年后再重新入场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公司,到2021身价超过1000亿。


我算了一下,巴菲特99.93%的财富都是40岁之后赚回来的。


在“四十岁”临界点,你应该如何思考企业和个人的转型升级?如何在四十岁再上一个台阶呢?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步步高   效应   不惑   网易   小米   企业家   投资者   美元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